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 劉麗麗 吳效芳
(山東東營市河口區(qū)第一中學 山東東營 257200)
孟德爾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是遺傳學的兩大基本定律。在發(fā)現(xiàn)兩大定律的過程中,孟德爾首先進行的是豌豆1 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實驗中 F1自交,F(xiàn)2出現(xiàn)了“3∶1”的分離比。在此基礎(chǔ)上,孟德爾又進行了2 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實驗中 F1自交,F(xiàn)2出現(xiàn)了“9∶3∶3∶1”的分離比。以上2個分離比是兩大遺傳定律的特征性數(shù)值,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師、很多資料在對這2 個比值的應用總結(jié)中出現(xiàn)了想當然的思維誤區(qū),現(xiàn)將2 個典型的誤區(qū)總結(jié)如下。
1 對相對性狀如何判斷其顯、隱性? 這是實際生活中經(jīng)常面臨的問題。上述孟德爾1 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xiàn)1自交,F(xiàn)2出現(xiàn)“3∶1”的分離比,其中的“3”恰好對應的是顯性性狀,“1”對應隱性性狀。這可能是作出誤區(qū)1 推斷的主要原因。然而事實都是如此嗎? 請看例1。
例1,一個隨機交配的群體,有1 對相對性狀甲和乙,它們的數(shù)量之比為甲∶乙=3∶1,則甲不一定是顯性性狀。
分析:假設甲為隱性性狀,由a 基因控制,乙為顯性性狀,由A 基因控制。在親代群體中,設a的基因頻率為 χ,則 A 的基因頻率為(1-χ),由于雌、雄配子的結(jié)合是隨機的,則子代3 種基因型頻率分布如表1。
表1 種群隨機交配一代后子代各基因型頻率
人教版教材上介紹的孟德爾2 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xiàn)1黃圓豌豆自交,F(xiàn)2出現(xiàn)了 9∶3∶3∶1的分離比。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比值,在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常用于判斷2 對相對性狀遺傳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的重要依據(jù)。但是,在平時的教學和備考復習中,對這一數(shù)值的應用總結(jié)出現(xiàn)了不嚴謹、不科學的推斷,上面的誤區(qū)2 就是典型的例子。在2 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若出現(xiàn)9∶3∶3∶1 的比值,則這 2 對性狀的遺傳就一定符合自由組合定律,且決定這2 對相對性狀的2 對等位基因就一定位于2 對同源染色體上嗎? 事實未必如此。
在連鎖基因位置關(guān)系的研究中,有2 個重要的概念:重組值與交換值。重組值(重組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重組是交換的結(jié)果,重組率通常代表交換值或交換率。遺傳學研究中可根據(jù)重組率的大小作為相關(guān)基因的相對距離,從而將基因順序排列定位于染色體上,并繪制出基因圖。但由于雜交實驗中,可能發(fā)生雙交換、四交換或更高數(shù)目的偶數(shù)交換,導致形成的配子依然是非重組型的,這時如果將重組率看作是交換率,后者則被低估,遺傳圖距自然也隨之縮小。這就需要一個校正公式,常用的較簡單的公式是Haldane 推導的作圖函數(shù)(mapping function):
式中 R 代表重組率,χ 代表交換率,e 是自然對數(shù)的底。該公式表示重組率與圖距的關(guān)系,而圖距的單位是1%的交換率。如果知道了R 值,可通過解方程求得χ,當?shù)玫揭幌盗笑?值后,可將作圖函數(shù)繪成曲線(圖1)[1-2]。
圖1 重組率和圖距的關(guān)系[1]
以上曲線稱作Haldane 曲線。該曲線有以下幾個性質(zhì):①曲線起始一小段接近直線,斜率接近于1,這意味著重組率可直接看作為圖距,重組率是加性的。②在曲線彎曲度較大的區(qū)域,重組率就不是加性的了。③標記基因之間的圖距很大時,重組率與圖距無關(guān),接近或等于 1/2[1]。
介紹了以上知識,還以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為例,在孟德爾所選取7 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決定7 對相對性狀的7 對等位基因并非恰好分布于豌豆的 7 對同源染色體上。1968 年,Lamprecht 基于Haldane 作圖函數(shù)和曲線的相關(guān)知識,發(fā)表了豌豆的遺傳圖(圖2,圖中僅呈現(xiàn)豌豆單倍體染色體數(shù)目)。
圖2 Lamprecht 的豌豆遺傳圖(Nakazawa,1986)[1,3]
由圖2 可知,7 對等位基因只分布在豌豆的4條染色體上。教材上在講述自由組合定律時,選取子葉的黃和綠(I/i)及豆粒的圓和皺(R/r)這 2 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分別位于Ⅰ號和Ⅶ號染色體上,這2 對性狀的遺傳當然遵循自由組合定律。但若孟德爾選取的是花冠紅色和白色(A/a)與子葉黃色和綠色(I/i)做實驗,雖然這 2 對性狀的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但它們之間的圖距單位卻高達204,應用作圖函數(shù)推算,重組率竟高達49%,這已經(jīng)屬于自由組合的范圍了。即用這2 對性狀的純合親本做實驗,F(xiàn)1自交,F(xiàn)2也會出現(xiàn)接近9∶3∶3∶1 的分離比。同樣,若孟德爾研究的是Ⅳ號染色體上的 Le/le(植株的高和矮)或 V/v(豆莢飽滿和不飽滿)和Fa/fa(花腋生和頂生)之間的雜交組合實驗,由于遺傳圖距較大,也足以獲得與自由組合無明顯差異的比數(shù)[1,3]。
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出,2 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若出現(xiàn) 9∶3∶3∶1 的比值,則這 2 對性狀的遺傳表現(xiàn)出了自由組合現(xiàn)象,決定這2 對相對性狀的2 對等位基因可能位于2 對同源染色體上,也可能位于1 對同源染色體上。在高中生物學范圍內(nèi),在不考慮交叉互換的情況下,由“9∶3∶3∶1”的條件才能推出“2 對等位基因位于2 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結(jié)果。
綜合以上,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備考復習中,在對生物學規(guī)律進行總結(jié)和拓展時一定要注意學科知識的嚴謹性和科學性,要明確這一規(guī)律的適用范圍及例外性現(xiàn)象。只有這樣,才不致于出現(xiàn)絕對化的總結(jié),才能引導學生建立準確、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