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家禽肌內脂肪含量影響因素及其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

      2019-09-17 09:48:30王勤
      家禽科學 2019年8期
      關鍵詞:家禽影響因素

      王勤

      摘 ?要:肌肉脂肪分為肌間脂肪和肌內脂肪,肌內脂肪影響肉質風味,肌內脂肪含量高,肌肉肉質細嫩,口感較好。本文綜述了家禽肌內脂肪的影響因素及其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以期為優(yōu)質家禽育種及飼養(yǎng)管理工作提供借鑒和思路。

      關鍵詞:家禽;肌內脂肪;影響因素;相關基因

      中圖分類號:S831.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9)08-0053-06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禽肉需求不僅表現(xiàn)為數(shù)量上的增加,更傾向于肉品質的提升,在影響肉質風味眾多因素中,肌肉脂肪含量對禽肉品質風味影響明顯。研究表明,肌內脂肪(IMF)是肌肉產(chǎn)生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的前體物,肌肉中肌內脂肪含量可影響肌肉的嫩度和風味,理想標準是肌內脂肪含量為2%~3%,肌內脂肪含量過低,肉質和口感較差,因此,培育出肌內脂肪含量較高的家禽品種是育種者追求的目標。但由于常規(guī)育種方法對肌內脂肪育種進展較慢,故利用分子遺傳標記進行輔助選擇是提高選擇效率和加快遺傳進展的有效手段。近年來,禽類肌內脂肪的研究頗多,本文對家禽肌內脂肪及其相關基因的研究進行了概述,以期為家禽肌內脂肪的研究及遺傳育種提供參考。

      1 ?肌內脂肪的概述

      肌肉脂肪分為肌間脂肪和肌內脂肪。肌內脂肪是沉積在肌肉內的脂肪,由肌內脂肪組織和肌纖維中的脂肪組成,分布于肌束膜、肌外膜及肌內膜,主要成分為磷脂和三酰甘油。肌內脂肪組織是由沿肌纖維方向排列的脂肪細胞組成,位于肌束間隙。肌纖維中的脂肪是由肌漿中的三酰甘油液滴、膜脂和膽固醇等組成。肌內脂肪含量取決于肌肉內脂肪細胞數(shù)量和脂肪的合成能力,脂肪細胞數(shù)量與家禽體型大小有關,脂肪細胞數(shù)量在胚胎期和發(fā)育早期已是定值。含有適量的肌內脂肪的肌肉,細嫩多汁、口感良好,含量過低則肉質干硬乏味,而含量過高則肌肉容易氧化酸敗,導致肉品質下降。研究發(fā)現(xiàn),肌內脂肪含量越高,嫩度越好,一定量的肌內脂肪沉積不僅提高了肌肉感官滿意度,還增強了肉質風味,這可能是由于肌內脂肪含量的增加減少了單位面積上肌纖維數(shù)量,使得肉的嫩度有所增加[1]。

      2 ?家禽肌內脂肪沉積的影響因素

      2.1 ?遺傳因素 ?相同飼養(yǎng)環(huán)境條件下,品種和性別對家禽肌內脂肪含量的影響較大,這主要是與遺傳因素有關。一般而言,地方優(yōu)質家禽品種的肌內脂肪含量高于外來引進品種,同一品種的家禽,母禽的肌內脂肪含量高于公禽,去勢可提高公禽的肌內脂肪含量。張小玲等[2](2006)通過比較分析了8個優(yōu)質雞品系胸肌肌內脂肪含量,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品系和性別的雞肌內脂肪含量差異較大(P<0.05)。任文仕等[3](2010)比較分析了9個不同品系雞的肌內脂肪含量,結果發(fā)現(xiàn),同一性別不同品系間肌肉肌內脂肪含量顯著差異(P<0.05),各品系之間母雞的肌內脂肪含量高于公雞。楊曉剛等[4](2013)比較分析了Z型北京鴨3個品系與櫻桃谷肉鴨的胸肌肌內脂肪含量,結果表明,北京鴨3個 品系與櫻桃谷肉鴨胸肌肌內脂肪含量差異顯著(P<0.05),依次為Z4系>雜交系>Z2系>櫻桃谷,胸肌肌內脂肪含量分別為6.74%、5.53%、4.69%、4.13%。龍見鋒等[5](2015)研究了去勢對文昌雞公雞肌內脂肪含量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去勢雞的胸肌和腿肌肌內脂肪含量極顯著高于未去勢公雞(P<0.01)。

      2.2 ?屠宰日齡 ?肌內脂肪含量隨著家禽飼養(yǎng)日齡的遞增呈上升趨勢,一般隨著屠宰體重的增加而升高。周小娟等[6](2010)研究發(fā)現(xiàn),42日齡的AA肉雞和北京油雞胸肌中肌內脂肪含量顯著高于21日齡(P<0.05)。李忠榮等[7](2014)研究發(fā)現(xiàn),河田雞肌肉肌內脂肪含量與腹脂率呈顯著正相關(P<0.05),胸肌肌內脂肪含量隨日齡的增加呈上升趨勢,42d公雞胸肌肌內脂肪含量顯著高于14 d(P<0.05),98d和112d母雞的肌內脂肪含量顯著高于14d和28d(P<0.05)。馬敏等[8](2015)研究發(fā)現(xiàn)飼養(yǎng)日齡對肌內脂肪含量影響顯著(P<0.05),150日齡的沐川烏骨雞肌內脂肪含量顯著高于90和120日齡。蔣可人等[9](2017)研究發(fā)現(xiàn)固始雞隨著飼養(yǎng)日齡的增加,脂肪沉積能力顯著增加,55周齡的老齡雞胸肌肌內脂肪含量顯著高于20周齡的青年雞(P<0.05)。

      2.3 ?營養(yǎng)水平 ?營養(yǎng)水平影響家禽生長發(fā)育,同樣影響肌內脂肪含量,對肉質風味產(chǎn)生影響。日糧中能量蛋白比影響了家禽機體蛋白質和脂肪沉積狀態(tài),也影響肌內脂肪的沉積。一般情況下,日糧中蛋能水平與肌內脂肪沉積呈負相關,較低的日糧蛋能水平,可提高家禽肌內脂肪含量,當禽類采食的能量大于自身維持需要時,多余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沉積。楊燁等[10](2006)研究發(fā)現(xiàn),當雞采食高能日糧時,肌內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SFA)、不飽和脂肪酸(MUFA)含量會顯著升高(P<0.05),當雞采食高蛋白日糧時,肌內脂肪及SFA、MUFA顯著降低(P<0.05)。白潔等[11](2013)研究發(fā)現(xiàn),12.39MJ/kg代謝能組北京油雞胸肌肌內脂肪含量分別是11.76、13.02和13.65MJ/kg代謝能組的1.35、1.34和1.32倍,差異顯著(P<0.05)。王劍鋒等[12](2014)研究發(fā)現(xiàn),日糧中蛋能水平與京海黃雞肌肉中肌內脂肪沉積呈負相關,低蛋能水平日糧組的腿肌肌內脂肪含量極顯著高于高蛋能水平組(P<0.01)。日糧中磷水平影響禽類肌內脂肪含量的沉積,茍鐘勇[13](2017)研究發(fā)現(xiàn)日糧中磷缺乏和高磷水平都降低肉雞的肉品質,高磷飼糧極顯著降低肌內脂肪含量(P<0.01),可能是由于脂肪合成酶活性升高的緣故。

      2.4 ?飼料添加劑 ?飼料添加劑是在飼料生產(chǎn)加工、使用過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的物質,對強化基礎飼料營養(yǎng)價值、提高動物生產(chǎn)性能、保證動物健康、節(jié)省飼料成本、改善肉質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王亞超等[14](2008)研究發(fā)現(xiàn),基礎日糧中添加共軛亞油酸能顯著增加鴨胸肌肌內脂肪含量(P<0.05)。陳躍平等[15](2011)研究發(fā)現(xiàn),基礎日糧中添加200和400mg/kg的乳化劑能使肉鴨胸肌肌內脂肪含量分別提高6.97%和2.05%,腿肌肌內脂肪含量分別提高22.53%和11.46%。趙旭等[16](2017)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中添加丁酸梭菌能顯著增加21日齡肉雞腿肌肌內脂肪含量(P<0.05),是由于飼糧中添加丁酸梭菌可通過改變肉雞腿肌脂肪代謝相關酶活性和基因表達來增加肉雞腿肌肌內脂肪含量。

      鉻是動物機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通過與小分子寡肽結合,協(xié)助或增強胰島素在體內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胰島素對動物機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調節(jié)作用,肖芳等[17](2016)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中添加鉻能降低肉仔雞胸肌肌內脂肪含量。楊曉志等[18](2016)研究發(fā)現(xiàn)大豆異黃酮能顯著降低肉鴨肌內脂肪含量。孫艷發(fā)等[19](2017)研究發(fā)現(xiàn)日糧添加茶籽餅粕可極顯著提高肉雞胸肌肌肉脂肪含量(P<0.01)和降低肉雞腿肌肌內脂肪含量(P<0.01)。

      2.5 ?飼養(yǎng)方式 ?飼養(yǎng)方式的差異,除了影響家禽生長發(fā)育外,還會影響肌內脂肪沉積,影響家禽肉質風味。一般而言,飼養(yǎng)過程中,增加運動量會降低脂肪沉積,腹脂率降低,肌內脂肪沉積也降低。李龍等[20](2011)研究發(fā)現(xiàn)籠養(yǎng)雞的肌內脂肪含量顯著高于散養(yǎng)雞(P<0.05);楊朝武等[21](2013)研究發(fā)現(xiàn)籠養(yǎng)雞的肌內脂肪含量極顯著高于放養(yǎng)組(P<0.01)。但是,也有一些研究顯示家禽肌內脂肪含量在不同飼養(yǎng)方式下沒有顯著差異。盧慶萍等[22](2010)研究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平養(yǎng)、室內地面平養(yǎng)及半舍飼3種飼養(yǎng)方式對AA肉公雞肌內脂肪沒有顯著影響(P>0.05);王學靜等[23](2016)研究發(fā)現(xiàn)籠養(yǎng)和放養(yǎng)條件下,太行雞公雞胸肌肌內脂肪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而太行雞母雞胸肌肌內脂肪含量有明顯差異(P<0.05),這可能是由于性別差異的緣故。

      3 ?家禽肌內脂肪相關基因的研究

      家禽肌內脂肪的沉積受多基因調控,其候選基因存在于脂肪酸結合蛋白家族(FABPs)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中,F(xiàn)ABPs是細胞質內的脂肪酸結合蛋白,對脂肪酸有特別的親和力,可以結合多種配體,主要作用是運轉脂類或參與脂類代謝,調整游離配體濃度。研究發(fā)現(xiàn),在FABPs中,心臟型脂肪結合蛋白(H-FABP)、脂肪細胞型脂肪酸結合蛋白(A-FABP)基因和細胞外脂肪酸結合蛋白(Ex-FABP)對肌內脂肪含量影響較大,有利于增加肌內脂肪含量。脂蛋白脂酶(LPL)是影響體內脂肪沉積的關鍵酶之一,可以將血液中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所攜帶的三酰甘油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為脂肪組織提供合成三酰甘油所需要的原料,從而促進脂肪沉積。

      3.1 ?心臟型脂肪結合蛋白(H-FABP) ?H-FABP基因又稱FABP3,定位于雞的23號染色體,有4個外顯子和3個內含子,在脂類代謝和轉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夠促進細胞攝取脂肪酸,在機體代謝調控下,H-FABP將脂肪酸轉運到相應區(qū)域進行脂肪酸氧化、酯化形成三酰甘油或磷脂,進入細胞核,發(fā)揮調節(jié)功能。H-FABP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與肌內脂肪含量密切相關,王彥等[24](2007)發(fā)現(xiàn)H-FABP基因在260bp和675bp處存在T/C和G/A的突變位點;在T260C位點上,AA基因型的肌內脂肪含量顯著高于BB基因型;在G675A位點上,AA型和AB型肌內脂肪含量差異顯著(P<0.05)。H-FABP基因在體內表達量有品種差異,這與肌內脂肪含量受品種等遺傳因素影響一致。趙衍銅等[25](2012)研究發(fā)現(xiàn),H-FABP基因在蘆花雞、黃雞和麻雞3種優(yōu)質肉雞胸肌中的表達水平呈現(xiàn)出顯著的品種差異,麻雞胸肌中H-FABP基因的表達水平顯著比蘆花雞和黃雞低174.8%和170.07%(P<0.05)。H-FABP基因在動物進化過程中具有高度保守型,其組織表達也具有特異性。趙旭庭等[26](2009)研究發(fā)現(xiàn)H-FABP基因在鴨心臟組織中表達量最高,在骨骼肌、脂肪、小腸、腺胃、肌胃、肺、間腦和腎組織中均有中度或微量表達,而在肝、脾和卵巢中不表達。

      3.2 ?脂肪細胞型脂肪酸結合蛋白(A-FABP) ?A-FABP基因又稱FABP4,定位于雞的2號染色體,有4個外顯子和3個內含子,且內含子長度大于外顯子,能夠特異性地結合并在細胞內轉運脂肪酶,參與調節(jié)細胞內的脂肪濃度。A-FABP基因多態(tài)性與肌內脂肪含量密切相關,可作為家禽肌內脂肪的遺傳標記候選基因。吳瓊等[27](2014)發(fā)現(xiàn)中國環(huán)頸雉A-FABP基因存在C-1106T、C621G、C51T和G1223A 4個SNPs多態(tài)位點,有2個單倍型組合能提高肌內脂肪含量。邵勇鋼等[28](2017)檢測到拜城油雞A-FABP基因有3種基因型,與肌內脂肪含量相關性顯著。A-FABP基因在家禽各組織的表達量有差異,一般在脂肪組織中的表達量較高。榮光輝等[29](2015)研究發(fā)現(xiàn),鴨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組織中表達,皮脂和腹脂中的表達量遠遠高于其他組織(P<0.05),表達量隨著周齡的增加呈現(xiàn)增加的趨勢,且脂肪型北京鴨A-FABP基因在皮脂和腹脂中表達量顯著低于瘦肉型北京鴨(P<0.05),瘦肉型北京鴨A-FABP基因在不同組織中表達量順序為皮脂>腹脂>肌胃>十二指腸>心臟>腿肌>胸肌>脾>肝>腎,而脂肪型北京鴨順序為皮脂、腹脂>肌胃>十二指腸>心臟、腿肌>胸肌、脾>肝>腎。

      3.3 ?細胞外脂肪酸結合蛋白(Ex-FABP) ?Ex-FABP基因定位于雞的17號染色體,有6個外顯子和5個內含子,對脂肪酸的結合是具有特異性,優(yōu)先結合長鏈脂肪酸,然后將其轉運至靶器官,在甘油三酯的合成、脂肪酸的轉運和脂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H-FABP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與肌內脂肪含量密切相關,可作為家禽肌內脂肪性狀有效的候選基因。仇雪梅等[30](2005)對不同品種的雜交雞進行了Ex-FABP基因5'調控區(qū)部分序列的多態(tài)性分析,發(fā)現(xiàn)了3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位點,BB基因型與腹脂重存在極顯著相關(P<0.01)。常國斌等[31](2011)研究發(fā)現(xiàn)如皋雞Ex-FABP基因外顯子4區(qū)域中存在A/G突變,BB基因型的肌內脂肪含量顯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張麗等[32](2011)研究發(fā)現(xiàn),貴妃雞、懷鄉(xiāng)雞及二者的雜交F1代的Ex-FABP基因有2773T>C、2867C>T和2913G>A三個位點多態(tài)性,在貴妃雞中表現(xiàn)為單態(tài),在懷鄉(xiāng)雞和雜交F1群體中表現(xiàn)為多態(tài);在2773位點,TC基因型個體的肌內脂肪值大于TT基因型;在2913位點,AA基因型個體的肌內脂肪值大于GG基因型。

      3.4 ?脂蛋白脂酶(LPL) ?雞的LPL基因全長17kb,有10個外顯子和9個內含子,其中外顯子2~5主要編碼糖基化位點的蛋白區(qū)域、脂質結合區(qū)域和催化活性中心區(qū)域。LPL基因與家禽肌內脂肪含量密切相關性,可作為脂質沉積的候選基因。王晶等[33](2013)研究發(fā)現(xiàn),相對于AA雞,廣西三黃雞LPL基因CDs存在9個位點的堿基突變,其中堿基503T→C導致氨基酸168Val→Ala,606T→G導致202Asp→Glu,1066A→G導致356Thr→Ala,1277C→T導致426Ser→Phe,1420A→G導致474Arp→Gly,1432G→A導致202Glu→Lys,這6個位點為錯義突變,第166、372和1305位點的堿基突變?yōu)橥x突變。蛋白質二級結構預測結果表明,廣西三黃雞與AA雞LPL的C端結構域存在空間構象差異,可影響雞肌內脂肪沉積,LPL基因可作為研究廣西三黃雞肌內脂肪代謝的主要候選基因。董麗艷等[34](2016)研究發(fā)現(xiàn)肉鴿LPL基因外顯子7和內含子6、內含子7 有7個突變位點,其中G11747T和T12169G突變與肌內脂肪有顯著相關,表明了LPL基因可以作為肉鴿的肉質性狀的分子標記。楊恒東等[35](2009)研究發(fā)現(xiàn),腹脂、皮脂、肌肉的LPL mRNA表達量有性別差異性,而且也存在肝、腹脂、皮脂、肌肉等組織差異性。劉敏燕等[36](2018)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添加100和150mg/kg維生素E能顯著提高廣西三黃肉雞肝臟LPL基因表達量(P<0.05),飼糧維生素E添加水平與廣西三黃肉雞肝臟LPL基因表達量呈顯著正相關(P<0.05)。

      4 ?結語

      肌內脂肪含量的高低與家禽肉質風味密切相關,受遺傳、營養(yǎng)、環(huán)境等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時,H-FABP、A-FABP、Ex-FABP和LPL等基因是影響家禽肌內脂肪性狀的重要候選基因。在家禽育種和科研過程中,應繼續(xù)加大肌內脂肪影響因素及候選基因的研究,以地方家禽品種資源為優(yōu)勢,提供適宜營養(yǎng)水平,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條件,充分利用肌內脂肪性狀候選基因研究成果,為優(yōu)質家禽選育提供分子遺傳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貝貝,李琦華,李玉瓏,等.肉雞肌內脂肪沉積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4(21):65-67.

      [2] ?張小玲,蔣小松,杜華銳,等.優(yōu)質雞肌內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比較分析[J].中國家禽,2006(13):19-21.

      [3] ?任文仕,朱慶,楊琴,等.不同品系雞肌內脂肪和肌苷酸含量比較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1,38(6):230-232.

      [4] ?楊曉剛,侯水生,劉小林,等.北京鴨三個品系與櫻桃谷肉鴨胸肌肌內脂肪含量的比較分析[J].中國家禽,2013,35(19):12-14.

      [5] ?龍見鋒,吳麗麗,李紅松,等.去勢對文昌雞公雞生長、屠宰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J].中國家禽,2015,37(14):22-24.

      [6] ?周小娟,朱年華,張日俊.品種、日齡及飼養(yǎng)方式對雞肉肌苷酸和肌內脂肪含量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0,22(5):1251-1256.

      [7] ?李忠榮,劉景,葉鼎承,等.河田雞肌內脂肪沉積規(guī)律的研究[J].福建畜牧獸醫(yī),2014,36(6):3-4.

      [8] ?馬敏,張增榮,杜華銳,等.放養(yǎng)條件下不同品種優(yōu)質肉雞肉品質比較分析[J].中國家禽,2015,37(21):53-54.

      [9] ?蔣可人,張蒙,李東華,等.不同周齡固始雞肉質特性比較分析[J].中國家禽,2017,39(1):15-19.

      [10] ?楊燁,馮玉蘭,李忠榮,等.性別和營養(yǎng)水平對福建河田雞風味前體物質含量的影響[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6(3):242-249.

      [11] ?白潔,陳繼蘭,李冬立,等.飼糧代謝能水平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和肌內脂肪含量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3,25(10):2266-2276.

      [12] ?王劍鋒,李愛華,謝愷舟,等.不同日糧蛋能水平對京海黃雞肌肉中肌苷酸和肌內脂肪沉積規(guī)律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42(3):803-805.

      [13] ?茍鐘勇.飼糧磷水平對肉雞肉質和脂質代謝的影響[J].廣東飼料,2017,26(6):52.

      [14] ?王亞超,王寶維,張名愛,等.共軛亞油酸對鴨肉營養(yǎng)組成及品質影響的研究[J].中國飼料,2008(8):24-27.

      [15] ?陳躍平,周巖民.乳化劑對肉鴨胴體品質、肌肉營養(yǎng)物質含量及組織膽固醇含量的影響[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2011(11):51-53.

      [16] ?趙旭,丁曉,楊在賓,等.丁酸梭菌對肉雞腿肌脂肪代謝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7,29(8):2884-2892.

      [17] ?肖芳,楊建,周波,等.鉻源和鉻添加水平對熱應激肉仔雞血清生化指標、體脂沉積及免疫器官指數(shù)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6(17):23-28.

      [18] ?楊曉志,劉丹,任善茂,等.不同飼料添加劑對蘇郵2號肉鴨生產(chǎn)性能及肉品質的影響[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44(12):274-276.

      [19] ?孫艷發(fā),李焰,張敏,等.日糧添加茶籽餅粕對肉雞脂肪代謝、免疫功能和腸道微生物的影響[J].飼料研究,2017(3):1-5.

      [20] ?李龍,王宏輝,劉鎖珠,等.不同飼養(yǎng)方式對藏雞生產(chǎn)性能和脂肪沉積的影響[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2(7):2-3.

      [21] ?楊朝武,杜華銳,蔣小松,等.籠養(yǎng)和放養(yǎng)條件下優(yōu)質肉雞屠宰性能及肉質性狀比較分析[J].中國家禽,2013,35(19):8-11.

      [22] ?盧慶萍,張宏福,姜旭明,等.不同飼養(yǎng)方式對肉雞生產(chǎn)性能、肉質性狀及肌肉組織學特性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0,22(5):1237-1242.

      [23] ?王學靜,陳立功,張曉云,等.放養(yǎng)與籠養(yǎng)太行雞產(chǎn)肉性能及肉品質比較分析[J].中國家禽,2016,38(20):75-76.

      [24] ?王彥,朱慶,舒鼎銘,等.雞H-FABP基因多態(tài)性及其與肌內脂肪含量的相關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07(11):1-5.

      [25] ?趙衍銅,馬倩,柏明娜,等.H-FABP基因在蘆花雞等3種優(yōu)質肉雞胸肌中的差異表達[J].中國獸醫(yī)學報,2012,32(8):1227-1230.

      [26] ?趙旭庭,董飚,張紅,等.鴨H-FABP基因的克隆及其組織表達[J].江蘇農業(yè)學報,2009,25(5):1082-1085.

      [27] ?吳瓊,邢秀梅,徐佳萍,等.中國環(huán)頸雉A-FABP基因SNPs檢測及其與屠宰性狀和肌內脂肪含量相關性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2014,50(5):9-13.

      [28] ?邵勇鋼,臧長江,曾偉丹,等.拜城油雞公雞A-FABP基因多態(tài)性及其與生產(chǎn)性能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7,44(1):141-147.

      [29] ?榮光輝,徐琪,徐鐵山,等.脂肪型和瘦肉型北京鴨A-FABP基因組織表達特征[J].中國畜牧雜志,2015,51(1):5-9.

      [30] ?仇雪梅,李寧,鄧學梅,等.Ex-FABP作為雞腹脂性狀主要候選基因的研究[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5(5):429-434.

      [31] ?常國斌,劉向萍,陳蓉,等.雞肌內脂肪性狀候選基因的聚合效應及初步驗證[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1,44(20):4284-4294.

      [32] ?張麗,趙志遠,杜炳旺,等.雞EX-FABP基因遺傳變異及與肌內脂肪含量的相關分析[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1,31(3):75-79.

      [33] ?王晶,彭廣南,蔣欽楊,等.廣西三黃雞脂蛋白脂酶基因的克隆及蛋白構象分析[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3,44(3):501-506.

      [34] ?董麗艷,盧立志,李國勤,等.白羽王鴿LPL基因的多態(tài)性與肉質性狀相關性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16,52(1):17-21.

      [35] ?楊恒東,王夢芝,宋莉,等.興義矮腳雞屠宰性能、肌肉品質及LPL基因表達的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09,45(13):12-15.

      [36] ?劉敏燕,卜澤明,劉文濤,等.維生素E對三黃肉雞免疫功能、組織α-生育酚沉積及脂蛋白酯酶、脂肪酸結合蛋白基因表達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8,30(1):368-374.

      猜你喜歡
      家禽影響因素
      如何防范家禽鈣磷缺乏癥
      夏季散養(yǎng)家禽緩解熱應激的喂養(yǎng)策略
      湖南飼料(2021年4期)2021-10-13 07:32:42
      家禽病快速確診要領
      秋季謹防家禽蠕蟲病
      稱家禽
      水驅油效率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突發(fā)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54:01
      環(huán)衛(wèi)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農業(yè)生產(chǎn)性服務業(yè)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級發(fā)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株洲县| 田阳县| 闻喜县| 清镇市| 平昌县| 保山市| 襄汾县| 蚌埠市| 绥中县| 湖口县| 凤凰县| 东兰县| 景德镇市| 清远市| 永泰县| 芦溪县| 石景山区| 五常市| 广丰县| 古丈县| 灵丘县| 宁化县| 安多县| 察雅县| 深泽县| 阜南县| 铜梁县| 莲花县| 尼玛县| 阿拉善左旗| 图片| 杭州市| 阿城市| 雅江县| 来宾市| 文化| 乌拉特前旗| 武清区| 阜康市| 当阳市|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