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統(tǒng)治蘇聯(lián)的18年,是一個很長的關鍵轉(zhuǎn)折時期。在這個長時期內(nèi),把蘇聯(lián)變好、變壞的兩種可能性都有??刹腥漳蚣捌湟恍∪鹤叩氖呛笳叩牡缆?。他們最終成了一場歷史大悲劇的制造者。
全國只需要有一個頭腦
勃列日涅夫上臺后,除經(jīng)濟上作了一些非本質(zhì)的改革外,他根本上實行的是大規(guī)模倒退的政策。他和他的主要助手蘇斯洛夫忙于搞的是絕對的思想專制,全國只需要有一個頭腦,即勃列日涅夫、實際是蘇斯洛夫的頭腦就行了。
舉個典型例子:《莫洛托夫訪談錄》的作者丘耶夫,是一位歷史教授,是戰(zhàn)后成長起來的青年人。他在書中說:“我在共青團中央全會上發(fā)言,發(fā)言稿要提前三個月送交黨中央審查、修改……”在勃列日涅夫和蘇斯洛夫這樣的思想專制下,不把全國的空氣都凝成一塊鐵板才怪,還談得上什么開動腦筋,什么改革進步呢?
停滯和倒退18年
蘇聯(lián)后來把勃氏當政時期定名為“停滯的二十年”,事實上是停滯和倒退的18年(1964年-1982年)。
勃列日涅夫一上臺就忙著制造對他自己的個人崇拜。當時,朱可夫元帥準備出回憶錄,書早就排出清樣送蘇共中央去審查了。最后的審查官就是意識形態(tài)總檢察長、蘇共中央的第二號掌權者蘇斯洛夫??芍炜煞驎逡蝗o回,回憶錄不能出版。過了很久很久,總算暗示下來了:這書缺乏歌頌勃列日涅夫的內(nèi)容,要增訂后才能出版。
曾在《真理報》當了20年正副總編輯的阿法納西耶夫說,當時《真理報》上的每篇文章尤其是社論中,都必須有專門歌頌勃列日涅夫的段落。有一次不知怎么忽略了,中央書記齊米亞寧(蘇斯洛夫的助手)立即打來電話責問:為什么當天社論上沒有歌頌勃氏的內(nèi)容。這位總編輯只好檢討是出于偶然,并保證今后不再犯同樣錯誤,才算了事。
已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和機制
勃列日涅夫?qū)嶋H上自1977年即得重病,已不大能理事了。但他仍繼續(xù)當了五年最高領袖。他們的制度保證了最高領導人的終身制。只要當權者一口氣不斷,就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說一句下一步怎么辦的問題。這怎么能夠保證國家有一個生機勃勃的領導呢?
也就是這個勃列日涅夫,離開了別人替他寫好的稿子,他就一句話也不能講,一個問題也不能回答。
蘇聯(lián)前駐聯(lián)合國首席代表、副外長、駐華大使費德林在他的回憶錄中,對此事作了詳細的介紹。一般替勃氏準備答問的文稿分量較多,要根據(jù)對方的問題選擇回答,這都一一在打印稿上注明了的。無奈勃氏竟無此選擇水平。
一次,勃氏在與尼克松對談時,竟當著尼克松俄文翻譯的面,問費德林等:“下面這段還念不念?”就是勃列日涅夫這樣一個庸材,竟然在蘇聯(lián)做了18年的最高領袖??磥?,這個黨已經(jīng)失去任何自我更新的能力和機制了;人民始終無絲毫權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家垮臺了事。
(摘自《百年潮》 嚴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