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曦
尋香之道,以此為生。西南香局一直在堅持。
——作者按
“香道”這個名詞在現(xiàn)代人生活中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高了。
放在二十年前的中國大陸,聽說過“香道”一詞之人鳳毛麟角,更別說學習過香道的人了。
隨著中國騰飛,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優(yōu)雅的傳統(tǒng)生活又不斷地走回了人們的視線中,加之古裝影視作品中不斷出現(xiàn)的用香場景,仿佛不學學香就落伍了一樣。
各類香事相關的課程,香藝、合香或是沉香課程隨即撲入眼簾,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愛好者們不知所云,也不知自己到底學的是什么。
雖然像香事、香藝、合香、香養(yǎng)等等這類名稱很多,但總體來說,還是香道這個詞最好,既朗朗上口又氣度不凡,一下就受到了大家的青睞。有時候我跟大家說我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制香,別人都會恍然大悟地說:
原來您是位香道老師??!
在開始的時候,我并不喜歡別人這么稱呼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向別人解釋,而現(xiàn)在我也是欣然接受了這一稱謂,雖然我認為它依舊不那么準確。
常常聽到有關于香道的爭論,也有不少人問我對于香道的理解。
有人認為中國沒有香道,香道就是從日本傳過來的,是純純粹粹的日本文化;也有人認為日本的香道就是古代中國的香道,是古代中國留傳到日本去保留下來的,所以說學習日本香道就是在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香道。
但香道的道到底是什么?
它和中國文化有著什么樣的關系?
中國到底有沒有香道?
想弄清楚這些,就首先要從“道”這個字談起。
“道可道,非常道”。道也分為廣義的“道”和狹義的“道”,中國人更喜歡廣義的“道”,而日本人更多關注狹義上的“道”。
中國文化中“道”多指萬事萬物運行的軌跡或者空間,比如道路,或是指某一行業(yè)里的規(guī)矩、竅門,也就是所謂的門道兒;還有就是大道、天道,也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那個可道之道,也就是世間萬物都逃不出的那個自然規(guī)律,一切的一切都盡在道中。我學習了香道幾年,隨著學習的深入,好像對香道中的道有了一些感悟。
日本人將他們的許多文化都以“道”字相稱:茶道、花道、香道、書道、柔道、武士道等等,這些道好像有別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
《說文》里面解釋:所行,道也。
中國文化中對于“道”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中國人一般講大道、天道,處處是“道”,“道”無所不在。
我想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東方文明中想追求的那個最終的目標應該是相通的,就是那種至高無上的精神境界,可以超脫世俗的煩惱和肉身的束縛,心無旁騖,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從凡夫俗子到達這種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的方式方法,就可以被稱之為“道”。
我比較同意一些專家將日本的茶道、花道、香道稱為藝道或是技道,這種解釋既清晰又準確,也就是認為可以通過這些藝術或是技術來提高個人修為,從而最終達到那種高級的精神境界。
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禮失尚容求諸野。所以中國的古人與眾不同,任何可以令自己開悟的事情都會被我們使用。
處在社會基層的百姓不太需要“道”。日耕夜臥一日三餐,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是生活;再往上點的讀書人則對儒家思想深以為然,修齊治平就是他們的“道”,是可以通達帝王圣人之路,考取功名也成了他們向社會高層攀爬的工具。
修齊治平這條路是正確的,但終點并不是做帝王,而是做圣人。仁義禮智信做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不可能成為帝王,踏踏實實做高官或是做圣人就好,能夠輔佐好君王就是底層儒生能達到的最高層次了。
其實儒家思想打破了人類天生的貪欲,是十分積極的,非常適合中國。
誰不想做皇帝呢?但顯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做皇帝對能力的要求和所需要承擔的責任。
遠古的時候,圣人和帝王差不多,但到了孔子的時候早就不是了,圣人是圣人,帝王是帝王,雖然帝王總是極力想將自己標榜成圣人。
帝王需要的是平天下,而圣人需要的則是平自己。
平自己的第一步也是修。修齊治平其實也很科學,修齊治平的不同時期,所能領悟到的也是不同的,每個狀態(tài)都能給人以不同的啟示,其實開了悟可能就什么都能想得通了。
沒有烏臺詩案,蘇軾可能永遠是那個志得意滿的蘇大學士,世間也許就不會有竹杖芒鞋的東坡居士了,就如同云門文偃禪師一樣,中國人可能一個機緣就開悟了。
“頓超直人,立證菩提”實在太吸引人了,也因為這樣,禪宗在中華大地上蓬勃發(fā)展。中華文化太包容,它所包含的內(nèi)容也太多了,中國古人身邊處處是“道”:無為是道,格物是道;操縵對弈是道,揮毫丹青也是道。
所以中國的“道”就變成了大道、天道,是世間萬物的規(guī)律,只要你開了悟,就通了。道不是你的修行方式,而是開悟后才能明白的“道”,是天理大道。正因為道無處不在,專一的技道就顯得不值一提了,也幾乎不見古人說研修書道或是香道這類話,在中國的歷史上也似乎沒有出現(xiàn)過專門的“香道”這回事。
“道”就是佛教中說的法門,是職場中的升職之路,也是游戲里的攢經(jīng)驗升級的規(guī)則和方法,根本來說就是提升個人修行的方式或道路。
由于中日的“道”不同,日本多的是道中之人,而中國多的是求道之人。
日本香道又是什么呢?
日本這個不出產(chǎn)沉香的國家,借助博大精深的中國香文化,以四季為審美準則,在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下,創(chuàng)立了富含文化底蘊的香道。
日本用香、聞香、品香的文化本源自中國。在中國香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日本香道,其形成、發(fā)展和鼎盛時期都融人了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內(nèi)蘊和美學概念。
它已經(jīng)從單純的趣味、娛樂、物質(zhì)享受升華為一種精神文化,是一門集沉香鑒賞、禮儀規(guī)矩、歷史知識、書法藝術、文學修養(yǎng)、審美情趣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涉及哲學、宗教、文化、藝術、倫理、禮儀等多個領域。今天的香道已經(jīng)是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茶道、花道并稱“三大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