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強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治教師教學反饋的重要手段之一。發(fā)人深省、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能讓課堂”活”起來,實現(xiàn)師生的互動交流。因此,筆者認為,課堂提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一環(huán)。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課堂提問 有效性 對策
“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師不僅要教,而且要導。”如何導呢?他說:“一要問,二要指點?!彼?,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更應注重“問”字,在道德與法治課中能圍繞中心設置。為此,本人結合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以下的一些嘗試和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提問帶有隨意性,缺乏精心設計
例如在講到《實現(xiàn)人生價值》時,舉例“神州十號的圓滿成功”后提問“王亞平作為航天的女英雄為什么能承載重托?”;信口拈來“人活著為了什么?”這樣的提問似問非問,目的不明,會讓學生喪失迷失方向,喪失自主探索能力,又擠占了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拓展。
2、教師的提問缺乏趣味性和及時評價
“問”在于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與教師積極探索知識,但在日常道德與法治教育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提問很簡單很普通,純粹為問而問,沒有結合學生實際和心理特點,一廂情愿的問,滿堂問,卻很難讓學生產生困惑感和好奇心。與此同時,有些教師提問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剛剛提出問題就想著自己回答自己分析,沒有適當、適時的引導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這種自問自答的提問方式很難引起學生共鳴,學生得到的也印象不深,是“無效”的。
另外,教師對學生回答后的評價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么含糊其詞敷衍了事,要么就是鼓勵有余,批評不足。其實,教師個性化、多樣化、人性化的評價語言,不僅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能激活學生的求知欲,大膽發(fā)表意見,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好學樂學效率自然高。
3、教師提問方式開放性不足,缺乏思考價值
優(yōu)秀的教師要善于設疑析疑,而在現(xiàn)實當中,很多政治教師在上課時,問的問題缺乏含金量,諸如“是不是”“對不對”等語言充斥課堂。如在聽一次公開課教授《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時》時,教師共設置了七大問題探究,羅列了書本中的概念、意義以及實例探究中的問題,然后分組討論。這樣的提問看似活躍熱鬧,實際是“虛假繁榮”,學生習慣于尋求唯一的書本答案,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二、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效率的對策
針對當前課堂教學提問存在的問題,我們如何才能優(yōu)化教師的課堂提問行為,使其更有效的為教學服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呢?筆者認為,可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優(yōu)化課堂提問的結構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的提問所涉及的內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所以,這就要求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習要求組織課堂提問。
1、 課堂提問要體現(xiàn)時機性
在新課導入時,適當設置提問,既可以讓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學習目標明確。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如講到《民主監(jiān)督》時,可以就2012年11月重慶雷政富不雅視頻事件為例,設置如下問題:“針對此種情況,公民通過網絡監(jiān)督有哪些意義?”“你如何運用網絡這把利劍合法地行駛監(jiān)督權?”(前一問是復習監(jiān)督權,后一問就是貫穿新課。)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存在疑惑時,也可以巧妙設問,步步引導,讓學生在質疑析疑中解決問題。
2、 提問講究靈活性和整體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中,要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便突出重點,攻克難點。例如講《生活與哲學》時,就要緊緊抓住“哲學”這個文眼提問,引導學生思考:(1)舉例生活中你的身邊有哪些哲學?比如處世哲學(2)什么是哲學呢?(3)哲學與具體學科的關系是什么?精心設計問題,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哲學的對于個人和社會發(fā)展的意義。
3、 講究提問的層次性
政治知識具有層次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也分層次,因此,在課堂上提問應當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通盤考慮整課堂提問的主次和先后,力求做到主次分明、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使所提的一些問題前后貫通,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的思維向著更廣、更深的層次延伸。
(二)優(yōu)化課堂提問的內容
1、 提問要有啟發(fā)性
葉圣陶先生說過,學習就是要使學生達到“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辨,斗爭能自奮的境界。”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不宜過淺或過深。過淺則學生無需動腦;過深則學生無從動腦。只有在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處的提問才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使得學生對“問題”是處于“急盼”、“渴望”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得到的知識才更深刻。
2、 創(chuàng)設情境,增加趣味性
在講誠實信用的經濟原則時,我先講了日前日前連續(xù)報道了武漢威漢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威漢公司)在銷售汽車時將東南“菱帥”汽車改裝成“三菱”車標欺騙消費者一事,在全國車市鬧得沸沸揚揚,也引起了法律界人士有關該行為合法性的熱烈討論。讓學生嵌入“菱帥”怎會變“三菱”的問題情境,問題一給出,學生就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進而引出了誠實信用的經濟原則也就水到渠成。
(三)優(yōu)化課堂提問的語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的語言應力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語言要風趣,富有幽默感和趣味性。二、詞匯要豐富。提問時若能妙語橫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三、語言精練和質樸。詞句要精雕細琢、干凈利落,提問的語言力求誠懇。四、提問要有節(jié)奏感。教師的聲音要抑揚頓挫,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總之,教育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奶岢鰡栴}和巧妙地引導學生回答,教師能否熟練地運用提問技能,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而優(yōu)秀的教師總是善于在課堂上運用“提問”來啟迪學生的心智,引導學生獲得知識,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邱家軍,《課堂提問的類型和技巧》,山東教育科研,2002(6).
[2]孔凡哲,李瑩,《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中國民族教育,2006(5).
[3]陳東棟,《“問”在點上》,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9(10).
[4]熊桂華,《課堂提問應重在展現(xiàn)思維過程》,理論與實踐,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