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萍
【關鍵詞】 后進生;轉(zhuǎn)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063—01
一、案例
今年新接手了一個班,課間不是這個學生的鋼筆丟了,就是那個學生的零食被別人吃了,同學們還異口同聲地說,是小濤拿的。顯然在同學們的眼里小濤是劣跡斑斑。但我不能貿(mào)然處理,怕事實不清楚,冤枉了小濤,又怕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他拒不承認,我會束手無策,更怕傷害他的自尊心。于是,我私下里走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他以前就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同村的學生反映的事更是讓我大吃一驚:他曾經(jīng)翻墻入室偷了一部手機,父母感到無臉見人,把小濤打得皮開肉綻,他聲淚俱下地寫了保證書,保證如若再犯,剁掉手指頭。時至今日,他還是偷竊不斷。
分析:小濤偷竊的毛病由來已久,偷竊成習。其父母恨鐵不成鋼,為此抬不起頭,但他還是屢教不改。在別人眼里,他就是“小偷”、“慣犯”。久而久之,小濤與同學越來越疏遠,越來越自卑。
探因:什么原因致使十來歲就染上了這樣的惡習,且屢教不改?原來父親是孤兒,家境貧寒,小濤兒時沒有大人看護照料,見別人家小孩有好吃好玩的東西,總是哭鬧著要,父母只是嘆口氣。小濤幼小的心里充滿了渴望,沒有就去搶,搶不到就去偷。后來,雖然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逐漸好轉(zhuǎn),但是小濤的這種陋習卻無法改正。
思考:我必須救一救這個孩子!救一救這個家庭!必須改掉小濤的毛病。在調(diào)查的基礎上,我首先從樹立其自信心開始。運動會上,瘦弱的小濤在參加短跑時摔倒了,我扶著他,把他送到校醫(yī)室里。我摸著他的頭說:“疼不疼?我知道你已經(jīng)很努力了,你很想為班集體爭光,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是我們體會到了你是一個熱愛班集體的孩子。同學們說,是不是?”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小濤驚恐地望望我,又望望同學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我為小濤每周都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努力目標,讓他每天進步一點點。并動員班里的優(yōu)秀學生一起來幫助他,每取得一點進步,就適時給予鼓勵,讓他每時每刻都感受到進步的喜悅和同學的幫助,他的信心更足了。一學期后,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他小偷小摸的毛病再也沒有犯過,而且學習、品行都有了不小的進步。我堅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努力,一個全新的小濤就會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二、解決策略
1. 傾注愛心,調(diào)查分析?!皼]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泵恳粋€后進生,都有深深的自卑,對老師存有一種莫名的戒心。教師應該花時間,俯下身子去了解他們的情況,通過側(cè)面了解,正面接觸,掌握第一手資料,再分析其落后的真正原因,是先天不足還是后天不努力,或是環(huán)境影響、家庭變故?只有做到充分了解,認真分析,才能對癥下藥。
2. 創(chuàng)造時機,引入話題。在調(diào)查分析的基礎上,對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方案,但是,該怎樣付諸實施呢?我認為,談話時機的選擇十分重要。具體可以抓住三點:①時間的選擇;②地點的選擇;③內(nèi)容的選擇。時間的選擇,可以是初犯時趁熱打鐵,讓他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有時學生也容易產(chǎn)生逆反情緒,這時需要冷處理;也可以是其取得一點進步時,首先對他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對他表示祝賀,再巧妙地引到談話的內(nèi)容,這樣,學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地點的選擇,可以是課間、放學路上等。談話內(nèi)容的選擇,應貼近生活,如談談學校生活、家庭情況、同學關系以及將來打算等,這樣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
3. 認真聆聽,尋求突破。教育不是一味地說教,要想使談話真正起到教育引導作用,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教,更要耐心、認真地聆聽學生的肺腑之言。只有讓學生多講,教師多聽,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癥結所在。讓孩子傾訴,可以排遣內(nèi)心苦悶,也是一次自我啟發(fā)、自我教育的過程;教師認真傾聽,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進而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
4. 挖掘亮點,正面引導?!傲P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焙筮M生一直不受別人的重視,非常自卑。為此,我們要重塑他們的信心,要善于發(fā)現(xiàn),挖掘其身上的亮點。那么,怎樣才能找到他身上的亮點呢?①在學習上找,可以是某一次突出的表現(xiàn);②在興趣愛好上找,如球類、象棋等;③在為人處事上找;④在近期表現(xiàn)中找。找到優(yōu)點,適時給予肯定,讓其知道自己身上也有許多優(yōu)點。
5. 齊抓共管,形成合力。首先,讓優(yōu)秀學生去影響感化他們。其次,讓家長支持、配合,強化教育效果。最后,多用正面事例去影響、感化他們,讓家長、學校、社會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為學生的進步而努力。
總之,轉(zhuǎn)化后進生不僅是一種教育方法,更是一種教育藝術。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去探索,去實踐,就能找到適合于每一個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會讓每一個后進生都取得可喜的進步。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