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慶
磨課中,常常會有“精彩極了”或“糟糕透了”的兩極評價。
這并不奇怪,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教學主張,也就有一千個好課的標準。評課者站在自己的立場,總會找到這樣那樣的缺點。
上課者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是:以何種心態(tài)面對不同意見,如何汲取有價值的建議,排除紛擾,堅定教學信念,樹立教學自信。
我想起了那段被“圍剿”的日子。
2004年4月,我在全國小學語文教師讀書與課堂教學研討會上講了一堂課——《詹天佑》。事后根據課堂記憶及試教經歷,我綜合整理了一份實錄,發(fā)在“人教論壇”。接著,網友“花開依舊”將它轉到我還沒有涉足的“教育在線”。
經朋友引路,我來到“教育在線”,看到自己的《詹天佑》被群起而攻之,帖子里各種聲音紛至沓來,褒少貶多,語氣尖銳,更有不少極端用語。
后來,“人教論壇”版主“論語”轉發(fā)了“教育在線”的爭議,并以《頗受爭議的“詹天佑”》為主題。新帖引起更多的爭議,同樣是褒少貶多。
心愛的《詹天佑》受到“禮遇”,我再也坐不住了,于是“揭竿而起”,寫了一篇比較長的回應文章,希望進一步闡述自己的想法。
跟帖中,有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深思:“您說自己的課堂實錄引起了一場風波,我覺得這不是風波,而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討論。它說明關注語文教學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好事。您的成績有目共睹,您的聲譽更不會因為討論而受到影響。相反,您和討論者都會因為討論而成長進步,您說是嗎?讓我們拋開無用的喧囂,收集智慧的火花,攜起手來前行,如何?”
這留言深深地觸動著我,讓我的心不再浮躁。
是啊,很多時候,我們往往認識不到一己之局限,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看自己,且以為自己總是正確的。哲學家叔本華說:“人常常自我陶醉,正如一只狗認為狗最好,一頭牛認為牛最好?!比绻粋€人總是認為自己真理在握,那么他和狗和牛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思及此,我便決心不再做狗做牛,迅速調整心態(tài),以開放的姿態(tài)接納各種聲音。
我把“教育在線”和“人教論壇”上對《詹天佑》一課的評論逐一下載,認真閱讀、思考,并于2005年10月和11月,在北京上了第二個版本的《詹天佑》。
回首這段“聲名狼藉”的日子,驀然發(fā)現,它對我具有里程碑意義。我誤打誤撞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得以重新認識自己。聽到網絡世界里無數真實可貴的聲音,我的視界和胸襟得以開闊。
我常常這樣提醒并告誡自己,作為上課的當事人,要有一顆平常心,切不可“跪著”上課,更不可“騎著”上課。他人的意見提得有道理,堅決虛心接受;提得沒道理,不必違心接受。在不傷和氣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有理有據、有禮有節(jié)地和批評者探討。
一線教師要“站直”了上課,既要保持謙恭之心,又要保持自信之姿。你說得對,我謝謝你,認真改正;你說得不對,我也謝謝你,堅決捍衛(wèi)自己的主張。當然,有時不知道究竟說得對不對,則不必急于回應,微笑著點點頭,讓時間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