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
【關鍵詞】 數學教學;估算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131—01
估算主要指的就是不精確的計算,通過各種估算的方法得出大致的結果。新課標指出:小學生要能夠結合具體的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的估算,體會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由此可見,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良好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目前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由于沒有領會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加之應試教育的影響,不重視估算教學,導致學生的估算意識淡薄。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呢?
一、目前小學數學估算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估算意識比較淡薄。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學生并不喜歡估算,因為有了精確計算,學生就可以準確地指導最終的結果,使得估算變得多此一舉。正因為沒有體會到估算的優(yōu)越性,他們的估算意識比較淡薄。
2.估算的方法不當。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估算的過程中沒有結合具體的情境和適當的單位進行估算。如某班96名學生去公園游玩,公園的門票是7元,問帶700元夠不夠買門票?假若將門票看作是10元,那么就會認為帶700元不夠。實際上,假若將96人看成是100人,那么帶700元是夠買門票的。因此,需要教師結合具體的情境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估算。
3.學生審題不清。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做了不少估算方面的訓練,但是在實際的問題中,學生就不知道如何審題。有的學生只有看到“估算”“大約”“估一估”等關鍵詞才知道應該運用估算。至于為什么要用估算、估算的意義等,學生并不了解。
二、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1.教給學生估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估算能力,就必須讓學生適當地掌握一些關于估算的基本知識以及估算的方法。通常情況下,學生估算都是運用四舍五入法來計算。比如421×557≈400×60=24000;31.7×10.1≈30×10=300。在教學“除法的估算”時,還應該省略除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然后得出相應的近似值,最后再取被除數的近似數。假若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字大于或者等于除數的最高位數,就應該將被除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用四舍五入法省略計算。假若最高位上的數字小于除數的最高位數字,就應該把被除數前面兩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最后進行計算。如,4794÷38≈5000÷40=125;5683÷59≈6000÷60=100。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教學,增強估算意識。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情況都是不需要精確答案的,只需要計算出大概的數字。但是很多學生一看到估算就習慣性地進行精確計算,很少有學生按照要求進行估算。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估算的意識,且不清楚估算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通過教學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就是改變學生對估算態(tài)度的一種有效方法。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比如,外出吃飯需要帶多少現金?準備舉辦一次班級燒烤活動需要花費多少錢?假若家長給100元,你可以去超市買到哪些東西等等。然后教師給學生展示出某超市一些商品的價格,學生很快就能估算出大約要花費多少錢。如此一來,學生認識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生的估算意識也能不斷增強。
3.發(fā)散學生思維,提高估算能力。估算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不恰當的估算方法會導致學生進入一定的估算誤區(qū)。比如,教師可能會認為估算只是簡單的一種計算形式,或者認為估算只是為了追求計算的速度,因此忽略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從而導致學生并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估算概念。由此可見,教師過于片面地教學并不能提升學生良好的估算能力,反而會讓學生對估算的概念比較模糊,不利于學生估算方法的獲取。比如,讓學生將1.25升的果汁平均分到幾個0.2升的杯子中,需要幾個杯子?對于這類型的題目,首先需要學生能夠區(qū)分題目的性質,假若前者要求過大的近似值,否則就裝不完飲料,應該采用進一法。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識進行估算,最終找到準確的估算方法。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