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秀萍
【關鍵詞】 心理疏導;情緒管理;自我認知;生活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 G63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50—01
在初中教學中實施心理疏導,主要是通過對學生的支持、與學生的溝通等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從而讓學生轉變對事物原有的認知,繼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行為能力,促使學生自我發(fā)展。在初中階段如果學生能夠得到良好的心理疏導,就能使其身心全面發(fā)展。
一、做好情緒管理疏導,改善學習狀態(tài)
初中生很容易出現(xiàn)情緒化的表現(xiàn),因此,在初中教學中做好情緒管理疏導十分重要。在實際進行疏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教授給學生一些進行情緒管理的方式。同時,也要引導學生能夠理解其他同學的情緒,并從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而能夠從自身加強和改善,得到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實際教學和管理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對學生的情緒來源進行深入的分析,其中包括學生情緒的多樣性、認知自身不良情緒等多方面進行分析,以解決學生情緒問題,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熱情。另外,要讓學生能夠對自身的學習方法、習慣、心理品質有深刻的認識,引導學生對自身有客觀的分析,從而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相關的學習計劃,在思想方面進行重新構建和改善。
例如,班級內的每個學生所產生的情緒問題各不相同,因此,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緒問題也需要不同的心理疏導方式,學生的情緒問題可能來自學習中,也可能來自生活中或與同學的交際中。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比如“與家長溝通反而被誤解”的經歷,或者是“與同學傾訴卻產生矛盾”等情況作為心理疏導的切入點,循序漸進地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先引導學生對自己傾訴,然后再對學生進行疏導,同樣教師也可以利用這樣的典型案例在課堂中進行模擬性的演示,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心理疏導和自我心理疏導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以及理解和掌握相關疏導的方法,從而讓學生以正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來應對緊張的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做好自我認知疏導,增強自我認同感
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通過自身的認知過程和規(guī)律來分析自身的錯誤,以及自身認知上存在的錯誤和偏差,從而將不足和消極的認知轉變。初中生這個年齡階段,是自我意識形成和成熟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急需進行認知教育,但這個階段心智并未發(fā)展成熟,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學生的認知形成。因此,在教學中做好自我認知疏導,能夠讓學生進行良好的自我認知,從而增強對自身的認同感。在學生進行相關的認知教育過程中,教師所進行疏導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多方面,從而能讓學生從性格、心理、優(yōu)缺點等多方面得到認知疏導,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行為、認知情感和態(tài)度。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碰到過這樣的案例,小強同學向教師傾訴,自己明明學習很努力,但是成績總是停滯不前,這樣的心理煩惱也沒辦法和同學或者家長說,自卑心越來越強。在教師傾聽學生傾訴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內心情感存在沖突現(xiàn)象,針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就可以對其進行情緒行為的疏導。在開始階段,首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與學生做朋友,耐心地傾聽學生的煩惱。再者,逐漸地走入學生的內心,引導其能夠通過自我認知發(fā)現(xiàn)自身的觀念和想法的錯誤,繼而進行認知疏導。教師也可以通過反復的爭論、來挑戰(zhàn)學生的錯誤認知,從而通過認知疏導,讓學生能夠重新建立對同學、家長之間的看法和正確的認知。最后,引導學生能夠盡可能多地進行人際交流,并經常與家長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家長與子女的關系。
三、做好生活環(huán)境疏導,提升環(huán)境適應能力
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有很大部分取決于學生身邊的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生活環(huán)境疏導,能夠讓學生以正確的觀點和態(tài)度來看待社會中不同現(xiàn)象的改變。通過對自身的調節(jié),以良好的狀態(tài)和速度對周邊的環(huán)境變化進行適應,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校園和家庭環(huán)境變化,進而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在現(xiàn)今網絡時代,網絡中的內容對學生的影響也十分明顯,因此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生活環(huán)境疏導的方式讓學生能夠適應網絡環(huán)境,同時學校、家庭、教師都應該提高對學生上網內容的關注,對其進行正確的生活環(huán)境疏導,避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
為了能夠讓初中生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行學習,并能夠以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面對生活中的事物,教師在教學應該充分利用心理疏導來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讓學生消除青春期中的不良情緒、不恰當行為等,使學生身心全方面發(fā)展,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進而在初中階段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推動初中教育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和有效進行。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