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平
乳腺癌現(xiàn)已成為威脅女性生命安全的惡性疾病之一,手術(shù)是治療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錯過了最佳手術(shù)時間,只可接受化療治療?;熁颊咭壮霈F(xiàn)骨髓抑制、免疫抑制等不良反應,可對其生命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1-2]。相關(guān)研究表明,中藥干預利于降低化療藥物對患者的影響,改善因化療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提高化療效果?;诖?,本研究就晚期乳腺癌患者姑息化療中應用陽和化巖湯加減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3年2月至2019年1月于德興市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8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隨機抽樣法分為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年齡30~70歲,平均(49.86±2.31)歲;體重55~70 kg,平均(62.37±2.74)kg;TNM分期:ⅢB期29例,Ⅳ期11例;其中轉(zhuǎn)移性乳腺癌29例,復發(fā)性乳腺癌 11例。對照組年齡 30~68歲,平均(49.17±2.25)歲;體重 54~70 kg,平均(62.41±2.69)kg;TNM分期:ⅢB期28例,Ⅳ期12例;其中轉(zhuǎn)移性乳腺癌28例,復發(fā)性乳腺癌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3版)中乳腺癌相關(guān)診斷標準,乳房外上象限可觸及扁平腫塊或韌硬結(jié)節(jié),有觸痛感,腫塊邊界欠清晰,且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3];符合中醫(yī)《中醫(yī)臨床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肝郁痰凝證辨證標準,乳房腫塊隨喜怒消長,伴胸悶脅脹,善郁易怒,失眠多夢,心煩口苦,舌苔薄黃,脈弦滑[4];經(jīng)組織病理學確診;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心、肺功能障礙;凝血功能異常;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姑息化療方案治療,于化療第1天及第8天,靜脈注射吉西他濱1.0 g/m2,于30 min內(nèi)注射完畢;于化療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濱片,1 250 mg/m2,2次/d,21 d為1個周期。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陽和化巖湯,方劑組成:白芥子3 g、甘草6 g、熟地黃9 g、肉桂6 g、鹿角霜12 g、山慈菇15 g、莪術(shù)12 g、土貝母9 g。其中乳房脹痛明顯者加王不留行9 g、延胡索9 g;失眠者加酸棗仁12 g、柏子仁12 g、夜交藤9 g;乏力明顯者加黃芪9 g、白術(shù)9 g、當歸9 g;便秘者加大黃9 g、火麻仁12 g;便溏者加薏苡仁30 g、炒扁豆12 g;盜汗自汗者加浮小麥15 g、煅龍牡9 g。將上述組方加水煎熬取汁400 ml,或中藥配方顆粒組方?jīng)_服,1劑/d,2次/d,連用21 d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療程。
1)臨床效果:完全緩解(CR):腫瘤消失時間持續(xù)4周以上;部分緩解(PR):腫瘤體積縮?。?0%,可持續(xù)4周;穩(wěn)定(SD):腫瘤體積有所縮小但未達PR或增加但未達PD;進展(PD):腫瘤體積增大>25%,或發(fā)現(xiàn)新病灶[5]。臨床獲益率(CBR)=(CR例數(shù)+PR例數(shù)+SD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細胞免疫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血清中CD3+、CD4+、CD8+及CD4+/CD8+水平。3)腫瘤標志物: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中腫瘤標志物水平,包括糖類抗原 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糖類抗原15-3(CA15-3)。4)不良反應: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血小板降低、白細胞下降、胃腸道反應等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治療的臨床獲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治療前細胞免疫各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CD3+、CD4+、CD8+及 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細胞免疫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細胞免疫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CD3+(%) CD4+(%)對照組 40治療前 47.95±8.74 43.05±11.26治療后 46.94±9.40 42.12±12.71觀察組 40治療前 48.22±8.36 44.25±10.68治療后 59.37±6.12ab 50.42±7.97ab組別 例數(shù) CD8+(%) CD4+/CD8+對照組 40治療前 25.37±6.82 1.86±0.65治療后 22.04±7.02a 1.88±0.84觀察組 40治療前 26.13±6.05 1.89±0.72治療后 22.83±6.31ab 2.32±0.77ab
兩組治療前血清腫瘤標志物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指標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CA125、CEA、CA15-3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CA125(U/ml) CEA(g/L) CA15-3(U/ml)對照組 40治療前 84.59±6.42 15.43±2.27 68.18±5.49治療后 52.26±4.87a 7.88±1.16a 46.39±3.15a觀察組 40治療前 84.31±6.35 15.31±2.16 68.23±5.64治療后 39.11±3.12ab 4.82±0.84ab 35.10±3.14ab
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xiàn)8例血小板降低,9例白細胞下降,12例胃腸道反應;對照組出現(xiàn)17例血小板下降,18例白細胞下降,22例胃腸道反應。觀察組血小板降低、白細胞下降、胃腸道反應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13、4.528、5.115,P=0.030、0.033、0.024)。
乳腺癌屬全身性惡性腫瘤,可破壞乳房正常結(jié)構(gòu),使患者產(chǎn)生自卑等不良情緒,影響其生命質(zhì)量,且癌細胞可隨著血液擴散至全身,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熓悄壳翱刂迫橄侔┗颊卟∏榈闹饕椒ㄖ唬捎行绨┘毎?,但化療藥物選擇抑制性較差,無法辨別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在殺滅腫瘤細胞同時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傷,進而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白細胞降低、骨髓抑制等癥狀,顯著降低患者化療耐受性[5]。
祖國醫(yī)學將乳腺癌歸結(jié)為“乳癖”“乳巖”范疇,認為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為情志不暢、肝郁氣滯、邪氣內(nèi)結(jié),治療應以扶正散結(jié)、益氣養(yǎng)血為原則。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臨床獲益率較高,治療后 CD3+、CD4+、CD8+及 CD4+/CD8+水平較高,CA125、CEA、CA15-3水平較低,不良反應較少。表明晩期乳腺癌患者在姑息化療中應用陽和化巖湯加減治療臨床效果顯著。陽和化巖湯出自《外科醫(yī)鏡》,組方中白芥子散結(jié)通絡(luò)、溫肺利氣;熟地黃益精填髓、補血滋潤;肉桂益脾除積、補陽暖胃;鹿角霜溫腎助陽、收斂止血;山慈菇化痰散結(jié)、清熱解毒;莪術(shù)破瘀止痛、行氣解郁;土貝母消腫散結(jié);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祛瘀散結(jié)、扶正抗癌之效?,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莪術(shù)可增強血小板聚集力,提高白細胞水平,并可保護肝功能;山慈菇可加速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增殖[6]。
綜上所述,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姑息化療中應用陽和化巖湯加減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減輕化療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