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睿
我一直都很喜歡一個故事,說:一個小男孩兒看見沙灘上有很多小魚正在垂死掙扎,想把它們捧回大海。旁邊的人笑他:“這么多魚,你救得完嗎?何況,誰在乎?。俊毙∧泻赫J真地捧起一條小魚,說:“可是它在乎呀!”“還有它!還有它……”自當了班主任后,每天更是事無巨細,一一過問忙到天色漸黑,已是家常便飯。每當有人對我說:“工作這樣苦,誰在乎呀?”這時,我總會想起那個小男孩兒。
是呀!接受班主任工作,就成為一個班級的靈魂,大事小事都得管,德育工作更是不能放松。你不會比別人拿更多的錢,反而要犧牲更多的時間,你還要忍受不少委屈和苦楚,可是你將獲得成長,這值得你驕傲一生。
對我而言,德育是成長。做了母親以后,我對成長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家的毛孩子一歲多時,總跟著年紀長些的孩子牙牙學語,“我5歲、3歲、8歲……”在我們輕松地糾正后,毛孩就說“2歲”,在我們?yōu)樽约旱慕逃晒吲d了好一陣子后,突然有一天,再在親戚面前問:“小毛幾歲?”他認真地想了很久:“小毛不知道!”所以,我覺得一個孩子的成長,就是他對自我不斷探索和認知的過程。走進德育,就給自己一次機會,認識自己。我們班一個調皮娃,從一年級第一天進校起,別人靜息,他就唱歌,別人上課,他就睡覺,別人坐正,他就蹲著玩,總感覺他的行動和別的孩子永遠不在一個平面上。有一次,我終于對他忍無可忍了。下課鈴一響,他沖出教室,徑直走到走廊邊,在柱子旁脫下褲子尿尿,剛好被小學部領導逮個正著,送到我面前,我的臉刷紅,怒氣沖天。把他叫到旁邊大聲訓斥,他倒不思悔改,反而委屈地哭起來,見此情景,吃驚之余我轉而一想,會不會有別的原因,問清楚再定論。他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說:“我不快樂,上課不能唱歌,下課不能撒尿......”天哪!原來他是這樣想的,他也希望自己快樂上學,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于是我轉變思路,和他約定,下課可以尿尿,但要和同學們一起,送尿回家到廁所里,每天放學時,給老師唱首歌。這時,他擦干眼淚,破涕為笑,高興得像一只快樂的小鳥。就這樣,雖然他依然問題不斷,但慢慢地他喜歡上了學習,喜歡老師,喜歡同學,我想沒有什么比這更好的了!處罰慢一些,心態(tài)寬一些。人是如此渺小,在困惑面前的掙扎都是無謂的,只會讓你越陷越深,直到無路可走。你要將你的智慧花在如何解決問題上。我覺得,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地尋找自己、不斷地突破自己心靈的過程。別指望每個孩子生來優(yōu)秀,但你可以讓他盡量優(yōu)秀起來。
于我而言,德育也是付出。從10年前第一次站上講臺,我習慣了付出。在這里,我常常下課吃藥打針,上課滔滔不絕吼上幾嗓;在這里,埋頭備課、重復繁瑣;也是在這里,我一面念著:“作業(yè)要少而精?!笨上乱淮斡謺耄哼@個必須練,這個必須寫。原來,所有的忙碌都是自己尋來的,而所有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的。6、7歲的孩子說愛國是比較空洞的,我們就配合開學時的常規(guī)訓練,從站、立走等簡單姿勢開始,教孩子升國旗時要保持安靜,立正敬禮,并高聲唱國歌。可以說孩子們在一次次莊嚴的儀式中培養(yǎng)了愛國情感。在德育單元“ 傳承發(fā)展我當先,勤巧實踐樂學忙”中我結合兒歌《人有兩個寶》,將識字詞、讀兒歌、畫小手,做采訪結合起來,統(tǒng)一在“我們的小手”主題下,既增加了孩子的動手興趣,也讓孩子自己在實踐中學習。在感恩節(jié)時制作愛心卡片,讓孩子們用學過的拼音為父母寫一段感謝的話。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讓孩子節(jié)省了零花錢,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節(jié)日。走進德育,就意味著不計回報地付出。遇事,最好的解決之道不是思索,而是行動,帶頭做。我很喜歡甲索仁波切的話:“做既是得到”,沒有付出之因,怎有回報之果。
于我而言,德育是學習。沒有人是在做好充分準備后才被任命當班主任的,這就意味著你身上還有不完善的地方,不符合這項管理工作能力要求的地方,面對這樣的窘境,唯一能拯救自己的就是學習。從對工作最有幫助的方面開始學習,學生問題到哪里就學到哪里,工作困難在哪里就學到哪里,而不是把所有的知識和能力全掌握了再開始工作。走進德育,就給自己一次機會,好好學習。
老師們,沙灘上的小男孩兒是幸福的,因為他捧著一個個希望;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有一個個默默耕耘,甘為人梯的老師陪伴。別問我們做的有什么意義,也別管周遭怎樣看待。選擇德育,就選擇了俯身工作。讓我們用“教師”的名義,用我們做“一名優(yōu)秀老師”的夢想,仔細地、認真地、執(zhí)著地在網(wǎng)自己的魚,修筑自己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