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楠
王力先生曾指出:“一種語言的語音的系統(tǒng)性和語法的系統(tǒng)性都是容易體會(huì)到的,惟有詞匯的系統(tǒng)性往往被人們忽略,其實(shí)詞和詞之間是密切關(guān)系著的,同源詞就是詞匯的系統(tǒng)性的現(xiàn)象?!闭Z文學(xué)習(xí)中的“詞匯”如果雜亂無章地貯存在人腦中,容易遺忘,不易提取,因此語源研究是探究整理詞匯系統(tǒng)的必由之路。在此,筆者梳理中學(xué)語文中有關(guān)于家居飲食器具對(duì)漢語家居什物命名的探求方法及造詞方式作深入剖析,以期能夠在多重記憶作用下,使學(xué)生語言積累更為鞏固。
一、定聲推義
“定聲推義”就是通過字(詞)聲音的線索推定其語源的方法。
例如:榻
《釋名·釋床帳》:“人所坐臥曰床……長狹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遍饺唬桶?。榻低矮,貼近地面,故又引申為“貼合,附著”義。摹印、描摹稱榻,字亦作“拓”,其法是將紙緊貼于被摹之物?!伴健迸c蹋(踏)、塌等聲近義通?!墩f文》:“蹋,踐也?!奔篡`踏,踩踏。段玉裁注:“俗作踏。”《楚辭·天問》:“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惫ひ葑ⅲ骸绊?,合也,言天與地合會(huì)何所?!?/p>
分析家居什物名稱“榻”的命名義:
1.榻,低矮,貼近地面,用來登著上床的一種寢具。[貼近+低矮+踩踏]
2.蹋,踐踏,踩踏,腳附著貼近地面。[貼近+踩踏+附著]
3.塌,貼,貼近。[貼近+貼緊]
4.沓,重疊。[貼近+重疊]
通過義素分析法分析,詞組同源詞的源義素為“貼近”,皆從“沓”得聲。因此,“榻”的命名義為貼近地面低矮的,用來登著上床的一種寢具。
分析“桶”的命名義:
筩 《釋詁》卷二上:“筩,長也。”疏證:“筩者,狹長也?!妒酚洝と跏兰摇罚簭V陵王策云:毋侗好佚。禇少孫釋之云:毋長佚樂也?!墩f文·竹部》:“筩,斷竹也?!薄稄V雅·釋詁二》:“筩,長也。”“筩”義為竹狹長。上古音為定母東部合口二等。
侗,《說文·人部》:“侗,大兒。”《字匯·人部》:“侗,長大也?!薄丁夺屆め屔健罚骸吧脚噪]間曰涌。涌猶桶,桶狹而長也。”“涌”義為狹而長的山旁隴間地。上古音為定母東部合口二等。
桶,《廣雅·釋器》:“桶,筩也?!薄墩滞ā罚骸巴?,今圜器曰桶,合板為圍,束之以篾,設(shè)當(dāng)于下?!薄巴啊睘橐环N盛水或其他東西的容器,狹長形。上古音為定母東部合口二等。
1.筩,竹狹長。[竹+狹長]
2.侗,人長而大。[人+長+大]
3.涌,狹而長的山旁隴間地。[狹長+山旁隴間地]
4.桶,一種狹長形的盛水或其他東西的容器。 [狹長+容器]
語音上,此組同源詞古音相同,為定母東部合口二等。四者有音同關(guān)系。它們的共同意義核心“長”即是這組同源詞的源義素。桶的命名義為一種盛水或其他東西的容器,狹長形。
二、溯源衍生
語言中的新詞,一般總是從舊詞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新詞由舊詞分化衍生生出來,由同一源詞所產(chǎn)生的一組衍生詞也同樣成為“同源詞”。它們?cè)~義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分析“盞”的命名義
醆,《釋器》卷七下:“醆,爵也。”疏證:“《明堂位》云:爵用玉琖仍彫。《周官·量人》釋文云:琖,劉本作湔。字并與醆同。爵謂之醆,杯謂之盞,一也?!斗窖宰ⅰ吩疲罕K,最小桮也。《爾雅》:鍾小者謂之盞。李巡注云:棧,淺也。棧、盞,并音側(cè)限反,其義同。《廣雅·釋器》:“醆,杯也。”《方言》卷五:“盞,桮也。自關(guān)而東,趙魏之間曰椷,或曰盞。”郭璞注:“最小桮也。”義為淺而小的杯子,多用于指酒杯。上古音為莊母元部開口二等。
棧,《爾雅·釋樂》:“大鍾謂之淺,其中謂之剽,小者謂之棧。”邢炳書引李巡曰:“棧,淺也。東晉太興元年,會(huì)稽剡縣人家,井中得一鍾,長三寸,口徑四寸,上有銘古文云‘棧,鍾之小者,既長三寸,自然淺也。”“?!绷x為小鍾。上古音為莊母元部開口二等。
淺,《說文·水部》:“淺,不深也。從水,戔聲。”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謂水少。”“淺”本指水少而小。引申為事物之小。《呂氏春秋·先己》:“吾地不淺,吾民不寡?!备哒T注:“淺,褊?!蓖醪渡蟿⒂蚁鄷罚骸搬呙麆t功淺?!鄙瞎乓魹榍f母元部開口二等。
盞,亦作“琖”,杯之淺而小者:《方言》卷五:“盞,桮也。自關(guān)而東,趙魏之間曰椷,或曰盞。”郭璞注:“盞,最小桮也?!薄稄V韻》:“琖,玉琖,小杯?!薄稄V韻·獼韻》:“戔,少意?!薄蹲謪R·戈部》:“戔,淺少之意。”《禮記·明堂位》:“爵用玉琖仍雕。”孔穎達(dá)疏:
“琖,夏后氏之爵名也。以玉飾之,故曰玉琖?!表n愈《酬振武胡十二丈》:“橫飛玉盞家山曉,遠(yuǎn)蹀金珂塞草春?!眲⒂礤a《劉駙馬水亭避暑》:“琥珀琖紅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fēng)。”又量詞:
1.醆,爵也,小杯。[小+杯]
2.棧,小鍾。[小+鍾]
3.淺,水少而小。[水+小+少]
4.盞,杯之淺小者。[淺+小+杯]
語音上,三者古音相同,為莊母元部開口二等。古音為清莊準(zhǔn)旁紐,元部疊韻。詞義上,“醆”為小杯,“?!睘樾℃R,“淺”為小水。他們都有共同的意義核心“小”。即是這組同源詞的核義素。“醆”“?!薄皽\”并從“戔”聲。《廣韻·獼韻》:“戔,少意?!薄蹲謪R·戈部》:“戔,淺少之意?!薄皯狻焙靶 绷x,“戔”含“小”義,可把“戔”看做這組同源詞的源詞。
分析“椅”的命名義:
依 倚 椅
依,說文:“依,倚也。”詩商頌?zāi)牵骸耙牢翼嗦??!眰鳎骸耙?,倚也。“國語晉語二:”未有所依。“注:”依,倚也。”
倚,說文:“倚,依也。”廣雅釋詁四:”倚,依也?!耙渍f卦:”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搬屛囊R注:”倚,依也?!笆酚浨Z生傳:”禍兮福之所倚?!罢x:”倚,依也?!?/p>
椅,說文:“椅,梓也?!焙槲湔崳骸耙危[綺切,音倚。俗呼坐凳為椅?!闭滞ǎ骸耙?,坐具后有倚者。”椅最初僅寫作倚,唐《濟(jì)讀廟北海壇祭器雜物銘》碑陰:“繩床一,內(nèi)四倚子?!彼瓮蹊湣赌洝罚ㄐ欤┿C引椅少偏乃敢坐?!彼吸S朝英((靖康湘素雜記》卷三:“今人用倚卓字,多從木旁?!凶恐郑m不經(jīng)見,鄙意測之,蓋人所倚者為倚,卓之在前者為卓?!卑?,“椅”是晚起字。
1.依,倚也。[倚著+依靠]
2.倚,依也。[相依+依靠]
3.椅,坐具后有倚者[坐具+倚靠]
這組同源詞的共同意義核心為“倚靠”,即該組同源詞的源義素。椅的命名義為坐具后有倚者。
三、回歸審鑒
黃金貴在《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中強(qiáng)調(diào):“任何創(chuàng)新必須以繼承為基礎(chǔ),全盤襲取或一概揚(yáng)棄的傾向都應(yīng)避免。關(guān)鍵是正確審鑒傳統(tǒng)訓(xùn)詁成果的是非得失。這就必須用現(xiàn)代文化史研究和現(xiàn)代語言手段、知識(shí),來正確檢驗(yàn)、辯證,從而定其取舍。”
對(duì)于家居什物“盂”的命名理據(jù)探析,在傳統(tǒng)釋名中主要分為兩類,《說文》:“盂,飯器也。”徐鍇系傳:“飲器也?!薄痘哿找袅x》卷十五:“盂,椀之大者。”段玉裁注“芋”字云:“凡于聲字多訓(xùn)大。芋之為物,葉大根實(shí),二者皆堪駭人。”《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上》:“為人君者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圓水圓?!贝祟惖妹从凇按蟆?。但在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七下:“盂之言遷曲也?!贝朔N說法“盂”的得名之由為“曲”。但對(duì)于“盂”字的命名理據(jù)研究中,眾多訓(xùn)解者對(duì)于“盂”的解釋都取“大”義,本于《說文》因此取“大”義作為“盂”字的命名義,結(jié)論精確。
對(duì)于“幕”的得名,《釋名·釋床帳》:“幕,幕絡(luò)也,在表之稱也?!薄吨芏Y·天官·幕人》:“幕人,掌帷、幕、帟、綬之事?!编嵭ⅲ骸霸谂栽会?,在上曰幕,幕或在地,展陳于上,帷、幕皆以布為之?!薄墩f文》:“幕,帷在上曰幕?!薄冻o·招魂》:“離榭脩幕?!蓖跻葑ⅲ骸澳?,大帳也?!庇纱耍覀兛梢钥闯觥澳弧庇写蠛透驳奶卣?,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楚幕有鳥?!弊ⅲ骸澳唬瑤ひ?。”穀梁傳定公十年:“齊人使優(yōu)施舞於魯君之幕下。”注:“幕,帳?!眹Z吳語:“就幕而會(huì)?!弊ⅲ骸澳?,帳也?!闭f文:“幔,幕也。”玉篇、廣韻:“幔,帷幔?!薄搬!迸c“幕”相類似,《廣雅·釋詁二》:“幔,覆也?!币虼?,我們認(rèn)為“幕”的語源義是覆?!夺屆吠怀龅氖瞧涮幱诒砻娴奶攸c(diǎn),并不十分準(zhǔn)確。
四、人文匯擇
隨著生產(chǎn)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制作材料的變化一些古代家居文化詞語漸漸地被更為精確的,更能表現(xiàn)其意義的新詞新字所代替,還有一些詞語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被賦予新的意義。對(duì)于這些名稱命名理據(jù)的考究我們要進(jìn)行綜合的人文抉擇。
其中燈的命名理據(jù),燈源于豋,“豋”為古代一種盛肉食的器皿,形如高腳盤,燈聲旁為“登”,《詩經(jīng)·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豋)。”在瓦豆中盛油脂,加以燈芯成為古代最早的燈,人們后來仍將此照明的用具稱為豋(登)。隨著生產(chǎn)力的不斷發(fā)展,制作原料漸漸被金屬代替,“登”加“金”旁作“鐙”。而后表示照明意義的“鐙”改從火旁作“燈”,簡化后作“燈”。
“推原”不是揭示詞的內(nèi)涵和外延,其價(jià)值也在于把詞的實(shí)在意義勾勒出來以使人準(zhǔn)確理解詞義。整個(gè)語文學(xué)科內(nèi)容更像是一種立體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小到漢字是音形義的結(jié)合,大到傳情達(dá)意“言意象”,語言處于多層聯(lián)系中。在多重記憶作用下,語言積累更為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