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梅
課程游戲化,指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既重視游戲地位和作用,又充分滲透游戲的理念和游戲精神,努力讓課程的實施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同時提升教師的課程建設水平和實施水平。幼兒園的戶外晨間鍛煉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一種形式。晨間戶外鍛煉是讓幼兒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晨間約15~35分鐘,根據季節(jié)、年齡段不同來調整),在一定的戶外活動區(qū)域內,利用一些器材讓幼兒進行各種身體鍛煉活動。小班幼兒年齡小,使得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與其他年齡階段有較大區(qū)別?!队變簣@工作規(guī)程》指出:“幼兒園戶外活動的時間,在正常情況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時。”那么,如何在課程游戲化的主流背景下,體現 “自由、自主、愉悅、創(chuàng)新”的精神,順利地開展小班幼兒的晨間戶外鍛煉游戲呢?
一、設置開放性場地,鼓勵幼兒自主探索
課程游戲化實施初期,我們嘗試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環(huán)境,使幼兒的晨間體育活動游戲化由最初的高控轉為放任。在實施中過于“游戲化”,反而導致孩子運動時間效率低下、運動量不足。如何合理規(guī)劃,讓晨間戶外游戲更科學呢?經過大家的反復研討,我們將各類器材分類擺放,創(chuàng)設不同區(qū)域,如投擲區(qū)、攀爬區(qū)、球類區(qū)、跳高觸碰區(qū)、手腳協調區(qū)等。同時在各個區(qū)域設置小班幼兒能看懂的標志,各個班級的教師不再是像以前一樣只看好自己的班級,而是專門負責一個或兩個區(qū)域,并重點負責指導這個區(qū)域。在動靜結合、循序漸進的原則下,教師的看護打破了常規(guī)。這樣,在保證戶外晨間體育鍛煉安全開展的同時,也更能夠對幼兒進行專業(yè)指導,而幼兒也能在各個區(qū)域進行自主探索。
二、優(yōu)化器械材料,供幼兒自主選擇
廢報紙、碎布、塑料袋、木夾子、舊紙箱等一些廢舊物品,都能在晨間戶外鍛煉中發(fā)揮它獨特的價值。如:用舊鞋盒制作的“大鞋”,小班孩子可練習平衡走,也可套在手上進行手腳著地爬;用舊紙盒拆開可以做成長長的“坦克”,幼兒練習鉆爬;小石頭可以裝入可樂瓶里進行舉重、拋滾的練習。幼兒園的小山坡可以讓孩子套上鞋盒爬草地,孩子在與自然親密的接觸中,快樂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有目的地選擇適合幼兒進行的活動,將玩法用照片或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活動結束后供幼兒欣賞。每一種器械都有不同的功能與特點,一些幼兒園的常規(guī)性器械,如球、圈、繩、墊子、沙包等,可以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想出新玩法。允許幼兒自由選擇不同區(qū)域,允許幼兒利用材料創(chuàng)造出各種不一樣的玩法,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而教師則仔細觀察幼兒對不同材料的不同玩法,分析和判斷這些玩法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適時給予孩子支持和指導。讓孩子在適宜的挑戰(zhàn)下循序漸進地發(fā)展。比如,提供蛇皮袋,孩子們可以用來玩追跑,跳躍、爬行等游戲,在探索中,孩子們獲得了自信,在自由的游戲中以及與材料的互動中,既獲得動作的協調發(fā)展,又收獲無盡歡樂,讓戶外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三、拓展組織形式,讓戶外體育游戲更具自主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斌w育游戲活動也不例外。為了提高幼兒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和自主性,在游戲區(qū)域設置方面我們嘗試解放思想,打破年齡限制、班級限制,打破室內、室外活動區(qū)的界限。小班幼兒跟著大班幼兒玩,中班自己獨立玩或者與同伴合作玩,大班幼兒做游戲的創(chuàng)設者、帶動者,鼓勵幼兒自由、自主地與大家結伴游戲。這種打破班級、年齡界限的戶外體育鍛煉,增加了幼兒之間相互的接觸與交往,讓孩子在活動中互幫互學,共同進步。教師在活動中要時刻關注孩子活動中的情感、態(tài)度、積極性,及時給予孩子提供幫助,讓孩子在解決認知沖突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知識。
四、挖掘本土民間游戲,豐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
民間游戲由當地老百姓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性和當地的傳統創(chuàng)編而來,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這些民間游戲主要源自當地人們的生活和勞動的場景,同時還會配上一些用當地方言吟唱的歌謠。幼兒在游戲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周圍的現實生活進行了模仿、學習,這些幼兒熟悉、可以理解的生活場景可以令幼兒獲得真切的情感經驗。
小班幼兒身體發(fā)展還不是很協調,基本動作發(fā)展水平比較低,我們根據年齡特點以及個體差異進行靈活引導,遵循“古為今用,古法新玩”的原則進行篩選,并根據幼兒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改編,在內容和形式上對民間體育游戲進行創(chuàng)新,使民間體育游戲的趣致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結合,然后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自由選擇游戲。這些游戲的規(guī)則簡單,運動量較適中,適合小班幼兒玩,其不僅可以發(fā)展幼兒的動作技能,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遵守規(guī)則的優(yōu)良品質。
為了讓民間游戲的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和靈活,并且適合當代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在保持其原有民間游戲風格的基礎上,我們從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了改編與創(chuàng)新。我們運用拓展法、組合法、發(fā)散引導法等對游戲的內容加以改編。如將游戲“牽磨拉磨”“手指游戲”兩個游戲組合在一起,組成一個新的游戲“來到必勝客”,然后,教師與幼兒共同制定新的游戲規(guī)則。經過改編后,古老的游戲被賦予了現代氣息,其內容更貼近于現代幼兒的心理需求,幼兒更感興趣。另外,我們還從游戲的規(guī)則和組織形式上進行改編與創(chuàng)新。在游戲的組織上,將一些不同類型的游戲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比如,可以把說唱游戲“月亮巴巴亮堂堂”和體育游戲“鉆山洞”組合起來變成一個新的游戲。幼兒一邊唱童謠,一邊做著各種規(guī)定動作,既鍛煉了語言能力,也讓幼兒的運動技能在游戲中得到了發(fā)展和提高。游戲改編后,師幼共同制定游戲規(guī)則,既可保證了游戲的原有趣味性,又讓不同水平的幼兒都能獲得成功,體驗游戲帶來的喜悅。
五、選擇適合小班幼兒的情景性體育游戲
“回歸生活”已經逐漸轉化為一種理念,“教育來源于生活”,生活是一種實踐、 一種參與,也是一種體驗,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越是幼兒所熟悉的越容易激發(fā)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小班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理解能力差,身體協調性也較差,有些甚至走路都不穩(wěn)。在晨間體育鍛煉的內容選擇上主要以平衡游戲、投擲游戲、鉆爬游戲為主,再逐漸加入攀登游戲、跳躍游戲等。在游戲中,讓幼兒扮演小動物,結合各種有趣的故事、繪本等,利用故事的情節(jié)、角色等進行情境設置,將各種動作串聯在一起,進行身體練習。這種將活動各部分銜接得自然流暢、富于變化、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通過故事情節(jié)中的角色、情節(jié)等吸引幼兒,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的運動能力提高、智力發(fā)展。
六、做好觀察、記錄,讓晨間戶外鍛煉更具反思性
“經驗+反思=成長”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途徑,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實踐“對象化”,加以審視、反思,才能不斷改進、不斷提高?!坝^察記錄”是教師行動研究的主要工具,要求我們教師要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來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成為成功的觀察者和教育者。
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游戲化要求教師具備正確的課程觀、教育觀和游戲觀。要以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組織開展體育活動,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幼兒,要尊重幼兒的意愿和選擇,要每天觀察孩子,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是確定戶外鍛煉的基本依據。比如,孩子在活動中出現對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新游戲項目擁擠、一些常規(guī)性的游戲項目則無人問津,這樣將達不到促進幼兒動作發(fā)展均衡的目的;而有些活動流于形式,有些活動太難或者太簡單不適合小班幼兒。因此,我們將每天觀察到的現象,以圖片、文本等形式記錄下來,在教研活動時共同研究探討,尋找相關的解決策略,及時進行反思、調整,豐富幼兒的實踐活動,最終實現小班幼兒戶外體育鍛煉的課程體系。
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以來,我們對戶外游戲的理解越來越明晰,逐漸認識到傳統的幼兒園戶外晨間鍛煉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在課程游戲化的精神引領下,我們將整合現有資源,制定更好的幼兒園戶外體育鍛煉的組織方案,提高戶外體育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讓兒童在自由、輕松、愉快的游戲中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全面發(fā)展。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