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 呂文慧
【摘 要】 本文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地位和作用,針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弱化的現狀,提出了相應對策。要建立合理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運行機制,推進原理課教學標準化建設,強化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的實用性。以期逐步強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原理;弱化問題;對策
隨著教育發(fā)展的推進,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其技能發(fā)展情況也得到了很大的促進與改善。因此,高校大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yǎng)發(fā)展態(tài)勢是很好的。然而,素質教育注重的是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其中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素養(yǎng)也是考慮學生品行人格發(fā)展是否健全的一個重要指標。思想道德建設一直以來就是我國教育所重點推崇的,而對于大學生而言,在進入社會工作之前,在校期間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十分重要。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上,馬克思主義是核心內容所在,是思想政治課開展的主線。當馬克思主義原理遭到弱化的情況下,將對學生的三觀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馬克思主義原理弱化問題進行相關研究顯得很有必要。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地位和作用
在對馬克思主義原理弱化問題進行分析之前,探究其地位和作用顯得很有必要。
1、培養(yǎng)學生的全方位素質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對人才的整體素養(yǎng)要求是非常高的,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才能被廣泛推薦應用到各個崗位上。而我國正處于需要大量綜合型人才的階段,國家的建設和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是空前龐大,因為這不僅涉及到國家的富強建設,更涉及到我國的偉大復興計劃。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人的發(fā)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全面發(fā)展,無論是在物質層面、人格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是正向的、全面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國家對人才發(fā)展的需要無疑是相契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青年的發(fā)展,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格健全具有關鍵性影響。
2、重塑學生的心靈與人格
我國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思想建設的關鍵性指導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積極向上且具有實際作用的,它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推動了我國的各個領域的發(fā)展,同樣也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F階段我國的經濟不斷發(fā)展,物質生活越來越多樣化,高校學生很容易在這樣的生活中迷失自我。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含對世界物質和意識的相關問題的探討,學生在接受教育中就能逐漸明白正確看待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物質觀、精神觀和價值觀,健全人格和心靈。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弱化的現狀
當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弱化問題在各大高校中都有體現,這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增添了不少阻礙。下面主要從學生和教育者兩個方面進行分類闡述。
1、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育不夠重視源于兩方面的問題。從客觀角度來說,是與我國的不斷發(fā)展導致價值觀多元化有關系。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之后,國外的價值觀念就不斷地涌入我國,在給人們帶來新鮮感和趣味的同時,也在干擾著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發(fā)展。并且市場經濟中蘊含的市場價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世界的看法和對物質的態(tài)度。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價值觀都在影響學生的意識世界;從主觀角度來說,高校大學生雖然大多都是成年人,思想和思維的發(fā)展已經達到一定階段,但是由于沒有完全出入社會,對主流價值觀的信念仍然不夠堅定,容易受到一些外界誘惑或者其他思想潮流的影響,進而對主流價值觀產生懷疑,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正向價值觀存在疑慮。
2、教育者方面存在的問題
由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相關教育課程要求教師需要有極高的政治思想觀念和教育素質,因此在教師的資歷上會有較大的限制,這也會對思想政治教學資源產生影響,很多教師的年齡都較高,年輕教師資源相對少;而這一現狀也會限制教育方法的實施,很多老教師喜歡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形式過于理論和死板,應用和實用性不高,這會使得學生更加缺乏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三、相關對策
針對當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弱化的現狀,需要建立合理的課程運行機制,推進原理教學標準化建設,并強化原理的實用性。
1、建立合理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運行機制
(1)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全過程。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模式過于簡單粗暴,并且容易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分離。因此,高校要重視起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性,通過學校內部管理整改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納入思想教育管理中,以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健全人格為出發(fā)點和學習目標,更加著重于強調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的思想教育內容,并且結合高校實際情況展開相關活動和實踐,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細分化、精細化。
(2)遵循思想政治教學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含許多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一些哲學理論等,這些相對晦澀的內容和理論性強的內容,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吸收,應該要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更加“接地氣”,即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容講解的更加通俗易懂,接近實際。
(3)立足實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化。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并且接受吸收學習的內容,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是為了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因此更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理解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對于不同的學生,教授的內容要有所側重,將其不足之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彌補起來,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因材施教。
(4)全面調整教學內容和教材。教學內容的滯后性和重復性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有實際性,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然而,很多高校的課本教材沒有更新,仍然沿用舊版本,這樣不能與現階段的實際和政治熱點相結合,內容自然不能為學生所理解。因此,教材內容必須要不斷更新,也應該結合實際,多與當下時政時事相結合。
2、推進馬克思主義原理教學標準化建設
課程教學評價的標準化有助于考察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而教學標準化建設的推進可以從教學評價機制和實施環(huán)節(jié)兩方面進行。首先,評價機制上,要重視突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尤其是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上是否確實有用;其次,在標準制定完全后,還要嚴格審查教師的教學內容,督促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3、強化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的實用性
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與職業(yè)道德教育相結合。高校學生的學習目的大多是為了更好地進入到社會工作和生活中,無論是在專業(yè)知識學習還是在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上,都應該側重于實際作用性。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育指導應該有意識地朝著學生對職業(yè)道德的認知和培養(yǎng)方面進行,通過教育更好地樹立學生的職業(yè)道德觀和職業(yè)責任感,提高學生的職業(yè)道德素質,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所要求的。
四、結語
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的重視,尤其是高校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的不重視、不理解,以及教師本身教育能力不夠,導致很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只是應付了事。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蘊含的人生觀、哲學觀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因此,高校必須要通過相關措施強化其作用,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董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徹底性的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1)40.
[2] 李晶晶.淺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與結合方法[J].傳播力研究,2018.2(35)153-154.
[3] 梅榮政.在改革開放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8.4(05)37-51.
[4] 王德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思想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2)76.
[5] 應中正.加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導地位[J].高校輔導員,2017(03)33-38.
【作者簡介】
唐 軍(1987.05—)男,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原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