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永穎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校的德育工作遇到了許多的問題,包括: 未形成整體化科學化的德育體系和德育工作的主要群體的建設方面也存在著問題,學校德育工作遭遇了極大的挑戰(zhàn)。通過對遭遇的困境進行思考和分析,提出了以下提高德育工作的質(zhì)量和實效性的對策:學校德育的價值取向向“人本”轉(zhuǎn)變、創(chuàng)新德育模式、強化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做好教師的榜樣作用和拓寬德育渠道,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資源。
關鍵詞:德育工作;工作實效;對策
近年來隨著校園犯罪發(fā)生的增多,學校管理工作的面臨著更艱難的挑戰(zhàn)。德育工作的開展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基礎。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
1 學校德育工作的問題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通過對德育工作的改革,逐步尋找符合自身實際的德育工作之路。在這個過程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從中突顯了我國德育工作目前仍存在許多的問題,包括德育體系和德育隊伍兩方面的內(nèi)容。
1.1 未形成整體化科學化的德育體系
在我國德育工作中,很大程度上未構建好整體化科學化的德育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學校德育目標過高和脫離現(xiàn)實。我國德育工作中關于德育目標的側(cè)重點在于社會層面,更多地考慮按照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需要來確定,忽視個人德育的自主培養(yǎng)和學生的實際。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馮文全教授說過:“我國學校德育效果長期不如人意的原因總的看來是學校德育目標定的太高、太大,習慣制造學校德育的‘神話?!钡诙?、德育內(nèi)容存在脫離實際的情況。我國的德育工作的內(nèi)容很大程度上與學生個人身心發(fā)展水平和生活實際關系不大。在內(nèi)容的設置上往往是空泛、形式化,忽視個人道德的培養(yǎng)。第三、德育方法的單一、枯燥。由于選擇單一、缺少靈活性的方法,在德育過程中,注重德育的教學,而非德育的學習。同時專注于知識化的、灌輸式的方法,使得學生德育的學習過程中缺少思考和啟發(fā)。缺少自身的實踐,不利于問題的解決。第四、德育評價機制方面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在學校德育工作的評價中存在著在操作上過于追求量化的標準。這是導致德育工作實效不強的原因。同時存在量化的標準未能及時更新,用不適宜的標準去評價新的德育工作,最終導致結(jié)果的失效。另外,對于評價的選擇上面仍有大部分側(cè)重于終極性評價,注重結(jié)果,忽視過程的重要性,未能及時形成發(fā)展性評價模式。
1.2 德育工作的主要群體建設的問題
我國德育工作除了為構建整體化的體系外,在德育工作的主要群體的建設方面也存在著問題。第一、教師隊伍的問題。教師由于其在德育工作的中的重要作用,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群體之一,對于學生的德育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作用。許多教師由于沒能對德育工作引起重視,在對德育課程的教學存在形式化教條化的情況。另外,教師的師資力量也會影響到德育工作的實效。在師資力量薄弱地區(qū),有的教師身兼數(shù)職,并且教非所學情況尤為嚴重,更遑論設置專門的德育教師,因此思想品德課就變成了由其他課任老師兼職代上,最終影響到德育工作的實效。第二、學生群體的問題。隨著社會的逐步開放和新媒體的影響,學生接收到比以往更多的信息。在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尚未成熟的階段,未篩選未過濾的信息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認知和價值觀,使得學生形成錯誤的觀念和實施失范的行為,這將會給德育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影響德育工作實施的成效。例如近年來頻發(fā)的校園暴力事件,涉事群體的低齡化情況逐漸嚴重。另一方面,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也影響到德育工作的開展。近年來,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情況日益復雜,給學生帶來思想上的迷茫與困惑,嚴重的甚至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疾病,給班級德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困難。
2 提高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2.1 學校德育的價值取向向“人本”轉(zhuǎn)變
學生是學校德育工作中主體,是德育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從學生的實際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往往會忽視學生的需求,未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在德育活動中不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活動缺乏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通過對傳統(tǒng)德育工作理念的偏差進行分析,提高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首先在價值取向方面向“人本”轉(zhuǎn)變,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德育工作中認識到學生的地位,考慮到學生的需求,設置的德育內(nèi)容貼近學生,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時代的特征,使我們的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2 創(chuàng)新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創(chuàng)新德育模式,從創(chuàng)新德育課程、德育活動、德育的環(huán)境三個方面去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第一、創(chuàng)新德育課程,通過設置豐富的課程內(nèi)容,增添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和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內(nèi)容,而不是一律的采用不合時宜的材料。另外,學校通過設置屬于自己的校本課程,使得課程的內(nèi)容、方法和目標更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更具有實效性和針對性。第二、創(chuàng)新德育活動,增加互動。設置德育活動,需要考慮到學生的意見,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的參與性,讓活動能夠真正地達到良好互動,學生更愿意和樂意參與其中。最后通過師生對活動的反思和建議,使得活動的設計更具有針對性、系統(tǒng)性、多樣性、有效性。第三,優(yōu)化學校德育環(huán)境,給學生的德育學習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創(chuàng)新德育環(huán)境,首先在學校內(nèi)部環(huán)境方面,通過在學校宣傳欄、橫幅等方面去體現(xiàn)學校的人文教育作用。其次在學校的周邊環(huán)境上面,通過與社區(qū)的合作,保障周邊環(huán)境的建設,減少不良文化和不安全因素對德育工作的阻礙。最后,建立健康積極的校園輿論環(huán)境。通過建立屬于學校自己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關注學生的建議,形成良好和諧的氛圍,為德育工作取得實效打下基礎。
2.3 強化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做好教師的榜樣作用
在德育工作中,教師在學生的德育學習過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需要教師對于自身的素質(zhì)情況引起重視。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言行舉止、衣著打扮、品德情操、態(tài)度情感會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了部分教師時常不注意自身的禮儀規(guī)范,但是卻硬性要求學生要恪守良好德行,這有可能會帶給學生錯誤的觀念,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進行。因此教師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端正自己的認知和觀念,加強道德修養(yǎng),摒棄那些不合身份不合時宜的穿戴,粗魯?shù)退椎难孕?,這樣才能更好地給學生做好示范作用,才能教育和影響學生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同時,教師在行為方面也應該作為學生的表率。教師不僅要言傳,更重要還是要身教。
2.4 拓寬德育渠道,整合家庭和社會的資源
學校德育工作是逐步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各個方面,需要我們?nèi)ネ貙捛?,利用好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第一、發(fā)揮家庭在德育中的滲透功能。首先,家長的日常言行及表現(xiàn)出來的品德是孩子最初模仿的對象,對孩子的德育學習起著更直接的影響作用。因此,家長要樹立道德標桿作用,在言行舉止和道德行為方面,給孩子良好的示范和影響。其次,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孩子在身心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會很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的。假如家庭環(huán)境壓抑,父母經(jīng)常爭吵,忽視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不安,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更無法談提升孩子的道德水平。其次,成立家長委員會,由家長參與到學校的德育工作中來。家長通過加入家長委員會,可以給學校的德育工給予建議,更好地了解到孩子的情況,還可以監(jiān)督學校德育工作的進行。同時,學校通過科學地指導家長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學校德育工作的情況,使家長與學校達成共識,減少德育工作的阻礙,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第二、發(fā)揮社會的輻射作用。學校與社會的關系密切相關,因此在進行德育工作時要充分利用好社會資源,拓寬德育的渠道,提高德育的成效性。首先,在媒體方面,要利用好社會的媒介傳播的作用,為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便利和傳播德育工作的理念。其次是要利用好社區(qū)的資源。通過社區(qū)積極舉辦各種道德教育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為德育的學習增加渠道。例如,社區(qū)可以邀請專家和家長交流德育的問題,開辦德育類型的興趣班等??偠灾掠ぷ鞑荒茉傧襁^去的那樣閉門造車,而應向社會生活開放,主動關注,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有機的結(jié)合,互相促進,互享教育資源,通力合作,最終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德育工作的復雜性和系統(tǒng)性決定了提高德育工作實效不是一蹴而就的。通過對目前德育問題的分析,學校應當積極采取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在這個過程中,會面臨著種種機遇和挑戰(zhàn),這就需要學校和家庭、社會相互協(xié)調(diào),共同努力,齊心協(xié)力地參與德育工作的建設中去。
參考文獻:
[1] 秦巖.開放: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關鍵詞——杭州市下城區(qū)德育工作綜述(一)[J].中國德育,2017(03).
[2] 李德敏.新形勢下青少年德育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5(10).
[4] 代曉霞,陳渝.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對策和建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08).
[5] 吳錫龍.我們的德育實效性為何不高[N].中國教師報,2014-04-16(016).
[6] 由秀文.提高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4,16(02).
[7] 杜時忠,楊炎軒.德育實效的考察維度、現(xiàn)實狀況與提升策略[J].中國德育,2014(07).
(作者單位:廣東培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