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晶晶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超超臨界汽輪機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為了更好地將超超臨界汽輪機技術應用于生產,為企業(yè)帶來更大的生產效益,本文介紹了超超臨界汽輪機技術的特點和超超臨界汽輪機的安裝技術,并分析了超超臨界汽輪機的技術。在創(chuàng)新汽輪機新技術的同時,筆者希望通過這項研究,為中國超超臨界技術的發(fā)展提供參考,使中國的汽輪機技術能夠跟上其他國家的發(fā)展。
關鍵詞:超超臨界;汽輪機;技術;特點
引言
目前,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中國的超超臨界汽輪機技術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是落后于發(fā)達國家,雖然中國的超超臨界汽輪機技術正飛速發(fā)展,但是發(fā)展的程度遠不及發(fā)達國家,由于美國與日本對超超臨界汽輪機技術的研究較早,發(fā)展的較快以及發(fā)展的比較穩(wěn)定,所以在超超臨界汽輪機的改造與更新上更快速。正如我們所知道的,超超臨界汽輪機就是蒸汽輪機,其蒸汽壓力超過25.0MPa,主蒸汽溫度和再熱蒸汽溫度為58℃及以上。本文主要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以及中國發(fā)電廠生產的超超臨界機器的特點和安裝。
超超臨界汽輪機的特點
簡化和加強設計
為了滿足參數(shù)和效率的提高,有必要改進汽輪機的制造,安裝,運行和維護,而超超臨界汽輪機技術的集成滿足了這些要求,它充分結合了蒸汽輪機的先進技術,使蒸汽輪機的安裝簡單,集中,操作,自動化,易于維護,降低渦輪機安裝,運行和維護成本。例如,超超臨界汽輪機可以在工廠組裝和重新布線,因為它比超臨界汽輪機小。
有合理的軸系安排
當渦輪機運行時,啟動和更換該單元有助于提高該單元的整體效率,并且還避免了蒸汽輪機動態(tài)和靜態(tài)部件的過度變化并影響該單元的操作。超超臨界汽輪機組通常由四缸四排汽輪機組成,高壓轉子有兩個徑向軸承支撐,其他三個轉子由徑向軸承支撐并與這些點重合,并且可以放置在軸承上。
采用先進的密封技術
超超臨界汽輪機技術具有先進的密封性能,可以很好地滿足汽輪機泄漏的要求。超超臨界汽輪機采用通流密封機構,轉子與氣缸之間的直接膨脹差異相對較小,可以使得超超臨界汽輪機有效的發(fā)揮其性能。
超超臨界汽輪機的安裝技術
必須嚴格按照制造商的要求安裝超超臨界汽輪機,以確保整個安裝符合要求。具體的安裝步驟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汽輪機管道浮動連接
為了避免連接后汽輪機的高壓缸和中壓缸的載荷分布值的誤差,必須將其他管道連接到汽輪機而不連接應力,并避免錯誤,彈簧支架和彈簧壓縮值可以確保汽輪機管道的無應力連接,并且還可以確保高壓缸和中壓缸連接之后的負載分配值的精度,以避免在安裝渦輪單元之后產生的振動。
外殼和錨固安裝
蒸汽渦輪機通常具有軸承殼體和七種類型的錨固件,錨必須與渦輪一起安裝,并確保其強度符合外殼安裝的要求。根據(jù)曲線找出正外殼的高度,水平和中心線,然后軸承外殼澆筑兩次,螺栓的整個過程必須非常嚴格、有序,以確保安裝的嚴格性。
安裝高壓和中壓氣缸
接下來是起吊工作,在進行起吊過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操作的安全性,并且在操作時嚴格執(zhí)行安裝標準,確定安裝位置,保證安裝的準確性。其次,測量氣缸后端和軸承之間的距離,其膨脹的間隙也要達到相關的標準,間隙不小于20mm。最后,軸和軸承的組合,聯(lián)軸器通過三個輔助螺栓連接在一起,間隙在0.1到0.4毫米之間。超超臨界汽輪機高壓和中壓汽缸作為一個整體運輸,需要在安裝前現(xiàn)場拆除和維修。因此,在安裝之前,需要清潔氣缸與軸承座之間的接頭,然后檢查支撐部分與軸承支撐部分中心之間的誤差,最后測量凹口,并且聯(lián)軸器凸臺確保它完全連接。
初步安裝檢查
檢查最初安裝的設備。在安裝設備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裝的步驟,并仔細檢查軸承之間的間隙,保證軸承之間的間隙滿足相關的標準,其次,調整軸承,將千分表安裝在軸承箱上,并使用頂部裝置避免差異,以及軸和千分表上讀數(shù)間隙的差異,并且重復此操作,這樣可以更準確的保證其間隙的大小,以滿足安裝的要求。
開發(fā)超超臨界汽輪機新技術
目前,隨著中國科技技術的創(chuàng)新,超超臨界汽輪機的發(fā)展越來越快,國家開始創(chuàng)新超超臨界汽輪機的新技術,將超超臨界汽輪機增加加零,加零至高可用于實現(xiàn)正常中疏水性的逐漸自流,或直接將水排放到脫氣機。相比于兩者來說,前者汽輪機系統(tǒng)比較復雜,但是經濟性較好;后者系統(tǒng)比較簡單,但是經濟性比較差,兩者應相互彌補。此外,零高度的增加不僅i高了系統(tǒng)的熱回收率,而且降低了渦輪機的總熱耗,減少了經濟消費。然而,零高度與先前的單元設計不同,并且需要重新設計高壓活塞等。
結束語
隨著公司的認可,以及中國超超臨界機組在中國的成功運作,超超臨界汽輪機技術在我國汽輪機的設計和生產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fā)展。不同類型汽輪機的發(fā)展方向也不盡相同,由于簡單,密集,合理的軸系布置和先進的密封,許多大型企業(yè)正在生產超超臨界汽輪機。因此,我們必須要迎合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及時創(chuàng)新超超臨界汽輪機先進技術,搶占先機,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機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為我國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齊佶.超超臨界汽輪機技術研究的新進展[J].中國科技博覽,2016(02).
史進淵,楊宇,鄧志成等.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汽輪汽缸傳熱系數(shù)的研究[J].機動力工程,2010,26(01).
蔣浦寧.超超臨界汽輪機高溫部件的結構設計EJ].熱力透平,2008,37(1):16–21.
李成勤,陽虹,楊建道,等.1000MW超超臨界汽輪機中壓第一級斜置靜葉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汽輪機技術,2009.51(1):42—44.
蔣建平.華能玉環(huán)電廠1000MW超超臨界汽輪機安裝實踐.電力建設,2008,29(8):13—28.
張宏宇.淺談汽輪機調速系統(tǒng)故障處理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6 (15).
林順平.關于汽輪機的常見故障及對策思考[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5 (12).
王剛.汽輪機調速系統(tǒng)常見故障分析[J].現(xiàn)代工業(yè)經濟和信息化,2014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