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娟
近幾年,隨著全民閱讀之風的盛行,孩子們對于讀書的興趣越來越高。而談到讀書,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讀名著”。用“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句話來形容名著是再恰當不過了。時代變遷,滄海桑田,文學浪潮一波又一波地涌起,名著之所以能夠跨越千百年而流傳至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自身有著不可磨滅的亮點。然而名著雖好,但由于成書年代較早和時代語言變遷等問題,很多孩子對名著閱讀的興致并不高。作為語文老師,不妨上一堂精彩的名著導讀課,讓這節(jié)課成為“導火索”,點燃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我所任教的威海市新苑學校,秉承打造“書香校園,六知學子”的辦學理念,在全員讀書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精力。初中部語文組經過兩年的不斷打磨,形成了系統(tǒng)而完整的名著導讀課、名著深度解讀課、名著閱讀展示課的授課模式。下面我將按照授課環(huán)節(jié)的順序和大家分享我在名著導讀課中的做法和經驗。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情導入
一堂名著導讀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除了要激起學生的興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與課堂主題深入契合。一般我們會采取兩種方法:
方法一:借名家名言或精辟語言進行推介
許多名家的推介語言,簡短而深入,平淡卻震撼。這些話語不僅是對一本書的高度評價,更是思想的引領。比如毛澤東稱贊《紅樓夢》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盧梭評價《魯濱孫漂流記》時說:“每一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應該讀它。”針對《朝花夕拾》,現(xiàn)代作家鐘敬文曾說:“在這些散文里,能夠明顯看到他清醒的理智,感覺到戰(zhàn)斗的光芒。”
這些書籍的評價,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名著本身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使其在學生心目中占據(jù)重要位置。
方法二:人物或者是熟悉的情節(jié)導入
名著中很多精彩的人物或情節(jié),學生往往在閱讀原著之前就已經耳熟能詳,我們可以拋出這些精彩的片段作為“誘餌”。比如《西游記》中的三打白骨精、高老莊娶親,又如《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再如《紅樓夢》中的黛玉葬花、晴雯之死等等。從這些情節(jié)入手,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情節(jié)串聯(lián) 整體感知
方法一:故事會
這種方法更合適古典章回體小說。因為章回體小說內容繁雜,并沒有非常明顯的線索,同時,龐大的人物關系體系,讓情節(jié)更是紛繁而蕪雜。所以“故事會”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將書中一些重要或經典的情節(jié)拎出,使學生比較快速而有效地弄清名著的大體框架,從而完成對名著的整體感知。
方法二:情節(jié)梯或者其他形式的思維導圖
這是一種按照一定順序梳理情節(jié)的方法。以我的教學經驗來看,這種方法更適用于按照時間順序記敘并且人物關系較少、故事情節(jié)較為單一的名著,如《駱駝祥子》《簡愛》等。教師可以確定一些情節(jié),讓學生回憶并填充另一些情節(jié),從而達到對整體情節(jié)的感知。
如果是章回體小說,此方法可以用于某一或某幾章節(jié)的梳理,如《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用此方法也比較合適。
方法三:聯(lián)詞憶事
老師可以給出幾個帶有提示性的詞語,讓學生把關鍵詞連起來并復述情節(jié)。
如《水滸傳》,可以先按照人物情節(jié)進行歸類,等到單獨人物情節(jié)回憶時,就可以使用“聯(lián)詞憶事”的方法。如魯智深,老師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以下詞語:金老女婿—五臺山—出家—魯智深—打造戒刀、禪杖—喝酒、吃狗肉—亭子—金剛—嘔吐—大鬧。學生根據(jù)提示詞將故事串聯(lián)起來,最終較為全面地掌握“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這一情節(jié)。這個方法對情節(jié)較為簡單的名著同樣適用。
三、分析人物 初步印象
方法一:印象最深刻的那個人
教師可以找對這本名著做過深入閱讀的學生,讓他講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從人物開始,進行與之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回顧,以及閱讀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要急于讓學生給人物貼標簽,而要讓學生以個人的視角全方位地進行評判,使人物形象立體而不扁平。比如《三國演義》里的曹操,我們評價他為奸賊、梟雄、奸雄、奸詐、猜忌、狠毒、報復心強。但是他也有可愛的一面、溫情的一面,而且他生活非常節(jié)儉。
另外,因為是名著導讀課,目的主要是讓學生認識主要人物,教會他們全面把握人物形象的讀書方法,所以暫且不必把人物剖析得非常深刻。至于對人物性格的深度解讀,我們可以放到名著深度解讀課或名著閱讀展示課中進行。
方法二:人物競猜PK賽
可以參考“中國詩詞大會”擂主PK賽中根據(jù)提示回答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每個題目設3—4個提示。
例如,在《水滸傳》的導讀課上,我們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小問題:
A 1.黑,矮 2.孝順 3.希望招安 4.曾任押司 5.鄆城縣人
B 1.仗義疏財 2.皇室后裔 3.大財主 ? 4.臥底 5.小旋風
教師讓學生通過這幾個詞語猜猜他們分別是《水滸傳》里的哪個人物。有一些學生可以較快地判斷出是宋江和柴進。這種方法會給學生一種猜燈謎的感覺,如果猜對了會有較大的成就感,從而調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品讀片段 感悟文本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與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進行,也可以單獨進行。我們可以品讀書中一些經典的或帶有“亮點”的片段。比如《紅樓夢》中詩社詠白海棠一段,六首詩歌細讀起來皆內涵豐富,行文工整;再細品,又能發(fā)現(xiàn)詩歌的風格皆對應各個人物的性格;更可貴的是,其中還暗含了人物的各自命運。當我們讀完、品完,不禁驚嘆這六首風格迥異卻同題的詩詞,皆出自曹雪芹一人之手,于是更加佩服曹雪芹的文學水平和修養(yǎng)。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環(huán)節(jié)所設置的內容不宜過多,否則會給學生帶來做閱讀理解題時的那種壓迫和緊張感。在甄選內容時,最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文本,同時,也不必挖掘過深,以免讓學生有帶著任務而讀書的感覺。
五、亮點激趣 提升懸念
此環(huán)節(jié)可以根據(jù)每部名著的特點選取一些比較有趣的角度,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選擇的內容可以不是主要情節(jié)或人物性格,而是一些細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對名著產生興趣。如《西游記》里,為什么孫悟空不善水戰(zhàn)?
六、走進作者 了解背景
通過學生提前查閱資料、課堂分享、播放簡介視頻、老師補充等形式,全方位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社會背景,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悟作者的寫作目的。了解了寫作目的,學生才能真正地靜心聆聽作者的“訴說”,從而讀得更深入,體會也更深刻。
《金剛經》有言,法無定法。雖說是授課模式,但其中環(huán)節(jié)的具體突破方法卻要根據(jù)名著的特點來選擇。否則,原本“血肉豐滿”的名著就會變成“鋼筋混凝土式”的條條框框,也就失去了閱讀名著的初衷。讓學生擁有“書香人生”,是每個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自己也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語文教師應和學生一起讀經典,寫評論,談感受,同享閱讀的魅力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