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莉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這也暴露了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學困生問題。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注重整體的教學,對學生個人情況缺少重視,這就導致那些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在課上聽不明白也得不到機會補救。長此以往,學生越來越不會學習,在失敗中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丟失了學習的信心,就成為了所謂的學困生。本文就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消除學困生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困生;教學策略
初中英語一向是學困生現(xiàn)象頻發(fā)的重災區(qū),究其原因在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英語教學較為枯燥,而且教師對于學生個體的關注度不夠,一旦學生在英語中遇到挫折,就很容易導致情況迅速惡化,最終成為學困生。而想要解決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學困生問題,就要了解學困生的類型,對癥下藥。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所遇到的學困生問題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缺乏英語學習興趣,這類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甚至對英語敬而遠之;第二種是缺少英語學習信心,這類學生可能是因為一時聽不懂就深受打擊,放棄了英語的學習;第三種是缺少合適學習方法,這類學生往往是有心學習,卻找不到學習的大門。
一、寓教于樂,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興趣
對于存在第一類問題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激發(fā)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想要學、愿意學。英語一直是一個枯燥的科目,但這不代表教學方式就一定是枯燥的。隨著教育理念的發(fā)展,各種新式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教師應該及時吸收其中適合的養(yǎng)分,更新教學形式,將英語教學與影音視頻、小游戲等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從學習中感受到快樂而不是痛苦,做到寓教于樂。
比如,在有關“清潔、衛(wèi)生”主題的教學中,如果僅僅是單純地講解單詞,讓學生記憶短語,難免會讓學生感到無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小游戲的方式來讓教學變得有趣起來。教師可以準備一張房屋構造圖,讓學生分別將“do the dishes”、“take out the rubbish”、“sweep the floor”等家務活分別放到進行這些家務活動的場景中去,這樣既學到了知識,加深了記憶,又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對于幫助那些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學困生們喜歡上英語有不小的幫助。
二、鼓舞士氣,提升學困生學習信心
對于存在第二類問題的學生來說,最關鍵的莫過于讓他們對英語學習重振信心。這需要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對這一類學生傾注更多的關注,為他們量身制定學習計劃,讓他們從較為簡單的英語知識開始,一步步慢慢提升。同時還要多多鼓勵他們,夸獎他們的進步,讓這類學生明白自己完全可以學會英語,還可以學得很好。
比如,在開展“博物館”主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有意詢問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誰可以讀一下museum這個單詞?”或者“誰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本章的標題是什么意思?”,然后點名讓這些學困生起來回答。當學困生們回答了問題之后,要及時地給予表揚。等到下一節(jié)課時,教師再根據學困生的學習進度提問稍難一點的問題,并及時地夸獎學困生的進步。這樣一來,學困生就會產生原來自己也可以學會的想法,對于英語學習的信息也就一點一點提升上來了。
三、指點迷津,傳授學困生學習方法
對于存在第三類問題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不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也不缺乏對于英語學習的信心,只是在英語學習中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下。英語在初中的科目中確實是比較有難度的一門學科,但這不代表英語學習一定是沒有捷徑的。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是巨大的。因此,想要消除這類學困生,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根據學生每個人所遇到的困境,有針對性的制定學習方法,讓學生找到英語學習的竅門,讓好鋼用在刀刃上。
比如,針對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梳理出其中的重點、難點等,在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開展學習方法討論會,重點關注那些學困生們,讓他們說出自己遇到的學習難題,然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群策群力思考解決辦法,幫助學困生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有的學困生對發(fā)音不敏感,在單詞讀音記憶上存在問題,教師就可以建議他用中文標注單詞讀音,以此來降低記憶難度;有的學生語法基礎較差,在寫作中常常出現(xiàn)語法錯誤,教師就可以建議他將一些常犯的語法錯誤整理起來,專門記憶。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消除學困生,首先在面對缺乏興趣的學困生時,要通過游戲或者視頻的方式讓英語教學有趣起來;然后在面對解決缺乏信心的學困生時,要通過量身制定學習計劃、多鼓勵地方法來幫他們重振信心;最后在面對缺乏學習方法的學困生時,要通過了解情況,來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學習方法,讓他們不再做無用功。
參考文獻:
[1]張利華.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J/OL].英語廣場,2019(06):137-138[2019-06-28].
[2]楊芳.初中英語學困生的產生及轉化對策[J].黑河教育,2018(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