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蘭花 聶海軍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高中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如何在課堂上實施,并提出閱讀之前的疑問、閱讀過程中的方法和師生之間的分享交流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關(guān)鍵部分。文章以《傅雷家書》作為閱讀對象,借助具體的課堂教學闡述“整本書閱讀”的重要與作用。
【關(guān)鍵詞】整本書閱讀;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210-01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整本書才是學生學習的主體,提倡師生以整本書為教學材料。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師生完成的教學任務(wù)之一,提示教學課堂中應(yīng)該出現(xiàn)“整本書閱讀”的身影。誠然,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是眾多教育者的共同期望,但教學的開展也要符合學生和教育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因此“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堂仍有待師生共同實踐與探討。
一、以“疑”導讀
對一本書足夠期待,能促使學生產(chǎn)生翻閱的欲望;達到一定閾值的閱讀欲望,能支撐學生讀完整本書。導讀部分便是閱讀開始的前奏,正確的指導學生讀整本書,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期待與熱情。書籍的名字、作者是導學課堂上學生應(yīng)該了解的內(nèi)容,每一部作品的完成與其寫作的人物、背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從中切入,設(shè)置一些懸念和疑問,引導學生進行猜測,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探究活動開始之前,師生誦讀木心的《從前慢》,讓學生感悟木心平淡樸實的文字,讓學生靜下心來,慢下來,體悟“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的情感,為走進《傅雷家書》做準備。導入新課后,教師可以將問題情境轉(zhuǎn)換為自己閱讀后的理解和疑惑,向?qū)W生提問,在傅雷生活的年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電報等通訊方式,為什么傅雷仍然采用書信的方式聯(lián)系家人?學生可能會想到:書信是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書寫樣式,這屬于傅雷的個人情懷。在面對學生過于淺表的想法時,教師應(yīng)適當點撥學生。另外書信的格式貫穿于整本書,其中包含了傅雷夫婦寫給孩子的三百余封信件,真的只是傅雷夫婦的個人情懷讓他們堅持用書信寫完這些內(nèi)容嗎?還是有其他作用?還有“《傅雷家書》中,關(guān)于傅雷的父愛,你讀到了什么?”
到此為止,學生通過問題能夠感受到《傅雷家書》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就一定會產(chǎn)生一覽究竟的欲望。
二、以“法”授讀
持續(xù)有效的閱讀才能讓學生通過整本書有所收獲,但由于教師方法指導的不到位,自主閱讀逐漸成為學生的“任性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困惑、不解并沒有得到解決。如何保證學生在持續(xù)閱讀過程中高質(zhì)量的閱讀,需要教師及時指點,教授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對整本書深入思考。
俗話常說:“熟讀一本書,這本書會變得很薄;細讀一本書,這本書能變得很厚”,此話并不是毫無道理,“略讀”和“精讀”的確是讀書之“道”。在持續(xù)閱讀課堂中,教師應(yīng)指導學生如何把一本書讀“薄”,也應(yīng)教導學生怎樣把一本書讀“厚”,還可以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邊“讀”邊做“讀書筆記”,使閱讀過程富有樂趣。以《傅雷家書》舉例,這本書收錄了傅家從1954年1月至1966年8月所有的信件來往,學生看到目錄就會出現(xiàn)“望而卻步”的想法,因此教師可以試著把這些信件歸納為粗略的幾個部分,讓學生先了解整本書的大致情況。隨后,教師可以提倡學生每讀一封書信,就寫出自己的讀后感悟,營造一種“讀者”與“書中人物”互相交流的氛圍,增添學生閱讀的樂趣。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讀”“寫”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從閱讀文本之后獲得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寫”的方式具體落實下來。寫作的形式可以是隨筆札記、評鑒論文和詩歌散文等。探究課后,教師可以設(shè)置“微言微語”微寫作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理解父愛,回應(yīng)父愛”為主題,寫一段抒情文字或詩歌,不超過150字。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回歸安靜思考與寫作的狀態(tài),將文本閱讀內(nèi)化為自己的理解,以更加理解文本,理解父愛。結(jié)束后,要鼓勵學生繼續(xù)完善課上的微寫作,也可以開展主題征文比賽,以此來推進閱讀成果的固化。這樣,整本書的閱讀就打破了“讀”與“說”、“讀”與“寫”的單向度結(jié)合,更好地實現(xiàn)“聽說讀寫”的有機結(jié)合。
把整本書變“薄”變“厚”,翻來倒去地閱讀,只是教師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的一部分,還有更重要的一步——“感悟”?!案形颉笔情喿x最重要的一部分,學會真正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意味著讀“懂”了這本書。
三、以“說”促讀
“整本書閱讀”不僅挑戰(zhàn)著學生,對教師也有同樣的挑戰(zhàn)。整本書閱讀之后的“分享會”也是教師應(yīng)該重視的課堂教學部分。展示交流做好了能促進學生閱讀效果的提升。因為展示交流本身就是對自己或小組理解與認識的進一步分析與闡述、論證與表達的過程,而且還伴隨著評價、反思和修正。其實,這一教學過程既能整合學生之前的閱讀成果,也能在“你一言,我一句”的交流中得到提升,閱讀能力能在悄無聲息的閱讀中提高,更能引導學生將整本書往廣處讀,往深處讀。
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應(yīng)試著和學生共同分享閱讀的體會,分享的內(nèi)容、選擇的時間、方式都可以多元化,可以每節(jié)課前用5分鐘時間每個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個人分享完后,再小組進行交流,最后老師做總結(jié)報告。只要學生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整本書的內(nèi)容,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仍然以《傅雷家書》舉例,廖顏同學在全班分享:在讀到“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這封信時,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xiàn)出“家父”坐在書桌前寫著這封信,我能想象到“他”的表情——嚴厲中帶有一絲自豪,透過這封信,我好像看到“家父”對自己孩子的鼓勵與驕傲。伍芷晴同學分享到:我讀《傅雷家書》是因為看過課本中的節(jié)選,因為想看傅聰?shù)幕匦牛笥植恢挥X看完了一本書,我好像能體會到寫信人之間的感情,也能體會到信件寄托的感情之深切。教師還能利用多媒體的方式,讓學生觀看一些其他作家對《傅雷家書》的點評,再印發(fā)一些有關(guān)《傅雷家書》評論,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讀有所得。
“讀書分享會”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閱讀之后的思考與感悟,使感性情感與理性思維結(jié)合更加緊密,同時幫助學生站在不同角度感受整本書的意義與魅力。
四、總結(jié)
總之,以《傅雷家書》“整本書閱讀”舉例,證實了從課本中到課本外的拓展閱讀對學生有著很深刻的影響。在“整本書閱讀”的課堂上,教師要把握好導讀課堂的指引,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及時在持續(xù)閱讀課堂上傳授有效的閱讀方法,使學生能有效持續(xù)地閱讀;應(yīng)舉辦小型“閱讀分享會”引發(fā)學生分享感悟的想法,促進學生思考,做到真正“扎根于內(nèi),拓展與外”的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李文亮.《傅雷家書》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Z1):86-88.
[2]蔣龍梅.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此論文為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高中生整本書閱讀方法和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9YQJK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