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容
摘 要:在中考的語文試卷當中,語段閱讀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考生能否做好語段閱讀對考生的語文成績有非常大的影響。在中學語文教師進行教學時,必須要制定合適的閱讀目標,培養(yǎng)起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授學生正確有效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以及教師授課的效果。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策略 探究
由于語段閱讀在中考語文試卷當中所占比例很大,中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對閱讀教學更加重視,花費更多的精力去進行備課準備,使學生學會如何去閱讀,怎樣去閱讀,提高學生語段閱讀的能力,提高語文的成績。
一、為學生制定合適的閱讀目標
在語文授課過程當中,是否為學生制定了更加合適的閱讀目標,直接關(guān)系到授課的效果以及效率。語文的閱讀教學包括了記憶,理解運用以及分析等很多個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綜合性特點。中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整體的去進行考慮,對于不同的文體都要設(shè)置不同的閱讀目標,使學生的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所收獲。
例如,在去閱讀敘事類的散文時,要重點去把握住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理清文章的線索,明白原文作者通過敘事所要傳達出來的情感;閱讀小說的時候,就要重點抓住小說的人物情節(jié)以及環(huán)境這三個要素,整體分析和理解整部小說的主題,同時還要學習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閱讀抒情類散文的時候,要找到整篇文章的中心句,并且根據(jù)中心句理解整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閱讀說明文的時候,要明確作者要說明的對象以及其所具有的一些特點,分析文章所運用到的一些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所具有的特點;閱讀議論文的時候,要學會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概括文章用了哪些論據(jù)證明中心論點,分析作者所用到的一些論證方法,以及其所起到的作用。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積極的去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有更加明確的方向,這樣學生學習的效率以及效果才能夠提高。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授課教師可以去應(yīng)用簡介作品內(nèi)容、設(shè)置一些懸念等其他方法,讓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一定的好奇心,有興趣去讀這篇文章。然后再讓學生們?nèi)⒄恼碌拿}絡(luò)進行疏通,接下來讓學生多次的去閱讀文章,品味欣賞文章中的精彩語句,對文章的韻味有一個初步的體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授課教師要把目光集中在學生身上,要深入到學生當中,時刻的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動向。遇到文章中很難理解的地方,要引導學生多次閱讀,展開小組之間的討論,這課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去進行講解,在課程的最后要讓學生去進行一個總結(jié)。
長期以往的去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閱讀之后,授課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開展自主閱讀,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及時的去了解學生閱讀的內(nèi)容,以及閱讀的情況,然后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學,使整個授課的效果有明顯的提升。
三、講授有效的閱讀技巧
教學生閱讀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會讀一本書或者幾本書,而是讓學生懂得如何去讀書。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滿足于讓學生聽懂大意,最重要的還是要向?qū)W生傳授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能觸類旁通。在閱讀教學中,筆者主要教給學生以下幾種讀書的方法。
(一)略讀法。略讀就是簡略地去進行閱讀,也就是忽略一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抓住文章當中的重點。比如讀一篇文章,要求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例如:閱讀賈祖璋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篇說明文的時候,讓學生找出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語句,這樣學生很快就弄清了文章的大體內(nèi)容。能讓學生養(yǎng)成帶著疑問去閱讀文章的好習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略讀法便于抓住要點,從整體上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提綱挈領(lǐng)的把握。
(二)精讀法。精讀就是一字一句地仔細進行閱讀分析,充分地理解文章當中的內(nèi)容,并從文章中捕捉信息。精讀的要求有以下幾點:理解字、詞、句、段的深層含義,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文章在遣詞造句上的特點。
對于文章中的關(guān)鍵詞和短語,學生應(yīng)該反復分析和欣賞其中所蘊含到底意義。對于那些難以理解的句子,可以將它們與寫作背景相結(jié)合來理解,或者可以根據(jù)全文的主題來理解。比如,在去閱讀《藤野先生》這個散文時,其中對于“清國留學生”的描述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這種情況下,老師就應(yīng)該為學生講解文章背后的背景和時代,讓學生結(jié)合這些去進行理解,挖掘出作者要表達出的情感。
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有好壞之分。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學生能一輩子從中受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要讓學生養(yǎng)成以下幾種習慣:
(一)做批注的習慣。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確定批注的符號,例如,在批注重點字詞精辟的語句或是不理解的語句時,應(yīng)該用不同的批注符號。然后就是要在對應(yīng)的符號旁去寫下自己的理解或是字詞、句段的含義。需要注意的是,在去進行批注的時候,內(nèi)容不能太過于繁瑣,要在自己能夠看懂的基礎(chǔ)上盡可能的簡潔。
(二)經(jīng)常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不太了解的詞。在這個時候,他們不能把它視為理所當然,他們不應(yīng)該脫離背景。他們應(yīng)及時查閱參考書,以了解其含義。一旦學生養(yǎng)成了經(jīng)常訪問參考書的習慣,他們就可以從知識中學到很多東西。
(三)善于發(fā)問的習慣。一般來說,善于思考勤奮思考的學生會更積極,能夠深入思考問題,在閱讀時是一種主動探索的態(tài)度。如果學生可以在閱讀時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那么他們就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yīng)該鼓勵積極提問的學生,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diào)動,課堂氣氛將非?;钴S。
(四)循序漸進地閱讀的習慣。閱讀一篇文章,需要經(jīng)過整體感知、深人研讀、品味鑒賞的過程,閱讀的層次不斷提高,閱讀的能力也不斷提高。例如,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學習《背影》這篇散文的時候,要先讓學生對文章有個初步的認識,大概地概括出文章的故事,接著再去讓學生深入的品讀,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會文章運用到的表達技巧。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中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必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以學生為主,探索更加適合學生的閱讀方式,教授學生有用的閱讀技巧,提升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以促進學生在初中學段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為其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 蔡仲平.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82.
[2] 苗慧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甘肅教育,2019(0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