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們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中,初中教學階段的作用非同小可。在初中,學生的意識發(fā)展日漸成熟,對周遭的事物漸漸產(chǎn)生獨特的理解,所以這一階段的教育非常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而對于學生來說,初中歷史課程無疑是一項里程碑式的存在,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導航。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重點向素質(zhì)教育發(fā)生偏移,初中歷史教師的目光也漸漸向“如何提升學生對歷史課程的熱愛程度”進行聚焦。針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初中歷史的興趣愛好這一課題,本文展開了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培養(yǎng)策略
興趣是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源泉,也是學生堅持學習的精神支柱。相比之下,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被教師人為地劃分成四部分,依次為必考知識點、重要知識點、??贾R點和了解知識點等等。部分教師的教學遵從于“復讀模式”,照搬照抄書本上的內(nèi)容進行傳授,毫無創(chuàng)新和閃光點可言,應試教育思想較為嚴重,教學方式一成不變。除此之外,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思考的出發(fā)點完全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學生自然無法提起對學習的興趣,這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和溝通的導火索之一。
一、重新定義歷史教學,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歷史學習
所謂歷史教學,不單單是指歷史知識的傳授,或者對過往事件的簡單陳述,更多的是指如何向?qū)W生展現(xiàn)歷史教學的全貌,吸取過往的經(jīng)驗教訓,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制定合理的人生規(guī)劃。教師應該認真剖析教學的內(nèi)涵,正確向?qū)W生傳達歷史教學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歷史學習。
首先,教師應該勇于摒棄傳統(tǒng)守舊的教學理念,不再以成績的高低作為劃分學生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教師應該將歷史教學視作培養(yǎng)人才的己任,而非麻木地完成任務。
其次,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對歷史學科感興趣的好幫手。
再次,教師應該端正教學態(tài)度,嚴以修身,謹慎治學,重視歷史教學中的每一件事。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必急于傳授學生知識,反而可以利用一些時間,先讓學生了解學習歷史的目的和意義,告訴學生“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的深刻道理。學生如果同時掌握了歷史和教學的本質(zhì),會更加容易建立起歷史和教學之間的橋梁,懷揣著敬畏的心理對待歷史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更多的注意力轉(zhuǎn)移給學生,使學生感受被重視,被關懷,這樣有助于消除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增加學生對自己的好感和信賴,讓學生愛屋及烏,真正喜歡歷史。例如,教師可以適當點評學生的觀點,給予觀點一定的認同,鼓勵學生增強個性表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忱,使學生建立對歷史學習的信心。
二、優(yōu)化教學方式,拓展教學內(nèi)容
教師應該將提升課堂質(zhì)量作為教學任務中的重要部分和衡量教學成果的重要標準。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中,教師完全按照書本上的順序和內(nèi)容進行授課,照搬照抄,墨守成規(guī)。教師的授課僅僅是將書本上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原封不動地讀給學生,嚴重缺乏對知識教育的二次加工,使得學生在源頭上就失去了對于歷史學習的好奇,內(nèi)心被各種負面情緒充斥。因此,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合理制定教學方案,運用生動的教學語言,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對于課堂上要傳授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利用業(yè)余時間多做相關文獻研讀,合理安排講解流程。教師需要充分做好備課教案,制定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增強教學的條理性,設計連接緊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善于歸納教學重點。
簡單的拿《不平等條約》來舉例,教師可以從條約的內(nèi)容、條約的原因、條約的結果和條約的影響等多個方面來進行講述,詳細劃分教學內(nèi)容的類別,方便學生在腦海中建立知識網(wǎng),運用起來更加靈活。
當學生完全吸收了教學知識并且能熟練運用后,學生內(nèi)心的成就感會呈直線上升,這種變化也成為學生增加學習興致的動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適當?shù)丶毣虒W內(nèi)容,延長相關知識鏈以增加學生的所見所聞。在歷史教學中,比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思維導圖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普遍為教師所采用,這些方法都是加速學生掌握和吸收知識的良方,是教師降低學習難度,豐富教學內(nèi)涵的助推劑。
三、注重教學互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歷史知識的學習與教學互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持續(xù)互動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也能突破思維的局限。并且,教學互動有助于提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和距離。所以,教師應該給予教學互動充分的重視,使教學互動成為課堂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主題供學生交流和討論。
例如,在《鴉片戰(zhàn)爭》的授課上,教師可以從“鴉片戰(zhàn)爭正式結束了我國閉關鎖國的現(xiàn)狀”和“鴉片戰(zhàn)爭對于我國的影響”等方面入手,鼓勵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展開學習和交流,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會對鴉片戰(zhàn)爭有全新的認識,加深了鴉片戰(zhàn)爭在腦海中的印象,使學生更客觀、更全面地了解鴉片戰(zhàn)爭的來龍去脈。
四、結束語
總之,歷史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幫助學生更好成長的良師益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勇于打破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法,更好地向?qū)W生灌輸歷史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與此同時,也要增加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成功吸引學生加入到歷史學習的隊伍中,保證學生學習歷史的高效性。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修身自強,拓寬知識獲取渠道,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增強學生的歷史核心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蘇瑩.淺析初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No.120(39):111-112.
【2】文素芳.淺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No.120(10):220.
【3】李娜.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2,No.244(05):44-45.
作者簡介;姓名:王玫歡,出生年月:19970101,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新疆阿克蘇市,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歷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