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秀
【摘要】優(yōu)秀教師的成長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反思。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必備的修煉。文章從三個層次論述:思想上的反思、教學上的反思、自我發(fā)展職業(yè)規(guī)劃的反思;從三個教育反思的著陸點切入:思如何引導潛能生;思如何完成自我的教育修煉;思教育科研與自己的專業(yè)成長。需要教師不斷地努力,更需要教師不斷地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提升。
【關鍵詞】教師成長;反思;修煉
【基金項目】本文為蘇州市陶研會立項課題“學校優(yōu)秀教師成長的個案研究和規(guī)律探索”研究成果,課題編號:“十三·五”STh[021] 。
我思故我在,做一個思考型的教師。這句話涵蓋了很多成功教師的教育成長之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教師的成長=實踐+反思?!崩铈?zhèn)西也說過:“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老師去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造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于緣木求魚?!焙柤瘓F總裁張瑞敏曾說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弊鳛槔蠋?,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簡單的事,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更需要教師不斷地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提升。
在課題“學校優(yōu)秀教師成長的個案研究和規(guī)律探索”的研究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反思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性,只有一個善于思考的教師才能夠從平凡走向卓越,只有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教師才從走進高效,走進優(yōu)秀。
一、思想上的反思——喚起教師的內在責任意識
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成為一個卓越的老師,是所有走上三尺講臺的教師的心中所愿,要實現(xiàn)這樣的教育理想,首先就要用教育思想來武裝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耕耘。在教育成長的過程中更要學會不斷地反思,經?;仡^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反思是喚醒教師內在發(fā)展的催化劑,反思能夠促進教師的主動研究,更會增強教師職業(yè)的歸屬感和成就感。
作為教師,需要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在反思中檢驗并提升自己。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這是植根于教師教育生命深處的“教育眼”,更是植根于教師心靈課處的“生命之魂”。年輕教師剛走進工作崗位首先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走近名家;成長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在別人的經驗中提升自己,走進經驗;有了一定的積淀后更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走進反思。
課堂是師生不斷相遇和碰撞的地方,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挖掘課堂教學背后的理念,尋找課堂教學的策略,尋找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好辦法,這些理應是教師思想意識里常常思考的問題。只有做到如此,才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學的方向,直面學生的疑問,才能夠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這也是教師樹立大教育觀的思考。教師要在意識深處牢牢的樹立反思的意識,只有有了這種意識,學科教學才會有更好的發(fā)展,有了這種思考意識,教學才會有所超越,從而實現(xiàn)教師從研究課堂教學層面走進對學科教育的探索,這也是教師走普通走向優(yōu)秀的必經之路。
二、教學上的反思——教師教育反思的著陸點
教育的對象是充滿個性、成長中的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不盡相同,學習的基礎也存在差異,學習能力上也有所不同,正因如此,教師才要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教師是思想的先行者,是先進文化的體驗者和實踐者,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學會反思,向前看,向后看,橫向看,縱向看,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實現(xiàn)因材施教,給學生樂于接受的、最適切的教育。
1.讓每個孩子都享受教育的溫暖——思如何引導潛能生
任何一個老師都是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做學生的德育導師。很多人往往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身上,但我們更應關注潛能生。雖然一個班級的潛能生數(shù)量不多,但卻有巨大的能量。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深刻地思考這樣的話題,轉化潛能生和培養(yǎng)優(yōu)秀生同等重要,這兩個教育的著陸點要同樣重視。
作為教師,人人都要發(fā)揮德育導師的作用,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學生的心靈引路人。作為學科教師,首先應該充分了解學情,把潛能生放在心上,為他們量體裁衣。對學習暫時落后的學生制定特殊的成長方案,有的放矢地開展特殊學生的特殊教育,最終實現(xiàn)因材施教,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享受課堂四十五分鐘的學習生活,學有所獲。
在潛能生面前要保持七顆心,即愛心——愛是點亮潛能生心靈的火種,引導潛能生做到精誠所至,才能金石為開;誠心——真誠地幫助孩子脫去敏感的外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童心——教育中教師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重樹學生是孩子的觀念,站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角度來觀察世界,用一顆童心保護孩子純潔無瑕的童心;信心——發(fā)現(xiàn)潛能生的閃光點,找優(yōu)點,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引導中走向預期的目標轉化;關心——學生成長遇到困難及時幫助,不斷地鼓勵潛能生,與潛能生心連心,手牽手,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恒心——預見潛能生轉變的反復性,鍥而不舍地引導教育,持之以恒地堅持引導,水滴穿石,繩鋸亦能斷木;責任心——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用這份責任來煥發(fā)巨大的熱情,激起巨大的教育能量。如何讓潛能生也能夠享受到教育的溫暖,教師要落實七心,用愛心溫暖學生的行走,用誠心建立信任,用童心激發(fā)夢想,用信心鑄就理念,用關心融化冷漠,用恒心激勵上進,用責任心靜等花開。
2.讓教育逐漸走向精致——思如何完成自我的教育修煉
清代袁枚在《續(xù)詩品》中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這是一個比喻,把識見能力比作一個人拉弓弦射中鵠。同樣,懂理才能說理,對待事物,才能產生聯(lián)想、生發(fā),才能將心聲流于筆端。作為教師要不斷思考,終身修煉。書畫巨匠鄭板橋一生寫竹、畫竹,人人夸口稱贊,可謂造詣極深,但即便如此,他仍日日思竹。他就曾為自己的一幅墨竹畫題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此生是熟時?!边@不僅是畫家的藝術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更是繪畫事業(yè)的境界。鄭板橋思考無止境的狀態(tài)給做老師的我們太多的思考,如何完成自己的教育修煉,需要時時行,日日思。教師自我修煉的過程更是自我反思教育的過程,這個過程走得是否深入,走得是否踏實,直接影響著自己的教育生命是否精彩,更制約著教育質量的高低。
教師首先要修德——愛是教育的靈魂,讓愛激發(fā)自己內在的對教育的深深情懷,最終實現(xiàn)自己對教育的終極追求;教師要修才——要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里不斷地成長,以才育才,時刻牢記“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教師要修學——要關注學習,讓“一直在學習,一直在研究”成為自己良好的生命習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用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來思考才能夠跳出自己的小天地看到外面的大世界,用不斷的學習來提升教育品質,激活教育的活水,不斷創(chuàng)新并優(yōu)化教育;教師要修識——不斷地反思自己對教育的認識和理解,不人云亦云,不斷地突破和超越自我,不斷地提升智慧,做一個智慧的教師。教師的自身修煉應該延續(xù)于一生的教育之中,顯于教育者的行動,植根于教育者的心靈。
3.我研故我在——思教育科研與自己的專業(yè)成長
思后需要研究、總結、提升。對于教師來說,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發(fā)動機。有人說:“一個好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教育科學的研究者?!泵课唤處煻家羁痰仡I悟這句話的內涵。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中說:“教師的職責現(xiàn)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理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矛盾觀點而不是拿出現(xiàn)成真理的人。他必須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痹诋斍暗慕逃l(fā)展形勢下,科研型教師是素質教育實施的保障。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說過:“如果你要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老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路上來。”教師要思考自己如何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梳理教研意識,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建立課題,學習理論,開展研究,反思總結,積極參與,輕語總結,熱于思考,善于提煉。只有這樣才能夠跳出自己原有的知識和教育經驗,不斷地提出新的觀點,探討新的教育教學方法。
三、暢談未來,思教育生涯規(guī)劃——成就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作為教師,一路行走可以有很多方式,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在歷練中提高自己,在不斷的學習和思考中成長,在學習提供的外在成長的客觀條件基礎上,不斷地重置自己的成長目標,激勵自己的自我成長,這是內因,這是主觀的決定性因素。教師要有能將被動的成長轉變成主動的發(fā)展的行動,精心設計自己的教育生涯規(guī)劃,有自己明確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目標,具體到某幾年,某一年,某一個季度,某一個月。有了清晰的規(guī)劃,也就有了明確的目標,不斷地培養(yǎng)自己的行動力,由理念到行動,再由實踐到行動,這期間重要的是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回看,不斷地提升。這樣的教育生命才會是精彩璀璨的。教育的生命是教師的生命旅程,但不是目的地;教師的生命是教育的過程,但不是終點。一個有計劃、有規(guī)劃的教育人生,才會讓自己的教育行走更充實、更精彩、更絢爛,只有這樣的教育人生才會激活學生的生命,讓學生的學習生命煥發(fā)異彩。
兩點之間的距離直線最短。運用數(shù)學上的這一原理,我們知道,一個教師只有有了起點和目標,才會有方向,才會少走彎路,才會一往直前。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先思自己的職業(yè)理想,再行自己的實踐之路,再悟自己的教育之行,幾者相輔相成,才能成就自我的幸福教育人生。
我研故我在,讓研究成為一種習慣,讓思考成為一種教育行為。教中有研,研中有教;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學中有思,思中有學。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思無止境。讓自己成為學習型、專家型、學者型、研究型的優(yōu)秀教師,樹立效率意識,不斷地激發(fā)并提升自己的教育質量和拓寬教育的外延。
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推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推動另一個靈魂。教育者只有以思想做根基,喚醒的靈魂才能獨立而具有自我的風格。思考有多遠,教育的行走就可以延伸到多遠。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思考有多深,我們就深入多深?!弊龇此夹偷慕處?,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不是時尚,不是空談,而是一個教師從普通到優(yōu)秀,從優(yōu)秀到卓越的必經成長之路。讓我們且行且思,且思且進。
【參考文獻】
[1]陳文.教師可以更優(yōu)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冉乃彥.給年輕教師的建議[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馬英志,編.優(yōu)秀教師一定要常做的50件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