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偉
文學名著是人類文明和思想的精華。閱讀文學名著不僅能讓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更能使其從中體會到人性的善惡美丑,感悟到人生的真諦,能夠對生命的意義有積極的探索,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量地閱讀文學名著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各種寫作素材,豐富生活體驗,從文學名著中了解真實的時代背景,而且對于學生積累自己的生活經驗有相當大的指導意義。從教學實際來看,名著教學目前也存在著幾個問題:
從教師教學方面看,教師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閱讀原著,缺乏閱讀計劃、精細閱讀的指導;從學生學的方面看,學生缺乏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從時代背景方面看,很多學生不能靜下心來深入著作當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揣摩人物的情感。
基于以上名著教學的現(xiàn)狀,筆者認為教師應重視初中文學名著教學,指導學生讀名著,深入挖掘原著,使學生愛上閱讀,愛上名著,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合理規(guī)劃,全面統(tǒng)籌
雖然很多學生都知道閱讀文學名著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初中生所學的科目較多,無法擠出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谶@樣的現(xiàn)狀,筆者根據(jù)教學安排,每學期提前將學生的閱讀篇目下發(fā)到學生手中(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自己增加閱讀篇目),如下表:
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學生不但完成了閱讀計劃,而且有了有效的閱讀收獲,同時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個寒暑假我會下發(fā)更多的閱讀書目。例如:
暑假時多讓學生接觸一些游記類和散文類的名著,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索生命,親近自然的興趣;寒假時選擇的閱讀書目能夠使學生靜下心來細細體會世間百態(tài),人情冷暖。如此不斷地擴充積累,在整個初中階段,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積累了大量的閱讀文學名著的素材,也懂得了深入閱讀的重要性。學生的名著閱讀變得有效、有序,效果顯著。因此,教師應合理規(guī)劃閱讀名著的時間和方式,統(tǒng)籌安排學生的閱讀篇目和閱讀時間,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名著閱讀。
二、深入挖掘名著
根據(jù)學生平時和考試中的答題情況,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名著的閱讀只停留在表面,許多“聰明的學生”善于閱讀“名著精華”類的知識歸納,對名著缺乏深入的挖掘,答題流于形式。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名著,即讀出原著的原汁原味。閱讀不單單是用眼睛看,更要動筆記,在書上標出重點,勾出好句,劃下難理解的部分,注上須要查資料的知識點……同時也要準備一個筆記本,做好讀書筆記。教師在進行指導時,要求學生將好詞好句、精彩的片段等隨時積累在筆記上,廣擷博采,內化吸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要進行讀書心得的寫作訓練和感悟。只有對名著進行深入閱讀,挖掘內涵,才能在寫作和答題時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例如,在閱讀《平凡的世界》這部名著之后,我們看到了社會的大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這部作品從某種程度上充滿了悲劇色彩:孫少安與田潤葉彼此相愛卻沒能走到一起;孫少平與田曉霞彼此相愛最后陰陽兩隔……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讓人欣慰和高興。這些年輕人在經歷了風雨的洗禮之后,都成長成了更好的樣子……因此,只有深入挖掘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良苦用心,這樣寫出的心得才更有深意,更有真情。
三、根據(jù)閱讀內容確定教學方法
初中時期的名著閱讀除了有很多長篇小說之外,還有其他題材,如詩歌、散文、戲劇等。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jù)不同的文本內容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使學生獲得有效的閱讀能力。正如教育專家王榮生教授所說:教師要明白兩件事,第一是培養(yǎng)學生用什么樣的方式看待文本,第二是在這樣的文本中要看什么地方,從什么地方看出什么東西來。例如,在進行《駱駝祥子》的閱讀訓練時,教師先讓學生明確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祥子,為了實現(xiàn)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lián)碛幸惠v屬于自己的車的夢想,三起三落,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從而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從此自暴自棄,墮落沉淪。根據(jù)名著文本,教師應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變化和細節(jié)描寫,比如“三起三落”的情節(jié)描寫,人物“京腔”的品味等方面對作品進行理解和感受,從而形成對主題進行深入剖析和對作品的評價。
再比如《繁星·春水》這本詩集,里面共有346首小詩,每首詩都有不同的主題。包括贊頌偉大、無私的母愛、感嘆單純美好的童年、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贊美大自然……每首詩的語言都凝練自然,感情真摯飽滿,節(jié)奏明快充滿韻律。因此教師在進行這樣的文本教學時要讓學生體會詩中的情感和表達藝術,從細微處感悟作者寫作時的感情,從而明確每首詩的主題思想和韻味。
再比如戲劇《威尼斯商人》,教師要根據(jù)內容,指導學生整體把握此劇的劇情,深入理解戲劇沖突在戲劇表現(xiàn)形式上的重要性,通過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突出人物性格,從而把握戲劇的發(fā)展和情感的變化。
四、根據(jù)學情選擇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前要對學情進行有效分析,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jù)不同的狀況指定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師要從本身“教”的立足點轉變?yōu)閷W生“學”上來,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明確學生想學什么,希望采用何種形式;更要有預判能力,知道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什么的問題,采用何種解決方法等。只有在充分了解學情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使學生主動進行有效地閱讀練習,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這種預設要求教師要將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閱讀能力統(tǒng)一起來,力求所教內容與學情分析的教學落點相吻合。
1.找準落點,典型分析
在教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時,筆者將重點設定為通過閱讀林沖的故事,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端疂G傳》里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其中包括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豹子頭林沖、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花和尚魯智深等,每個人物都有典型的性格特點,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分析每一個人物,這時就需要選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一兩個人物進行分析。因為,林沖有著傳奇的經歷,從幻想安度余生到奮起反抗,其中性格也有了巨大的變化。林沖是本著作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因此,教師將林沖作為典型人物進行分析,可以引起學生對其他好漢的興趣,在課余時間自行分析理解。例如林沖在看到自己的妻子被人調戲的時候,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當時林沖扳將過來,扳著他的肩胛,卻認得是本官高衙內,先自手軟了?!薄跋茸允周浟恕边@五個字準確地抓住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林沖敢怒不敢言,忍下了這口氣,白白地讓高衙內走掉了。從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八十萬禁軍教頭一直以來受到統(tǒng)治階級思想的束縛,造就了他的性格是逆來順受,忍辱負重,一心只想著保住自己富貴安逸的生活……找準落點,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本吻合的落點能夠為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據(jù)。因此,以點帶面進行名著教學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抓住名著教學的落腳點,引起學生興趣。
2.多角度梳理,問題指引
每篇名著都有一個敘事主線,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梳理,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謀篇布局,多角度進行人物性格的分析及其溝通方式。教師通過預設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情節(jié)的梳理,能夠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使閱讀過程更具有目的性,閱讀結果更有效。例如在設計《湯姆索亞歷險記》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問題:a.湯姆經歷了什么?b.湯姆有一個怎樣的戀愛故事?c.湯姆與誰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個表格,其中包括湯姆的每次歷險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這樣通過多角度問題梳理的方式能夠對學生閱讀名著有一個有效的指導和引領。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學名著中的主要問題,也就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文本的主題大意,在分析作品的時候便能統(tǒng)籌全局,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例如在教授《威尼斯商人》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部名著的主要沖突是圍繞什么進行展開的?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找到其中的沖突點是“割一磅肉”。學生圍繞這個點來進行深入閱讀便會更有針對性,找出紛爭的前因后果,哪些人物參與,他們的性格特點是什么等,這樣學生能更直接地接觸名著,鍛煉了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產生了情感體驗。
3.借助內容,復述接龍
很多文學名著如《水滸傳》《紅樓夢》等都是“章回體”小說,每一回都有一些精彩的故事,學生們都能說出其中的一兩個故事,但由于不熟悉文本,對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等還缺少整體性的認識,所以沒有形成整體認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故事接龍的方式來復述文本內容。用故事發(fā)生的前后順序和事件發(fā)生的過程進行復述,能夠使學生深刻掌握名著的內容,體會其中人物的性格變化等。這種教學方式所需時間較多,需要教師給予指導,學生課下有效的整理和練習,但教學效果明顯,能高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總之,名著閱讀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學習任務,教師須要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督促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使他們通過不斷的積累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名著的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水平,厚積薄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