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媚
語文教學究竟如何教?教什么?語文教學究竟要求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是許多學者研究和爭論的話題,按照葉圣陶先生的觀念,學習語文就是“學習本國的語言文字?!睂τ谡Z文教學,筆者認為除了一如既往將“讀”進行到底、將感悟深入骨髓外,為什么不能將兒童的語言學習“兒童”一點、簡單一點、清淺一點、有趣一點、自主一點?如何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活起來?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看法。
一、以“以生為本”為核心思想,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1.把課堂的地位“交”還給學生
老師應該放得開,相信學生有天然的學習能力,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真正“退出”課堂上的“聚焦點”,致力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不退出“教”,就無法把地位讓回學生。唯有變“教”為“交”才有可能讓學生學會走路,并總有一天健步如飛。
2.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
在課堂上,筆者放手讓學生自主來學習,以點帶面,讓會的教暫時還不會的,如讓學生當“小老師”,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和經(jīng)驗,上臺做“提問小能手”和“解答小博士”等。通過這樣,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課堂的氣氛也就更活躍了,正如專家所說的“活躍的課堂可以培養(yǎng)思維活躍的學生?!苯處熆梢愿鶕?jù)學生學的情況,轉(zhuǎn)變教學的策略與方法,做到“以學定教”。
二、以“先學后教”指導思想為前提,培養(yǎng)學生會提問題,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著名數(shù)學教育家哈爾莫斯說:“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動手——提問題,解決問題。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提問,解決問題,不要只傳授知識——要鼓勵行動?!苯處熞嘧寣W習在課堂中進行自主交流學習,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寶貴”,在課堂中多留給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使課堂形成一種無拘無束、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
如何逐步培養(yǎng)孩子會提問題?如何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循序漸進地逐步培養(yǎng)他們善思考,善探索,拓展思維,從敢提問到善提問呢,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讓課堂活起來呢?筆者分三個階段來進行:1.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題和樂于提問題;2.引發(fā)興趣,讓學生喜歡提問題;3.引發(fā)感悟。
1.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題和樂于提問題
利用孩子爭強好性的心理,培養(yǎng)他們敢于提出問題和樂于提問。筆者對學生說:“平時上課都是老師提問題考你們,你們想不想提一些問題來考老師,考同學呢?”“想”孩子大聲應道,既興奮又雀躍,蠢蠢欲試,都想嘗嘗當小老師的滋味。筆者指導學生提問題前先把課文讀兩遍,然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兩個問題,并寫出答案。為了增加神秘感,筆者對學生說:“你的問題課前不要讓其他同學知道,要不他知道了就會做好準備,到時你就難不倒他了?!睂W生覺得很有趣、刺激、有新鮮感,都熱情參與。
課前布置學生用先學本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課堂上筆者利用男女對陣、同位互相提問題、四人小組內(nèi)互相提問題、集體提問題等形式讓學生盡情地提問題和積極思考攻破別人的問題。提問題的學生讀問題時都聲音高昂,很有自豪感,但問題讓其他同學解答了,他的表情馬上顯露出來:下一次定要提出更難的問題,讓你們都回答不出來。而回答出別人問題的學生都有勝利感和滿足感。學生從先學本的提出問題到堂上的一問一答,對文章就有了初步的、整體的認知。他們自己成了學習的主人,積極性調(diào)動了起來,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課堂活起來了。
2.引發(fā)興趣,讓學生喜歡提問題
利用孩子愛畫畫的特點,讓他們在先學本畫畫,使先學本圖文并茂,從而使學生喜歡做這一課前作業(yè)。克萊恩認為:“一般人努力完成工作,卻很少成功,成功的人則喜歡自己所做的事,并且視它為一種游戲?!睘榱耸箤W生覺得學習是一種有趣的游戲。筆者對學生說:“老師知道你們每個同學都喜歡畫畫,你們想不想通過圖畫來表達你們的問題呢?”學生一下子就熱情高漲起來了。
3.引發(fā)感悟
郭思樂教授說:“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的拓展工作間。”人形成思想,要通過感悟,它是主體對外部知識、信息的深層的內(nèi)化。隨著學生閱讀能力水平的提高,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先學——引發(fā)感悟。筆者對學生說:“有許多同學每讀完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收獲、自己想說的話或自己領悟到的一些東西?!泵恳晃粚W生的感悟都是難得的學習資源,在課堂上筆者一定會騰出一些時間讓學生交流感悟。筆者堅信:值得做的事情,做得差一點也沒關系。這并不是說不應當做得完美,而是說允許有一段相當笨拙的學習過程,允許錯誤的出現(xiàn)。
三、以“小組教學”為課堂教學主要組織形式,讓語文課堂靈動起來
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但要落到實處,不能“水過鴨背”,避免流于形式。課堂是什么?課堂再不是教師“授”的舞臺,甚至不是學生“學”的舞臺,而是學生展示自己的一個舞臺。課堂是一個集體的場所,要充分利用其特點,發(fā)揮其優(yōu)勢,那就是,發(fā)揮集體的作用。
1.合理編排、組織小組
①要合理地安排小組的成員。小組內(nèi)該有不同水平的學生,按照好、中、差(1:2:1)的比例,合理地安排小組的成員,并認真審慎地推選出組長,這一組長要能調(diào)動起組員的學習積極性,有信服力。
②培養(yǎng)小組的意識。讓學生認識自己的組員,在上課時設計一些簡單的小組活動,訓練小組合作,讓他們培養(yǎng)小組合作的意識。讓小組組員進行充分地討論,得出一致的意見。
2.以小組教學貫穿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貫徹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理念的學習方式。筆者經(jīng)常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交流自學情況或組長檢查所學生字、討論問題、玩“給生字找朋友”的競賽游戲,還根據(jù)學生小組學習的情況,適當?shù)亟o他們增減合作學習的時間,做到“以學定教”。這樣既讓學生學得快樂,記得輕松,又讓學生體驗到與伙伴合作的樂趣,體驗到團結(jié)的高尚情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問題,向他人學習的能力,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群體意識,在游戲中時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互相關愛的真摯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材沒有統(tǒng)一的教案,也沒有統(tǒng)一的教法,只有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引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樂學、愛學,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能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