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北“打卡”乃現代社會考勤制度的重要內容和標志,指員工上下班在單位提供的考勤工具上留下出入之即時數據記錄。由磁卡機發(fā)出的“噠噠噠”聲使“打卡”一詞天生具備音聲之生動,這種刻打之聲令人過耳難忘,當為此詞流行的一個成因??记趶囊酝杉o律人員巡視記錄轉為員工自動錄入,雖然同樣都是出自外部監(jiān)督的要求,但形式的轉變使得記錄更加準確、考勤更加嚴明。如果說紀律員在本子上的記錄尚可商榷通融,那么后面機器的刻打可謂冷漠無情無可辯駁。個人考勤自動輸入模式推廣開來后,“打卡”漸漸成為考勤系統(tǒng)的一種指代,“領銜”現代工作管理??梢哉f伴隨著機器的針腳在記錄卡上無情的踩踏聲,“打卡”一詞“不由分說”地帶上現代工作制度嚴苛的神色,令人睹之生畏。不過,事情也有另外一面,因其簡明利落的作風同樣引起人們對按時完成任務的向往和聯(lián)想,于是漸漸賦予不拖延、踩點干活、今日事今日畢、堅持的涵義,正面的元素被慢慢加添到其中,使得一個原本枯燥的詞匯漸漸有了可供咀嚼的內容。不過,人們對其使用多在微信等自媒體上進行,雖有自勉、承諾的進步方面,但也浮現著炫耀和躁動。
一方面是考勤工具的進化,如手機考勤軟件的出現,使“打卡”本身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一方面是自媒體的繼續(xù)流行,在大眾中存在著一種總是急于與圈層分享的心理,這兩者使得“打卡”變成繼“mark”(標記)一詞之后另一具有方便標記作用的熱門詞匯,又增加了為“打卡”者所“器重”的行為宣示的色彩。諸如讀背英語,加“打卡”二字以宣示決心;到店迎客,加“打卡”以通告顧客;旅游某地,加“打卡”以表達遂愿……遺憾的是,在這個詞似乎正在變得意思豐饒的時候,浮躁的自我賣弄的行為將其抽空,再次令它兜回原初的含義,則只有記錄方面的單一價值——只有瞬間的亮相,沒有事件本身在內心深刻的印痕。也就是說,欲令別人知曉自己某種行為的沖動覆掩了這個行為開啟后必須接續(xù)的細致功夫。只有“點”上的布告,沒有鋪展開來的細膩體驗;只求在瞬間獲得人們的共鳴或艷羨,不求在自己的心底留下日后可供流連的豐富內容。甫一亮相,便告沉寂。它的諸多令人厭倦的潛臺詞是當下人們心靈空虛的呈現,逐一解讀似無必要,看看由此延伸開來的另一流行詞匯“打卡地”便可明白。到“網紅打卡地”“必須的”拍照發(fā)圖,雖有些“我來我看我征服”(凱撒)的意味,但在這里更多潦草為一種低級的心理滿足。如此乏味簡單的表現方式正以其流行性遮蔽人們的認知,以“打卡”為生命最時尚最炫目的“打開方式”,殊不知空置了自己縱深而綜合的屬于一個人自我特殊性的審美體驗,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便是空置了生命。
一個本來發(fā)音響亮的詞匯,漸漸變成空殼,有若雷聲大雨點小,有名無實。這不知不覺間交付出去的難道僅僅是詞匯背后豐富的意蘊嗎?我們確信我們交付出去的不是原本應該豐富而細致,活潑而寧靜的生活本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