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意梅
摘 要:小學數學是青少年建立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的關鍵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評價機制,來引導學生自發(fā)性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灌輸。本文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從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手段、評價三個層面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全新教學模式,旨在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性;教學研究
一、前言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界專家學者們就如何實現素質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穎的觀點。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該以學科特點為核心,通過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的創(chuàng)新來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通過全新的教學模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達到新課標的要求。為了有效保證小學數學教學形成全面的創(chuàng)新氛圍,創(chuàng)新實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下面就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如何構建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做具體說明。
二、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方法落后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我國教師普遍對“傳道、授業(yè)、解惑”存在理解不夠深刻的問題,教育過程“傳道”占據主體地位,忽視了“授業(yè)”與“解惑”的重要性,或者說很多教師也不善于“授業(yè)”和“解惑”。教師在課堂上忘我的“傳道”,更像是一種過度的“個人表演”,這種“一言堂”模式無情地將學生推向了“觀眾”的角色,束縛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
(二)教學手段落后
教學手段是教師知識傳遞的媒介,“粉筆+黑板”作為第一代教學手段,是滿足課堂教學的最低保障?;诜N種原因,這種教學手段依然還活躍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始終處于板書教學的一維世界中,很不利于小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
(三)評價機制不健全
教學評價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教學效果的反應,更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保障。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評價更多專注于期末考試成績,這種單維度直線型的評價機制不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三、構建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的思考
(一)改變教學方法——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法
數字化教育時代下,信息的交互更為通暢?;ヂ摼W的興起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教育的方式。傳統(tǒng)“一言堂”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無法滿足現階段小學教育的需要?!胺D課堂”教學法興起于美國,這種教學方法強調“課前”、“課中”、“課后”一體化教育。在課前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求小學生自主翻閱數學教材,并嘗試理解書中的教學內容,這是思維引導階段,主要鍛煉學生的自學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中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簡單介紹教學內容后,通過新穎的案例,組織課堂分組學習,完成一些小的教學任務,由此得出答案,完成主動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課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求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基礎上,將本節(jié)課的案例演示給家長,完成課堂教學的“復盤”工作,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第一,學生可以主動回憶課堂教學過程,本身也加深了學習印象;第二,引入家長可以使學生建立自信,久而久之學生和家長會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胺D課堂”教學法的優(yōu)勢在于,改變了“一言堂”教學方法,教師主要充當“授業(yè)”和“解惑”的角色,學生徹底從單一的“課上”模式中解放出來,真正將快樂引入到教學中。
(二)改變教學手段——引入“智能電視+多屏互動”的現代教育技術
“多屏互動”是基于“閃聯協議”的智能設備間信息傳輸與控制的一項互聯技術,常見的信息傳輸如: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平板等,這種技術在最近幾年間開始應用于課堂教學?!爸悄茈娨?多屏互動”是目前是最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之一,相對于電腦+投影的組合,這套設備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價格低廉、耐用性強,視頻、音頻效果更佳。眾所周知,歐美國家非常倡導互動式教育,教師通過大量的案例教學,配現代教育技術,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方法中有大量的案例環(huán)節(jié),這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小學數學由于抽象性的原因,非常適合視頻化案例教學,這有助于抽象思維向形象化的轉變,非常符合信息化、數字化教學的要求,所以教師應多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課堂視聽新感受。
(三)改變評價機制——引入“多維度”綜合評價
歐美教育普遍對教學評價非常重視,通過靈活多變的評價機制,力爭給每一名學生最客觀、最公正的判定。“多維度”非常適合小學數學評價,評價機制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是小組討論、課堂表現;第二是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第三個才是期末卷面成績,盡量利用多維度評價機制均衡地給出每一名學生應有的認可,徹底改變數學“一卷論英雄”的現狀。
四、結語
創(chuàng)新性數學教學是特殊而漫長的認識過程,教學應適合學生主動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品質培養(yǎng)。我在教學工作中,應不斷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情感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設富有探索性、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但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進而在數學課堂中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李國旭,王納文.小學數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2013,(11):131-132.
[2]辛艾桐.關于新課標下教學理念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4):29-31.
[3]王德榮,李克勉.如何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模式[J].中華教育論壇,2016,(1):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