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萍
一、背景
在教學二年級《觀察物體》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嘗試運用信息技術(shù)手段輔助傳統(tǒng)的活動教學,帶領(lǐng)學生用“火眼金睛”來體會觀察的方法,探秘關(guān)于空間的神奇的奧秘。以下是我的一些實踐和反思:
二、我的嘗試
(一)課前游戲:跟著小企鵝玩轉(zhuǎn)前后左右
引入小企鵝的游戲情境:大家好,我是聰明的小企鵝,能認識前后左右,你會嗎?要不,我們來玩?zhèn)€游戲,我說口令你們來做動作。大家可真是“火眼金睛”呀!不但會觀察,而且會思考,歡迎大家跟我一起來神奇空間探秘吧!設計意圖:小企鵝的游戲活動激趣,既復習前后左右的知識,又引入了這節(jié)課的主題情境。
(二)生活中的“火眼金睛”
1.分別出示校門內(nèi)外、教室前后的兩組照片,讓學生分別判斷是在哪里拍的?再說說是怎么看出來的?
2.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初步感受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樣子也不同。設計意圖:對學生已有的觀察物體的生活經(jīng)驗的及時捕捉反饋分析,從而確定教學的起點和節(jié)奏。
(三)探秘神奇空間
1.觀察方法探究。
(1)要想打開神秘空間的大門,就要解開小企鵝的不同面所拍照片之間的秘密。請一名學生來給小企鵝拍張正面照,需要站在什么位置?什么角度?(指名學生用平板拍照,上傳)
(2)如果要想拍小企鵝的后面,站在什么位置,如果要想拍它的左邊呢?拍它的右邊呢?學生上臺找準相應的位置、定好角度。
2.自主嘗試,小組交流。(1)大家也想來拍嗎?從你的位置觀察,你在小企鵝的哪一面,能看到什么?拍前找位置、定角度,拍完后上傳到座位號對應的相冊,說說我在企鵝的哪面拍的,拍到了什么?
(2)從智慧教學平臺上調(diào)取學生分區(qū)上傳的照片,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
(3)你想到其他位置看看嗎?小組內(nèi)換位置觀察,取出看到的照片說說,在小企鵝的哪個面拍的,拍到了什么?
3.總結(jié)發(fā)現(xiàn)。
(1)老師也拍了四張照片,仔細觀察拍到什么,能想象出是在企鵝的什么位置拍的嗎?最容易判斷出哪張?為什么?還有呢?最難的呢?(看樣子,猜位置)
(2)將四張照片分組,你打算怎么分? 設計意圖:課堂上通過每個學生使用平板現(xiàn)場拍攝和即時影像,實際觀察與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通過從玩具企鵝的前后左右四個位置觀察,使學生學會辨認從前后左右等四個方位看到的視圖,積累觀察活動的經(jīng)驗,發(fā)展初步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四)空間尋寶
1.汽車。(1)出示情景圖,說說4人看到的分別是哪幅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將圖移動到相應的人的旁邊。)(2)如果將汽車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組合到一起,能變成一輛小汽車嗎?為什么? (3)拿出3D汽車模型,感受平面與空間。
2.正方體和球。(1)你們剛才發(fā)現(xiàn)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樣子不同。有一個物體,它很神奇,從前后左右上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你知道它是什么嗎?拿出正方體,讓學生觀察。(2)還有一個物體,它更神奇了,無論你從哪個面觀察,看到的都是圓形,你知道它是什么嗎?拿出球體,讓學生觀察。(3)運用VR和AR技術(shù),讓兩個學生,一手拿真實的正方體和球,另一只手拿虛擬的球,感受真實空間與虛擬空間。
3.小組討論交流?;仡欉@節(jié)課的探秘活動,你在神奇空間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五)全課總結(jié)
運用AR技術(shù)顯示小企鵝來到我們的課堂,小朋友們,神奇空間有趣嗎?我們怎么練出一雙“火眼金睛”呢?(多觀察、多想象、多思考。)
三、我的反思
1.創(chuàng)設“火眼金睛”探秘神奇空間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索“神奇空間”的奧秘,學習觀察物體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思考、想象能力
2.課堂上通過每個學生使用平板現(xiàn)場拍攝和即時影像,實際觀察與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智能終端對學習內(nèi)容的反思、評價。
3.多媒體及3D打印技術(shù)在這節(jié)課中的運用,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形象思維,豐富學生對平面與立體空間感受。VR和AV技術(shù)的使用,拓寬學生的視野,感受真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空間觀念,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