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丹丹
摘要:本文旨在將漢英翻譯中異化和歸化作為中英文顏色詞語翻譯的兩大策略。譯者根據翻譯實際需要,可采用直譯、直譯加注、意譯、意譯加注和省譯的方法,使中英文顏色詞的翻譯能夠達到傳達原文的信息、促進文化交流的目的。
關鍵詞:顏色詞;歸化;異化
1. 引言
顏色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英兩國在社會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習俗,宗教信仰等因素上的差異,所以英漢顏色詞的翻譯很復雜,在翻譯中,譯者需要充分了解中英文化差異同時具備良好的翻譯技巧,并在翻譯前仔細思考,以便讀者通過譯者的翻譯理解和感受異域文化。
2.中英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
歸化是指在翻譯過程中,將源語本土化,以目標語或譯文讀者為歸宿,采取目標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主張歸化策略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翻譯理論家、語言學家尤金奈達,他提出了“功能對等理論”,認為翻譯時不應刻板地追求字與字的對應,而應尋找功能上的對等。歸化派認為:譯者需克服語言和文化的障礙,翻譯即交流,譯文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文化沖突和誤解;譯者是文化傳播的橋梁,應消除其譯文在跨文化交際中理解的誤差,并且向目的語讀者傳達源語文化的真正含義;譯者其實是在源語和目的語兩種不同文化之間尋求對等。如:《紅樓夢》中這一句:把個賈政氣得面如金紙,大喝“快拿寶玉來”一種譯法譯為:Jia Zheng was livid with fury. “Fetch Baoyu! quick!”he roared.另一種譯法譯為:Jia Zheng,whose face had now turned to a ghastly gold-leaf color, interrupted him with adreadful cry.“Fetch Baoyu!”中文原文中的“面如金紙”一詞運用了顏色詞,來形容人非常的氣憤以至于人臉色如金色。對比來看,第一種譯法采取了歸化策略,將該詞“氣憤”的意思表達了出來,且更符合于英語讀者的語言表達;而第二種譯法就采取的是直譯,將面色形容出來了,但是卻不能使英語讀者領會到原文中所表達的“氣憤”的意思,且表達過于漢式,不是太能為英文讀者所接受。因此,由上例可總結出,歸化策略更符合目標語言的表達習慣,能更好地表達原文意思,更能為目標語讀者所接受。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顏色詞的翻譯時,運用歸化策略不會使譯文產生同原文一樣生動的效果,不能在讀者腦海中形成一種具體的形象。異化是指在翻譯上就是遷就外來文化的語言特點,吸納外語表達方式,要求譯者向作者靠攏,采取相應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語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即以目標語文化為歸宿。主張異化策略的代表人物是韋努蒂,他認為,“歸化法是“把原作者帶入譯入語文化”,而異化法則是“接受外語文本的語言及文化差異,把讀者帶入外國情景”。異化派認為:譯文應帶有異國文化色彩且讀者的聰明才智和想象力應得到認可;目的語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文化會因源語文化的植入而豐富;翻譯的作用是文化交流,因此譯文應傳達源語世界表述的現象。例如: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翻譯,一種翻譯為:Blue comes from the indigo plant but is bluer than the plant itself. 另外還有:to excel one's master. 第一種譯法采用的就是異化策略,其保留了中文中的顏色詞,向中文習慣的表達方式靠攏,非常形象生動。而第二種譯法運用的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歸化策略,它完整地傳達了中文所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形象和生動性上有所遜色。由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運用異化策略來翻譯顏色詞,會使譯文保持源語的生動性和形象性,但是在語意的表達上有所缺失。在顏色詞的翻譯上,歸化和異化兩種翻譯策略各有其優(yōu)缺點。我們在翻譯時,應選取最適合的方法,通常情況下將二者結合起來使用,能得到最好的譯文效果。
3.中英翻譯中歸化與異化的結合
翻譯的重要任務是將外來文化引入目標讀者,傳播文明成果,使譯文盡可能地在目標文本讀者理解和接受的范圍內反映源語的文化特征。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可以將異化與歸化相結合,達到最佳效果,傳達了原文的文化信息,使西方讀者了解得很清楚。
4.結語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漢英中顏色詞的使用和兩種語言的文化內涵截然不同,在實際翻譯顏色詞時,譯者應結合文本類型,讀者風格等因素,結合源語的基本含義和文化內涵,在翻譯中選擇不同的翻譯策略。歸化與異化是翻譯中常用的處理文化因素的策略。歸化策略可以使目標讀者更好,更快地理解文本,從而達到信息交換的目的。異化策略不僅能夠再現原始表達,而且能夠反映原文的文化特征,有利于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交流。無論哪種方法,重要的是譯文能有效地傳達源語所表達的意思, 使譯文更加貼近原文所表達的意思,更簡潔更清晰??傊?,翻譯者需要比較翻譯時兩種語言中顏色詞的文化差異,根據翻譯目的和目標讀者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來尋求異化與翻譯之間的最佳平衡。
參考文獻:
[1] 孫芳. 2011. 淺談文化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J]. 科技信息:(2): 40-42.
[2] 萬昌盛. 1991. 色彩的困惑[J]. 中國翻譯:(3): 20-42.
[3] 趙巧云.2003.英漢色彩詞聯想意義的文化詮釋[J].湖北大學學報,(6):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