黃龍 王紅梅
【摘 要】多媒體技術具有形象、直觀,并集趣味性于一體的特點,其聲音、圖像、畫面令人耳目一新,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為教師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情境提供了便利條件。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散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28-0224-02
1? ?創(chuàng)設情境,變抽象為具體,突破重難點
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對突破教材的重難點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憑借多媒體生動直觀、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地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如在講授“圓錐體積”時,用一個圓柱體的容器裝滿沙,倒入底面積相同的圓錐體容器里,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覺到“底面積相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體積之間的關系”。又如在教學“圓面積計算”時,面積公式的推導直接利用教具剪拼圖形,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又不準確。而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可以將圓等分成更多的份數,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拼湊的過程,使學生很快理解并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憑借多媒體手段形象生動地再現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識,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同時在觀察思考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2? ?故事導入,趣味引導,增強學習實效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會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創(chuàng)設出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故事情境或社會場景,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豐富聯想,讓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去,變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會明白新的知識。如在教授《分數的意義》這節(jié)課時,播放制作的FLASH動畫《熊出沒》,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動畫片中以“熊大和小朋友比賽”為主線設計課件,把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分為幾個板塊,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分數的意義。在反饋練習時,則以“我與熊大誰聰明”為主線設計層次不同的反饋題課件,讓學生應用分數的意義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學生天性活潑,對故事充滿好奇和憧憬,對故事中的人物喜愛有加。因此,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故事畫面,把課堂知識貫穿其中,可以讓學生真正在玩中學,樂中學。
3? 注重引導,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獨立解答問題的能力
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對抽象的知識內容進行轉化,讓學生直接感受知識的演變過程,從而更容易理解新授內容,讓重點突出、難點化解,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過程,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加法的初步認識”時,通過學生在校園里大掃除動畫來體現,畫面上有4個同學在校園里打掃衛(wèi)生,又有2個小朋友拿著工具來了。有4個同學,又來了2個同學幫忙,使學生知道把兩個數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義。對減法可以通過動畫顯示氣球飛起或小鳥飛走,還可利用將減去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后逐漸隱去消失等形象展示,從而很好地說明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減法算。這樣的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體會到這就是“數學”,這就是在解決數學問題。并且讓學生先行觀察后去嘗試解決,教師只是在學生思維轉折處采用恰當方法及時點撥提示,盡可能地使學生產生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總之,多媒體技術有著直觀、形象、生動等特點,能造成強大的視覺沖擊,以形象生動的場景描述出事物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內在聯系,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習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枯燥呆板的數學課堂教學妙趣橫生。
【作者簡介】
黃龍(1977~),男,漢族,湖北棗陽人,學歷:本科,棗陽市劉升鎮(zhèn)榆樹小學,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小學基礎教育。
王紅梅(1982~),女,漢族,湖北棗陽人,學歷:本科,棗陽市劉升鎮(zhèn)榆樹小學,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小學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