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當前經濟飛速發(fā)展,地域發(fā)展不平衡,越來越多的人外出務工,而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經開始成為學校教育關注的重點之一。由于這些學生的文化背景、地域特征以及生活習慣等都不同,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也不一致,為了實現對外來務工子女學生的正面引導,使學生盡快地轉變心理狀態(tài),就需要對此類學生進行個別教育,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本文主要論述了針對外來工子女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如何實施個別教育。
關鍵詞:外來務工子女;學生教育;心理問題;個別教育;策略思考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教育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起到關鍵的作用,因為學生的性格、人格、情緒以及品質等都是在此階段形成的,只有從小學階段就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外來務工子女學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當前在各個學校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這些學生因為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個別教育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方式,但是如何實現有效應用呢?下面具體展開探討。
一、 外來務工子女學生普遍心理問題分析
(一) 自卑心理
經調查研究發(fā)現,外來務工子女學生存在自卑心理的達46.8%左右,在這種自備心理的影響下,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在人際交往中尤為敏感,通常表現為:膽小、內向、沉默寡言,這種自卑心理都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
(二) 交往障礙
交往障礙也稱人際交往障礙,指人們在運用語言符號或者非語言符號來交流意見思想、表達情緒和需要等過程。在與人交往時,外來務工子女學生明顯存在孤僻和猜疑心理,和其他同學的交流較少,在心理上實施自我封閉、自我孤立。
(三) 容易焦慮
焦慮在外來務工子女學生中表現得較為普遍,此類學生容易敏感多慮,缺乏自信,自尊心強,一旦遇事容易焦慮不安,嚴重時容易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舉例來說,教師在課堂上和外來務工子女學生互動的時候,他們會十分緊張,思緒混亂,思維不敏捷,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容易緊張結巴,回憶再認都產生障礙。
二、 對外來務工子女學生的心理問題開展個別教育策略探究
(一) 開展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可以體現多方面的內容,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可以及時地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首先,教師要專門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學生制定一份調查表,要求家長協(xié)助完成,調查表內包括學生的戶籍地、愛好脾氣、性格特征等多分方面,特別要填寫清楚的是家庭情況,教師通過全面分析家長和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其次,利用課余時間,讓所有外來務工子女學生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或者困惑等寫在紙上,教師通過學生填寫的問題或者困惑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輔導和幫助;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定期組織心理小測試,通過分析學生的回答來分析學生是否存在問題以及存在哪方面的問題,教師可針對存在問題的學生開展個別輔導。
(二) 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
由于外來務工子女的學生所處地域和家庭環(huán)境都不盡相同,因此在性格、智力、心理等多個方面都有很大差異,如果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不及時教育和引導,會導致其未來發(fā)展受到限制。教師首先在心理上要接納和理解這一特殊的行為群體,通過語言、行為、表情和動作等向學生傳遞關系和關愛,嘗試幫助學生排除人際交往障礙;其次,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要針對其所存在問題建立一個個人檔案,通過所記錄的內容分析和觀察學生動態(tài),同時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積極進行行為矯正。舉例來說,針對某一個有交往障礙的小學生,教師要將其交往障礙的具體表現記錄在檔案上,同時將自己所采取的措施、學生的轉變逐步跟進,通過正面鼓勵和引導,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
(三) 日常熏陶和感染
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日常循序漸進的熏陶和感染才能夠完成的。事實上,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經驗我們可以發(fā)現,心理教育和其他教育方式一樣,都需要與教師日常的教育和教學活動有機結合,通過這種“潤物無聲”的熏陶和感染來完成。首先,在學科教學中都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文章可以滲透學生如何克服依賴心理的內容,《她是我的朋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給予是快樂的》有利于學生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通過組織活動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在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各類活競賽,如閱讀競賽,將學生分為合作小組,開展小組競賽,看哪一組成員讀得快、讀得通順。這種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加強交流,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和交往障礙。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的確如此,教育工作者的職責不僅在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外來務工子女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心理狀態(tài)受到社會各界關注。教育工作者要對此類學生加強教育和引導,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使其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振超,盧幗平.外來務工子女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與對策[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8(14):13.
[2]高禮平.用心引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理健康成長[J].華夏教師,2017(24):14.
作者簡介:
林杰英,廣東省佛山市,佛山市三水區(qū)樂平鎮(zhèn)南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