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友翠
小學生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著名語文教育家呂淑湘先生曾講過:“語文學習,三分靠課內(nèi),七分靠課外?!蓖瑫r《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笨梢?,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jīng)常的形式,而且也是課內(nèi)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那么,怎樣指導學生把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相結(jié)合,讓課外閱讀服務于課內(nèi)閱讀,更好的學習語文?是所有語文教師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通過長時間的摸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以提高閱讀效果。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起著定向和動力的雙重作用。任何事情只有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會主動、自覺地去做,閱讀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地選擇閱讀內(nèi)容。每次看到孩子捧著自己選的書興高采烈地帶進學校時,臉上寫滿了對書的渴望與熱愛,此時的閱讀,完全是“我要讀,我想讀”。記得三年級上期,學生羅佳,一進學校,老遠的看見我就說:“老師,您看,我今天帶了一本童話故事,里面的故事可精彩了,我可喜歡看了?!甭牭竭@里,我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對她說:“看完后別忘了告訴我精彩的部分哦!”
(二)讓學生根據(jù)興趣愛好自主地選擇閱讀方式。孩子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他們帶著不同的生活積累和智力背景走進閱讀,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積累來感悟閱讀材料,支持他們有個性的獨立閱讀,鼓勵批判性的有創(chuàng)見的閱讀,珍視他們的獨特感受,使孩子在精神上、個性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每次學生們在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時,總是各抒起見,這時我們要學會傾聽,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三)每天擠出一個自由支配的閱讀時間給學生。每天午飯后半小時我就進教室與學生一起閱讀,在這段時間內(nèi)老師、學生都各看自己喜歡的書,讓他們充分地享受閱讀的快樂。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讓他們“習慣成自然”,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現(xiàn)在學生午飯后惹是生非的沒了,無所事事的少了,而教室里讀書的多了。
(四)老師的積極參與,是學生快樂閱讀的動力。作為學生所崇拜的老師,絕不能只在一旁指指點點,而是應該和學生一起閱讀,因為教師的閱讀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語文學習,所以,我特別注意與學生間的互動,同時作為自己吸收新知識的契機。在閱讀時和學生共同感悟,和他們一起讀,一起聊,一起辯,一起思。比如讀了《最棒的還是自己》這篇童話后學生們議論紛紛,認為小木偶沒有主見看到什么就想變成什么,可也有同學不同意,認為誰都有理由追求更好,更完美的生活。當同學們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時候,老師告訴孩子們,其實你們說得都沒錯,只是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做到取長補短。同學們看到老師和自己一同閱讀,讓他們感受到老師也是重視的、積極的,更感受到老師也在不斷地學習,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同時對學生的閱讀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體會到閱讀不但開闊了自己的視野,還可能獲得閱讀之外的尊重和快樂!從而對閱讀充滿興趣。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有效方法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從三年級開始,在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課題組老師就有意識的讓學生學會做筆記,養(yǎng)成做筆記的好習慣。并交給他們做筆記的常用方法。
(一)作記號
將閱讀材料中關鍵的或特別優(yōu)美的詞、句、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圈點勾劃以加深印象。如文中的四字詞語,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勾畫,積累。
(二)摘錄法
閱讀時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段于筆記本上,經(jīng)常翻閱,從中學到作者遣詞造句和描寫事物的方法,對自己作文大有益處。起初,由于學生還沒有形成習慣,因而老師就先指導學生如何摘錄,摘錄哪些內(nèi)容,如文中的好詞,好句,或是自己暫時還不理解的詞句。懂得方法后,教師再布置閱讀任務,學生帶著任務閱讀,并按要求,每讀一篇文章,至少摘抄五個以上優(yōu)美詞語,三個以上好句,并能簡單說出你認為是好句的理由,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步養(yǎng)成了自覺摘抄的好習慣?,F(xiàn)在,許多學生都有了一個精美的摘抄本,他們樂于閱讀摘抄。
(三)寫體會
文章讀后特別令人感動,這時候可以將自己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這樣既能加深對原文的理解,又練了筆,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在起初階段,對學生寫體會,要求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談一點或兩點體會,教師都應加以肯定。
(四)撰寫提綱
有些文章篇幅較長,語言文字相對平淡,但結(jié)構(gòu)獨具匠心,大家在理解其內(nèi)容后整理出提綱來,從中可學到作者謀篇布局的辦法,供日后參考。比如課文《小英雄雨來》就是一個篇幅較長的故事,如何讀這種較長篇幅的文章,告訴學生就可以用寫提綱的方式進行閱讀。《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就是按照雨來游泳本領高---接受教育---掩護李大叔——與鬼子斗爭——巧妙逃生,這樣一個提綱連接全文。
(五)精讀與瀏覽
對閱讀材料,我們要有選擇地閱讀,特別是閱讀長篇大作時,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瀏覽,把握整體;讀到精彩處,則放慢速度精研細讀,認真領會。這點需要根據(jù)學生實際和學生個人的閱讀愛好,知識需求,自由的選擇哪些內(nèi)容符合自己的需求,就精讀、細讀。
三、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有機結(jié)合
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好比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兩者之間以課內(nèi)閱讀拓展課外閱讀,以課外閱讀完善課內(nèi)閱讀,才能使閱讀教學和諧發(fā)展,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為了讓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我們在教學中適時、適度讓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擇書能力,使學生進一步對課文內(nèi)容加深理解。我們的語文教材編排的特點之一就是以一定的教育主題,按單元劃分教學內(nèi)容,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充分利用好學校統(tǒng)一發(fā)放的“課外閱讀本-----《千紙鶴》,根據(jù)每單元每課的內(nèi)容,并結(jié)合課外讀本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使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jié)合,既能使學生在課內(nèi)掌握的知識得到鞏固,在課內(nèi)培養(yǎng)的能力得到鍛煉,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同時將課外閱讀與單元教學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引導學生閱讀和本主題相關的課外讀物,減少課外閱讀的盲目性。
總之,通過指導、推薦、各種活動的開展,使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長的需要、發(fā)展的需要,讓讀書伴隨學生健康成長。讓閱讀成為他們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