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平
摘? 要:學生之前已經(jīng)認識了加法和減法,初步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這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本節(jié)課,第一,讓學生初步認識相同加數(shù)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教學的一條主線;第二,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其中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是本課的重點,識別相同加數(shù)、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關鍵詞:學生;教學
一、設計理念
本課在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體會很多個相同加數(shù)連加給“聽、說、讀、寫”帶來諸多不便,從引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即“如何用簡便方法表示很多個相同加數(shù)連加?”,激起學生的探索簡便寫法的欲望,在觀察、比較、歸納、推理中體會乘法的意義,積累學生思考的經(jīng)驗,體會創(chuàng)造的樂趣,從而落實“四基四能”。
二、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初次接觸的學習內(nèi)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后,引導他們?nèi)ハ敫玫霓k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加法與乘法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乘法的簡潔性和學習乘法的價值。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難點:經(jīng)歷構建乘法意義的過程,感受加法與乘法的密切聯(lián)系。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播放配樂古詩《憫農(nóng)》第二首。
2.師生交流:(1)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什么?(2)這首古詩不僅告訴了我們要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還蘊含一個我們即將學習的數(shù)學內(nèi)容。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聞樂見的背誦古詩入手,讓學生自己觀察、交流,從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不僅為新課鋪墊,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教材第46頁游樂園主題圖。
2.師生交流:(1)游樂園里有哪些好玩的游樂項目,從圖中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3.教學例1
感知相同數(shù)連加的特點,滲透乘法的意義
出示問題一:小飛機里共有多少人?
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匯報交流。每架飛機上有3個小朋友,一共有3+3+3+3+3=15。
認識相同加數(shù)。觀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加數(shù)相同,都是3)有幾個這樣的數(shù)相加?(5個)
4.感受相同數(shù)連加與“幾個幾”之間的聯(lián)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義。出示問題二:小火車里共有幾個人?數(shù)一數(shù):一個一個地數(shù),一共有多少人?圈一圈:每節(jié)車廂6個人圈一圈,一共圈幾圈?寫一寫:6+6+6+6=24說一說: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觀察剛才列出的兩道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它們都是連加,加數(shù)都相同。)
5.加深體驗,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出示問題三: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幅圖的意思,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
學生列出算式:
按要求列算式:如果這列過山車再長些,需要10個2相加一共有能做多少人?20個2相加呢?100個2相加呢?你有什么感受?
6.明確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1)明確乘法的意義: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2)學會乘法算式的讀寫,認識乘號。①7個2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寫成7×2=14,讀作:7乘2等于14,或2×7=14,讀作:2乘7等于14。②小組內(nèi)交流:100個2相加,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③獨立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前兩問中的兩個連加算式。④介紹乘號的來歷。(教材第51頁“你知道嗎?”)
(2)比較每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①你喜歡哪種?為什么?(突出乘法算式的簡潔,感受乘法的必要性。)②3+3+3+3+3=15與3×5=15,為什么加法中沒有5,而乘法算式中有5呢?
7.教學例2
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理解乘法的意義。
出示問題四: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匯報板書。
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從解決游樂園情境中提出的問題入手,層層深入地展開探究,設計自主觀察、小組合作、比較分析、討論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促使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逐步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出示問題五:古詩《憫農(nóng)》第二首
2.師生交流:第二首古詩每句有多少個字?有幾句?一共有多少個字?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3.基本練習:(1)教材第48頁“做一做”第1題。擺一擺,說一說,再填一填。(2)教材第48頁“做一做”第2題先說一說,再填一填。
4.變式練習:(1)教材第48頁“做一做”第3題。直接將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2)教材第50頁練習九第9題。根據(jù)“幾個幾相加”的描述寫出乘法算式,再讀出來。(3)游樂園中哪個問題不能用乘法解決?為什么?
5.綜合練習:(1)教材第51頁練習九第13題根據(jù)算式畫圖,都有兩種畫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出一種即可。(2)教材第51頁練習九第14題運用乘法與加法間的關系,計算乘法算式的得數(shù)。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層層深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乘法的意義,深化理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聯(lián)系。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體會乘法的簡潔性和學習乘法的價值。
(四)暢談收獲,總結課題
1.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2.總結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總結,揭示本課的課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通過談收獲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陳坤,秦玉友.農(nóng)村小規(guī)模學校師資結構性失衡的問題研究[J].現(xiàn)代基礎教育研究.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