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意逆志:儒家詩學的當代審美闡釋

      2019-09-28 06:44:16劉勇剛
      文藝評論 2019年6期
      關(guān)鍵詞:錦瑟紅樓夢

      ○劉勇剛

      中國古典文學鑒賞有一個重要的命題:“以意逆志”?!渡袝虻洹吩疲骸霸娧灾?。”①既為言志,則必有逆志,此乃題中應有之義?!耙砸饽嬷尽背鲎杂凇睹献印とf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雹谶@幾句話的核心意思是說詩的人不能拘泥于個別的文字而損害詞句的意思,也不要拘牽于個別詞句而損害詩的思想,讀詩要有整體觀,不能斷章取義。立足于詩的情意并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思想,這才是正確的路徑?!耙狻焙汀爸尽睆脑熳纸Y(jié)構(gòu)來看皆從“心”,都與心理的意緒相關(guān),有時兩者處于模糊混沌的狀態(tài)。《說文解字》釋云:“志,意也?!庇衷疲骸耙猓疽??!钡珡乃季S的演進來看,適如張載《正蒙·中正篇》所云“志公而意私”,“意”與“志”仍然有一個感性和知性的分野:“意”大抵屬于表層的、直覺的、感性的情感,而“志”則偏于內(nèi)在的、知性的、抽象的思想,由“意”到“志”委實有一個從感性到知性、從特殊到普遍的邏輯演進?!耙砸饽嬷尽钡哪康钠鋵嵕褪侵?。特定語境下的言辭有特定的語態(tài)和心理,只要用心體察,是能洞燭的?!吨芤住は缔o下》就說:“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雹勰敲矗鯓硬抛龅街阅??孟子對此有更深入的闡發(fā):“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發(fā)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復起,必從吾言矣?!雹苁裁匆馑寄兀课覀儾环敛捎脳畈壬默F(xiàn)代文翻譯:

      怎么樣才算善于分析別人的言辭呢?不全面的言辭我知道它片面性之所在;過分的言辭我知道它失足之所在;不合正道的言辭我知道它與正道分歧之所在;躲閃的言辭我知道它理屈之所在。這四種言辭,從思想中產(chǎn)生出來,必然會在政治上產(chǎn)生危害;如果把它體現(xiàn)于政治設施,一定會危害及國家的各種具體工作。如果圣人再出現(xiàn),也一定承認我的話是對的。⑤

      孟子是從人性論,從仁政思想的高度來審視知言的重要性的,他指出了诐辭之蔽、淫辭之陷、邪辭之離、遁辭之窮,對其危害性的認知堪稱知言。

      文學誠然是形象思維,但也不全是形象思維,會有知性思維的介入。“以意逆志”就是透過文辭表層的意思去鉤索內(nèi)在的思想。很顯然,“逆”是一個動態(tài)的解讀過程?!澳妫??!雹蘧拖褚粋€人奔跑著迎上前去,引申為考索、探求、鉤考之意?!吨芤住ふf卦》云:“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shù)也?!雹咚^“逆數(shù)”,就是逆推將來的事理?!吨芏Y·地官·鄉(xiāng)師》:“大役,則帥民徒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則受州里之役要,以考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雹唷澳妗本褪倾^考的意思。從文本闡釋的角度來說,“以意逆志”的“逆”字大有主觀的能動性,不乏懸揣之意,但同時又是鉤考、探索,具有征實的精神。如此說來,“以意逆志”系讀者主觀性與文本客觀性的有機結(jié)合。然而事實上,在閱讀實踐中,“以意逆志”或表現(xiàn)為膠柱鼓瑟,死于言下,或被片面的放大、被闡釋過度,在特定政治背景下甚至被深文羅織,鍛煉成文字獄,所以將“意”完全的客觀化,或極端的主觀化,都是偏頗的。文學的語境從來就掙脫不了政治的生態(tài),所以“以意逆志”絕不單單是一個文學鑒賞的命題,也是一個敏感的政治話題?!耙砸饽嬷尽彪x不開“知人論世”的考量,兩者彼此互滲,相輔相成。

      一、“以意逆志”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tǒng)一

      “以意逆志”的“意”是古人之意還是讀者之意,決定著闡釋的走向,論者一直是有分歧的。大致有兩種看法:一是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二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

      先看前者。東漢趙岐《孟子注疏》注“以意逆志”云:“志,詩人志所欲之事。意,學者之心意也……人情不遠,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是為得其實矣?!雹徇@一論斷影響極大,后世大儒多承其說。朱熹《孟子集注》即持這個觀點:“當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⑩《孟子章句》以口語解說深入淺出:“‘以意逆志’,此句最好。逆是前去追迎之之意,蓋是將自家意思去前面等候詩人之志來。又曰:謂如等人來相似。今日等不來,明日又等,須是等得來,方自然相合。不似而今人,便將意去捉志也。”?今人楊伯峻《孟子譯注》在先儒基礎上說得更加醒豁:“所以解說詩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于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

      后者則以清人吳淇為代表。他在《六朝選詩定論緣起》一書中指出:

      漢、宋諸儒以一志字屬古人,而意為自己之意。夫我非古人,而以己意說之,其賢于蒙之見也幾何矣。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為輿,載志而游,或有方,或無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詩論詩,猶之以人治人也。?

      平心而論,這兩種觀點都有其合理性。“以己之意”立足于主觀,強調(diào)的是讀者的主體性與能動性,“以古人之意”立足于客觀性,偏重的是文本訓詁之意,所謂“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相對而言,“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因得到了大儒的首肯,其解讀之法更有市場。比如說舊紅學的索隱派,可以說是以意逆志的極端化,論者對《紅樓夢》的“索隱”純以自己之意探作者之志。蔡元培《石頭記索隱》說:“《石頭記》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說也。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漢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當時既慮觸文網(wǎng),又欲別開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數(shù)層障冪,使讀者有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之狀況。”?具體分析人物形象,索隱派都喜比附所謂的“本事”,賦以象征的意蘊。說林黛玉軀體瘦弱,號瀟湘妃子,瀟湘妃子是悲劇的象征,影射朱明王朝,薛寶釵軀體豐滿,又號蘅蕪君,芳草豐美,象征滿清王朝的勃興。又說《紅樓夢》一書全為順治皇帝和董鄂妃而作,賈寶玉的原型是順治皇帝,林黛玉的原型則是董鄂妃,還有說賈寶玉影寫的是納蘭性德,等等。

      再如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一書對李杜詩歌的解讀,也大抵走的“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路子。此書貫穿的是階級論,不乏鞭辟入里的見解,如論李白:“讀李白的詩使人感覺著:當他醉了的時候,是他最清醒的時候;當他沒有醉的時候,是他最胡涂的時候?!?但因為先入為主的階級論橫亙在心中,評價作品出現(xiàn)了不小的偏差,在評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頗有代表性,郭沫若指出:

      詩的性質(zhì),舊時的注家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隱喻時事,有的說是寫實。但無論隱喻也好,寫實也好,詩里面是赤裸裸地表示著詩人的階級立場和階級情感的。詩人說他所住的茅屋,屋頂?shù)拿┎萦腥?。這是表明老屋的屋頂加蓋過兩次。一般地說來,一重約有四五寸厚,三重便有一尺多厚。這樣的茅屋是冬暖夏涼的,有時候比起瓦房來還要講究。茅草被大風刮走了一部分,詩人在怨天恨人。使人吃驚的是他罵貧窮的孩子們?yōu)椤氨I賊”。孩子們拾取了被風刮走的茅草,究竟能拾取得多少呢?虧得詩人大聲制止,喊得“唇焦口燥”。貧窮人的孩子被罵為“盜賊”,自己的孩子卻是“嬌兒”。他在訴說自己的貧困,他卻忘記了農(nóng)民們比他窮困百倍……其實詩中所說的分明是“寒士”,是在為還沒有功名富貴的或者有功名而無富貴的讀書人打算,怎么能夠擴大為“民”或“人民”呢??

      郭沫若認為不宜過分拔高杜甫詩歌的人民性,這一點是符合事實的,畢竟杜甫沒有超越他的階級,他的文學隸屬于地主階級的寒士文學而不是人民文學。但郭老闡釋具體作品時,完全站在階級論的立場上,任由一己之意發(fā)揮下去,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赤裸裸地表示著詩人的階級立場和階級情感”,就有點任性得過火了。

      事實上,文章寫作和鑒賞都需要征實的精神。左思的《三都賦》就說:“且夫玉卮無當,雖寶非用;侈言無驗,雖麗非經(jīng)……美物者,貴依其本;贊事者,宜本其實。匪本匪實,覽者奚信!”?文字要經(jīng)得起推敲,必當依其本實,絕不能“侈言無驗”。從文本解讀的角度看,“以意逆志”確有一個訓詁、考據(jù)的前提。孟子說“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意思是不拘泥于文辭,而不是不要訓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篇》講“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披”就是打開的意思,怎么打開呢?首先就是訓詁。何為訓詁?就是對古書字句作解釋。如果訓詁茫昧,作品的文辭都沒有弄清楚,也就很難進入逆志或?qū)徝赖膶哟?。像先秦兩漢古文、《詩經(jīng)》《楚辭》等都存在一個訓詁的問題?!芭摹边€包括對文辭的推敲,倘沒有對文字的仔細的推敲,會在鑒賞的過程中誤入歧途。如果從文獻的可靠性著眼,“披文”還包括版本的考訂與選擇。尊重文本,訓詁實證,這無疑是“以意逆志”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所以“以意逆志”的“意”首先是文章之“意”,它以訓詁、考據(jù)為基礎。如果漠視了訓詁,不從文本出發(fā),很可能游談無根,泛濫無歸。清人阮元指出:

      竊謂士人讀書,當從經(jīng)學始,經(jīng)學當從注疏始,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讀注疏不終卷而思臥者,是不能潛心研索,終身不知有圣賢諸儒經(jīng)傳之學矣。至于注疏諸義,亦有是有非,我朝經(jīng)學最盛,諸儒論之甚詳,是又在好學深思實事求是之士,由注疏而推求尋覽之也。?

      阮元雖然是從經(jīng)學思維的角度談讀書,但對于文學的解讀同樣有啟發(fā)的意義。文學倘不從最基礎的訓詁、注疏入手,也就談不上“潛心研索”“實事求是”,也就無以開啟文學之門了。

      然而,過猶不及,過于追求征實,也不一定能把握到作品的內(nèi)質(zhì),甚至可能失去美感,死于言下。如張繼的《楓橋夜泊》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作,但如果糾纏在考證寒山寺敲鐘的時間,或者吳中山寺深夜敲不敲鐘,就索然無味了。歐陽修《六一詩話》就說:“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唐人有云:‘姑蘇臺下寒山寺,半夜鐘聲到客船?!f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葉夢得《石林詩話》則反駁了歐陽修,說:“歐陽文忠公嘗病其夜半非打鐘時。蓋公未嘗至吳中,今吳中山寺實以夜半打鐘?!?歐陽修和葉夢得都是飽學洽聞的詩人,但純以考證說詩,不啻緣木求魚。其實《楓橋夜泊》抒發(fā)的是江南秋夜獨宿江上的悵惘之情,寒山寺的悠悠鐘聲空際回響,裊裊不絕,益增羈旅行役之感。此詩傳神阿堵全在意境的空靈,而不在于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是實是虛。

      詩可以夸飾,可以從荒誕的表象上升到藝術(shù)的真實。劉勰《文心雕龍·夸飾篇》指出:

      神道難摹,精言不能追其極;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長,理自難易耳。故自天地以降,豫入聲貌,文辭所被,夸飾恒存。雖詩書雅言,風俗訓世,事必宜廣,文亦過焉。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襄陵舉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論,辭雖已甚,其義無害也。且夫鸮音之丑,豈有泮林而變好;荼味之苦,寧以周原而成飴:并意深褒贊,故義成矯飾。大圣所錄,以垂憲章。孟軻所云: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也。?

      詩人的語言是體驗性的語言,是一種感覺,而不像我們平常說話。文學話語和日常語言不是一回事?!八囆g(shù)語言,有的虛而不偽,有的誠而不實,虛實誠偽相連而不相等,不能以辭害意?!?比如流行歌曲“愛你一萬年”“你的眼神灼傷了我”等就是一種審美性的、體驗性的、有感覺的修辭語言?!对娊?jīng)·云漢》有兩句寫道:“周馀黎民,靡有孑遺。”表層的意思是說周朝的黎民百姓一個人都沒留下來。其實這話是夸張。它真實的意思是周朝經(jīng)過戰(zhàn)亂,留下來的人已經(jīng)很少了。所以孟子說:“信斯言也,是周無遺民也?!?再如李白的《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边@是極度的夸張,恰恰是“壯辭喻其真”。人的頭發(fā)哪有三千丈的?。可顚拥囊馑际钦f自己很苦悶,很頹廢,一任長發(fā)飄蕭,一任滿頭霜色。你得琢磨文字它究竟要表達的是什么?而不是鉆牛角梢死摳住一兩個字眼不放。不僅僅是語言,文本情節(jié)也可以荒誕不經(jīng)。湯顯祖的傳奇《牡丹亭》在題詞中宣揚至情理想,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杜麗娘可以為愛而癡迷,為愛而死,即便做了鬼猶能一靈咬住,與夢中之人相戀,為愛而復生,有情人終成連理,情節(jié)很離奇荒誕,但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

      “披文”的目的是“入情”。說到底,鑒賞是再創(chuàng)作,讀者投入了情感和想象,融入了自己的審美判斷?!翱滹椇愦妗?,詩貴活參。元人方回說得好:“枯樁者,死法也;非枯樁者,活法也。吾儒之學,上窮性理,下綴詩文,必得活法。釋氏雖枯槁其形,寂滅其情,活潑潑處,一口吸進四大海水可也?!?以意逆志是闡釋者征實與能動的復合,旨在把握作品的內(nèi)核,一講考據(jù),二得活法,方能體悟到詩中活潑潑的精神。

      黑格爾《美學》指出:“在藝術(shù)里,感性的東西是經(jīng)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xiàn)出來了?!?心靈的東西滲透在有意味的、感性的形式中。有道是:文章出苦心,舉世幾人知?以意逆志就是要透過表層的東西去探索內(nèi)在的思想意蘊,所以文要字字讀,句句讀,反復的咀嚼才能探驪得珠。具體地說,“以意逆志”法如何實現(xiàn)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tǒng)一呢?朱熹說得很中肯:

      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參之列國以盡其變,正之于雅以大其規(guī),和之于頌以要其止,此學詩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綱之,訓詁以紀之,諷詠以昌之,涵濡以體之。察之情性隱微之間,審之言行樞機之始,則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說的是《詩經(jīng)》的讀法,其實探討的是細讀文本的路數(shù),具有普遍性的意義。“章句以綱之,訓詁以紀之,諷詠以昌之,涵濡以體之”最為要領(lǐng),有實證的精神,有涵詠的體悟,不言以意逆志,而“逆”的思維動態(tài)自在其中,如此一來就把住了詩歌血脈流通之處,“情性隱微”昭然若揭。清人沈德潛在朱熹的基礎上,對于吟詠之道有進一步的發(fā)揮?!墩f詩晬語》卷上:

      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讀者靜氣按節(jié),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別傳之妙,一齊俱出。朱子曰:‘諷詠以昌之,涵濡以體之?!娴米x詩趣味。?

      審美體驗在“密詠恬吟”中不斷豐盈,不斷形象化。所以即便是所見略同,但微妙之處仍非淺人所能體會。此中深致唯“諷詠以昌之,涵濡以體之”的雅人能得之。就像元人方回《心境記》所說的那樣:“我之境與人同,而我之所以為境,則存乎方寸之間,與人有不同焉者耳。”?

      我們不妨以王維的《息夫人》為例。詩云:“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椿M眼淚,不共楚王言?!边@首詩是有其本事的。據(jù)唐人孟棨的《本事詩》記載:

      寧王憲貴盛,寵妓數(shù)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媚,王一見注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huán)歲,因問之:“汝復憶餅師否?”默然不對。王召見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馀人,皆當時文士,無不凄異。王命賦詩。王右丞維詩先成:“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椿M眼淚,不共楚王言?!?

      這首詩的風格由四個字來概括叫做“怨而不怒”。在寧王的府上如果王維措辭非常尖刻,寧王是下不來臺的,所以他采用了一個詠史的話題,借古諷今,鋒芒直指寧王。春秋時期那個橫刀奪愛的楚王不就是今天的寧王嗎?《左傳》記載息夫人名字叫息媯,她是息國的王后,楚王聽說息媯非常美艷,就把息國滅掉將她占為己有,他們育有二子,卻從不與楚王說話,楚王問其原因,息媯被逼迫再三說:“我一婦人,侍奉二夫,縱不能死,又有何言?!睘楹巍翱椿M眼淚”呢?“花”引起了息夫人心靈的一種感觸,花與人一樣,完全由東君作主,春天到了,要她開放就開放。她何時能為自己的命運作主呢?“不共楚王言”斬釘截鐵,雖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能自由地開放,但我可以選擇沉默。這里的“楚王”指的就是寧王?!断⒎蛉恕奉H有春秋筆法的意味,表面看來沒有什么,但仔細一琢磨大有文章,如同一條大河,靜水而深流。此詩運用了《左傳》的典故,古典是楚王霸占息夫人的故事,今典則是當今寧王欺凌弱勢群體,奪人所愛的事情,以意逆志就是弄通古典,聯(lián)系今典,古典今典渾淪一體,就能在含蓄的措辭中看到冷峭的批判。

      二、“以意逆志”離不開“知人論世”

      康德《判斷力批判》說:

      一個關(guān)于美的判斷,只要夾雜著極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會有偏愛而不是純粹的欣賞判斷了。人必須完全不對這事物的存在存有偏愛,而是在這方面純?nèi)坏?,以便在欣賞中,能夠做個評判者。?

      揆情度理,康德講得有些絕對,人是現(xiàn)實的人,他在鑒賞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除當下的社會意識而做到“純?nèi)坏?。“純?nèi)坏笔且粋€過于理想化的境地。所以,真正的審美鑒賞仍然與現(xiàn)實相連。質(zhì)言之,以意逆志的前提是知人論世。

      清人焦循《孟子正義》指出:“正惟有世可論,有人可求,故吾之意有所措,而彼之志有可通。今不問其世為何世,人為何人,而徒吟哦上下,去來推之,則其所逆,乃在文辭而非志也。此正孟子所謂‘害志’者,而烏乎逆之,而又烏乎得之?”?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以意逆志與知人論世,這兩個命題是綁在一起,難解難分的?!睹献印吩疲骸绊炂湓?,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知人論世是中國文論中最具有指南性的理論命題,它的要義是:任何創(chuàng)作都是特定時期與具體時空的書寫,受制于一定的歷史語境與文化生態(tài)。我們解讀文本,倘不探索作家所處的時代,不了解作家的人生遭際,就很難進入深度解讀狀態(tài)。要之,人不是橫空出世的超人,他的思想、情感及審美取向是在時代環(huán)境中形成的。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聯(lián)系在一起,即實證精神與審美心態(tài)的融合,既彰顯了中國古典文學的特殊性,又體現(xiàn)出這個命題在思維層面上的普遍價值。概括起來說,即有世可論,有人可求,意有所措,志有可通。誠如王國維《玉溪生詩年譜會箋序》所云:

      善哉,孟子之言詩也,曰:“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顧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此其術(shù),孟子亦言之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笔枪视善涫酪灾淙?,由其人以逆其志,則古詩雖有不能解者寡矣。?

      我們不妨先以一首小詩為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闭劦竭@首詩,多數(shù)人是著眼于它的修辭藝術(shù)。說“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用得有多好?!熬G”字也確實用得好,極富動感,極富生機,寫出了江南盎然的春意,那萋萋的芳草如無垠的綠浪浮現(xiàn)在眼前!南宋學者洪邁的《容齋續(xù)筆》卷八還記載了王安石此詩手稿煉字的經(jīng)過,說他一開始寫的是“又到江南岸”,圈去“到”改為“過”,又圈去“過”改成“入”,旋改為“滿”,一連改了十多字,才定為“綠”。但這首詩的好,還不只停留在修辭技巧的層面上,最關(guān)鍵的是曲折地傳達出了王安石深層次的心理潛流?!按猴L又綠江南岸”這一句其實是有來處的,出自于西漢文學家淮南小山的辭賦《招隱士》。《招隱士》云:“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安石正是用這個典故表達了歸隱林泉之意。

      這首詩寫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的春天。在這前一年,王安石罷相退居江寧城外的鐘山。原來,王安石變法遭到了挫折,因為保守派的激烈反對,神宗皇帝猶豫了、動搖了,不再堅決支持王安石了,而且改革派內(nèi)部也就是新黨集團出現(xiàn)了內(nèi)訌,在這樣的情勢下,王安石不得已選擇了辭職。過了還不滿一年的時光,宋神宗又恢復了王安石宰相的職務,召他回汴京(開封)。于是王安石從鐘山出發(fā),去汴京復任。他走的是水路,先乘船渡過長江,然后進入運河北上。這首詩就是他的官船停泊在長江北岸瓜洲的時候?qū)懙?。也許有人要問:王安石是偉大的改革家,為什么在去汴京復職的路上會想到歸隱呢?開頭說過,王安石變法遭到了舊黨保守派的猛烈抵制,加之新黨集團權(quán)力之爭,變法事業(yè)遭遇重大危機,王安石不得已選擇了罷相。那么這一次回京復任,能否扭轉(zhuǎn)乾坤呢?說實話,王安石沒有太多的自信和勝算。所以對于他而言,最好的選擇還是留在鐘山,做一個醉情山水的閑人。有此意念,也就情不自禁地道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是啊,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回歸鐘山,多么地富有詩意!這次出山的結(jié)局委實沒有出乎王安石的意料,一年半之后他再次罷相,退居鐘山,這回真?zhèn)€“明月照我還”了。如果換一種視角來看,這首詩也體現(xiàn)了王安石豁達的胸襟。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他有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就像他年輕時候《登飛來峰》詩所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但是如果變法不能成功怎么辦呢?他能為自己找到退路,就做一個逍遙的隱士豈不快哉!王安石有強烈的事業(yè)心,但他不戀棧,不貪念富貴,這種政治人格令人欽佩。

      我們再看一篇散文,龔自珍的《病梅館記》。此文托物言志,揭露專制制度和病態(tài)心理對人性的壓抑。龔自珍所處的道光王朝已經(jīng)日薄西山,毫無生機活力,政治的病態(tài)、社會的病態(tài)、人性的病態(tài)、審美的病態(tài),種種病態(tài)齊集一身。病梅就是被人戕害所致,詩人療梅之病,就是強烈呼喚個性解放。

      如果沒有知人論世,就盲目恣意地去以意逆志會導致穿鑿附會,游談無根,過度闡釋。這種解讀叫“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這里舉一個例子。當代文學評論家王干有一篇文章叫《千古〈紅樓〉通〈錦瑟〉》,?他認為“李商隱在 900年前就為《紅樓夢》書寫了最攝神動魄的題詩”,《紅樓夢》則為《錦瑟》“做了最完美的注解”,是“《錦瑟》的小說版”。他以《紅樓夢》比附《錦瑟》,說“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這兩句“令人驚奇地出現(xiàn)了《紅樓夢》兩大主人公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典型意象”,“簡直就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寫照”,“賈寶玉是暖性,林黛玉是冷性,日月相比,珠淚玉煙天人合一”。言下之意,李商隱的《錦瑟》是為曹雪芹書中的人物預設的。《錦瑟》深于比興,是一首朦朧多義的作品,《紅樓夢》的意象世界更如同深山大澤。從文本主題的多義性、不確定性這個角度說,王干將《錦瑟》與《紅樓夢》捉置一處并非毫無見地。然而,能不能就此得出結(jié)論說“《錦瑟》原本可視作大觀園”,《紅樓夢》為《錦瑟》“做了最完美的注解”呢?心靈有相通之處就一定是“天作之合”嗎?

      讀者對于《紅樓夢》有一個開放的閱讀結(jié)構(gòu),這一點沒有問題。魯迅《〈絳洞花主〉小引》一文就說過:“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不同的人看《紅樓夢》確有不同的視閾,但生硬的比附卻是削足適履。從思想史的高度來看,如果將《紅樓夢》視為“《錦瑟》的小說版”,《紅樓夢》的啟蒙意義就大打折扣了。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還指出:“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其他的東西不說,就賈寶玉這個典型來說,他鄙視仕途經(jīng)濟的叛逆思想閃爍著人文主義的光芒,豈是《錦瑟》所能涵蓋的?《錦瑟》堪稱一流的古典朦朧詩,但因為七言律詩與長篇小說文體容量的巨大差距,它的象征意蘊與《紅樓夢》的意象世界所涵蓋的人情世相、詩意哲思根本不可能同日而語。王干把《紅樓夢》看成“《錦瑟》的小說版”恰恰低視了《紅樓夢》。《紅樓夢》就是《紅樓夢》,它就是一個獨立的精神實體,既不為《錦瑟》而存在,也不為其他的任何東西而存在。李商隱與曹雪芹相隔九百多年,處于不同的時空,有著不同的人生遭際、政治語境、文化生態(tài),《紅樓夢》與《錦瑟》不能去比附。王干寫《千古〈紅樓〉通〈錦瑟〉》,無疑有一個西方闡釋學的理論背景,就是“誤讀”(Misreading)。在布魯姆看來,“誤讀”是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詩就是誤讀的產(chǎn)物,詩歌史即誤讀史。然而,并不是一切誤讀都能產(chǎn)生洞見。

      綜上所述,以意逆志是讀者主觀性和文本客觀性的有機結(jié)合。解詩貴在活參,遷想妙得,倘沒有想象、聯(lián)想和妙悟,就會刻舟求劍,死于言下,真正意義的詩歌鑒賞被破壞殆盡。但是,如果不從訓詁入手,披文入情,不考索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也會引發(fā)闡發(fā)的隨意性,以致泛濫而無歸,甚至會在集權(quán)政治的語境下釀成文字獄的悲劇。這就對作者提出了要求,創(chuàng)作立意要高,唾棄凡近,這樣“逆志”才有價值。以意逆志的哲學基礎是人性論,而人性的解放與文學的演進是同步的,如果文學不反映人性的善惡,不呼喚真善美,縱然逆志,又有什么價值呢?文學創(chuàng)作還要講究技巧。詩不但有感而發(fā),而且要講規(guī)矩法度,創(chuàng)設微妙之境,這樣才耐得住咀嚼,以意逆志也才能彰顯出價值來。所以以意逆志論雖然立足于讀者接受和文本闡釋,但它在當代的存活也在自覺地引導著作家的創(chuàng)作走向有溫度、有筋骨、有思想的道路。

      ①??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第一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頁,第36-37頁,第38頁。

      ②④⑤???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215頁,第62頁,第66頁,第216頁,第215頁,第251頁。

      ③⑦黃壽祺《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05頁,第617頁。

      ⑥許慎著《說文解字》[M],徐鉉校定,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40頁。

      ⑧陳戍國點校《周禮·儀禮·禮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9年版,第31頁。

      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本《孟子注疏》[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5年版,第209頁。

      ⑩李申《四書集注全譯》[M],成都:巴蜀書社,2002 版,第1152頁。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五十八)[M],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359頁。

      ?蔡元培《石頭記索隱》//《紅樓夢資料匯編》,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319頁。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1年版,第148頁,第214-215頁。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59頁。

      ??楊明照《增訂文心雕龍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592頁,第465-466頁。

      ?阮元《江西??趟伪臼?jīng)注疏書后》之《揅經(jīng)室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620-621頁。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上)》[M],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269頁,第426頁。

      ?徐應佩《中國古典文學鑒賞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4頁。

      ?湯顯祖著《牡丹亭》[M],徐朔方、楊笑梅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第1頁。

      ??方回《桐江集》卷二《景疏庵記》//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96頁, 第92頁。

      ?黑格爾《美學》[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49頁。

      ?朱熹著《詩集傳》[M],趙長征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2-3頁。

      ?《原詩·一瓢詩話·說詩晬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187頁。

      ?孟棨著,李學穎標點《本事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8頁。

      ?康德著《判斷力批判》[M],宗白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41頁。

      ?焦循《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639頁。

      ?《王干最新文論選》[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7-134頁。

      ?《魯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頁。

      ?《魯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48頁。

      猜你喜歡
      錦瑟紅樓夢
      《紅樓夢》處處都是慈悲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18
      論《紅樓夢》中的賭博之風
      紅樓夢學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38
      從《紅樓夢》看養(yǎng)生
      海峽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話中話:《紅樓夢》直接引語中的元話語分析
      《〈紅樓夢〉寫作之美》序
      紅樓夢學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6:54
      錦瑟別彈
      中華詩詞(2019年8期)2020-01-06 07:39:36
      錦瑟別彈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8
      錦瑟別彈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48
      錦瑟別彈
      中華詩詞(2019年2期)2019-08-27 01:59:12
      錦瑟別彈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05-21 03:05:08
      新密市| 津市市| 津南区| 紫阳县| 玉龙| 常德市| 霍城县| 民县| 皋兰县| 凤翔县| 临西县| 梅河口市| 哈密市| 淮阳县| 台南县| 南昌市| 南涧| 新干县| 廉江市| 峨边| 民勤县| 壶关县| 绥江县| 芜湖县| 延边| 特克斯县| 柘城县| 乌拉特前旗| 合江县| 静安区| 丰台区| 荣昌县| 含山县| 定结县| 密山市| 邹平县| 宁海县| 新竹市| 会宁县| 岳西县|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