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字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國藝術(shù)的瑰寶。在信息化的時代,教師更要重視漢字的書寫指導,讓學生熱愛漢字,用自己的范寫來引路,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好漢字。
【關(guān)鍵詞】熱愛漢字;范寫;良好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30-0172-02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基礎(chǔ)”。然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電腦鍵盤、手機打字成為人們普遍使用文字的方法。人們動手寫字的機會少了,寫好漢字的意識淡薄了,而這種意識也在沖擊著學校的寫字教學,并在學生中蔓延。學生字跡越來越潦草,錯別字也越來越多,對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國藝術(shù)的瑰寶——漢字,越來越冷漠。這不能不讓人深表擔憂,長期下去,“書寫遺忘癥”將成為一種通病。那么,如何讓學生熱愛漢字,寫一手漂漂亮亮的字呢?
一、從熱愛漢字開始
許多學生寫不好字,原因是不了解漢字,對寫好漢字的意義認識不足,從而對漢字不感興趣,只是把它當成一種記錄語言的符號。因此,讓學生寫好漢字,首先應該讓學生了解漢字、走近漢字、愛上漢字。
(一)了解漢字的誕生演變
漢字在不斷演變,從古至今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漢字的演變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華文明的進步史,漢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征[1]。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傳播一些漢字文化,如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三課,要求學生認的字都是一些由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的字,字的旁邊既有實物圖,又有象形文字。但教師不能滿足于讓學生認生字,還應結(jié)合每一個字的教學,指導學生看圖,講解古人如何根據(jù)實物的樣子來造字,并把造出來的字板書出來,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到這里的每個漢字都是一幅畫。再如第三冊里的金鑰匙以丁丁的口氣寫道:“爸爸告訴我,‘廣’表示房子,災表示房子里著火了。滅字上面的‘一’表示把火一蓋,火就滅了?!币远目跉鈱懙溃骸斑@些字真有趣,我也試著用編故事的方法記字?!睂W完之后,教師提醒學生將這把鑰匙拿好,并常常讓學生拿出這把金鑰匙打開識字這扇大門,用它認識了好多生字,如“取”“森”“看”等。學生在反復的實踐中覺得漢字有趣、有味,慢慢地就會喜歡漢字。
漢字是古人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每個漢字都有一段歷史或是一個故事,只要善于用欣賞的眼光去揣摩它,每一個漢字都將煥發(fā)自身的光彩。
(二)感受漢字的形體魅力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如癡如醉地愛著漢字,并為它奮斗終生,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并最終使?jié)h字的書寫成為一門藝術(shù)。作為藝術(shù),漢字的書寫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但對小學生來講,欣賞的角度需要通俗易懂一點。字體如人體,人的形體在身材上有高矮、胖瘦、大小之分,臉形有長短、方圓之別。漢字的形體,雖然整體上都稱之為“方塊字”,但是要具體觀察每個漢字的形體,卻是千差萬別,形態(tài)各異。這些千差萬別形態(tài)各異的漢字符號,給人的感覺是氣象萬千,美不勝收。如部編版的園地,大都有安排“書寫提示”——有的字左右兩邊寬窄大致相等;有的字左邊短,右邊長;有的字右邊短,左邊長。根據(jù)書寫提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字的形體之美。再如,教到“林”字、“秋”字,告訴學生:漢字最懂禮貌,左邊的“木”“禾”字,最后一筆原是捺,但遇到一旁還有其他伙伴時,它就把腳縮回來,懂得禮讓,懂得與人和諧相處。這樣一說,這方方正正的漢字有了溫度,學生也能從另一層面上感受到漢字形體的魅力。
二、用范寫漢字引路
隨著多媒體課件的廣泛運用,為體現(xiàn)課堂的“與時俱進”,許多教師直接用課件演示漢字的書寫代替手寫教學。有些公開課上,為使板書美觀,直接用打印的貼紙,連板書都省了,很難見到教師的現(xiàn)場范
寫[2]。寫字課,不少教師直接把寫字本發(fā)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去描、去寫、很少講解,更別說范寫。二十分鐘的寫字課,學生竟可以描臨寫兩頁(8K)的字,書寫的質(zhì)量可想而知。造成這種現(xiàn)象最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寫字質(zhì)量不夠重視,對范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字寫得不好,不好意思寫。
其實,教師的范寫可以教給學生的東西很多,如書寫的態(tài)度、整潔程度,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jié)構(gòu),起筆、運筆、收筆,字在格子中所占的空間,而這些都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教師能自信地范寫,學生定能在其中的幾個或某個方面得到較好較快的發(fā)展,并從教師的示范中認識到把字寫好的意義和必要性。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得知,教師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或認為要寫的字不難,便引導學生分析過后就讓學生回家寫,結(jié)果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要比教師范寫過后再寫的整體效果要差得多。這就說明學生的模仿性很高,在范寫的過程中,教師不知不覺已把書寫的方法和態(tài)度傳遞給了學生,教師的示范作用已遠遠超過簡單的說教。
三、培養(yǎng)良好習慣是關(guān)鍵
課標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笔欠窬哂辛己玫膶懽至晳T,是決定學生能不能把字寫好的的關(guān)鍵。要想把字寫好,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書寫姿勢,揣摩字形的習慣,一以貫之的恒心。而這些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既需要精心指導,又需要有效監(jiān)督。主要做法可以是每次寫字前要學生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強化學生的握筆姿勢,在寫字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姿勢,每次寫字控制學生寫字的量,以便給學生充分時間揣摩字形,防止學生為完成寫字任務而馬虎應付。在不懈的堅持下,大多數(shù)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好多學生字不光寫對,還能做到端正美,還在各級各類寫字比賽中獲獎。
四、評價學生漢字多賞識
要使學生持之心恒地寫好字,離不開評價,尤其是賞識性評價。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第一需要是得到別人的認同。教育工作者周弘也說過:“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質(zhì)的需求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賞。不是好學生需要欣賞,而是欣賞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笨梢姡谠u價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寫字過程中的閃光點,讓其更加熱愛寫字,努力把字寫得更好[3]。如學生字寫得好,就給他加星,寫不好,但進步了,就給他畫笑臉,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教師的喝彩和鼓勵,讓學生把寫字的過程當作是一種享受。有了這種感受,寫得一手好字也就不再是一件難事。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傳承文化,熱愛漢字,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規(guī)范寫字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袁心琴.淺談小學低年級寫字教學的有效方法[J].基礎(chǔ)教育論壇,2018(34).
[2]宗秋霞.如何提升小學寫字教學效果[J].江西教育,2019(3).
[3]馬碧琴.興趣入手,養(yǎng)成習慣,潛移默化[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12).
【作者簡介】
謝秀云(1977~),女,福建省仙游縣人,漢族,學歷:大
專,職稱: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教育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