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史筆文心著華章——讀柯文輝先生《司馬遷》

      2019-10-11 12:42:34北京張德恒
      名作欣賞 2019年25期
      關鍵詞:太史公柯文漢武帝

      北京 張德恒

      柯文輝先生所著長篇歷史小說《司馬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年7 月版,本文下引此書,皆據(jù)此本,為清眉目,只注頁碼)初版于2006 年4 月,重印于2008 年7 月,這是一部并非廣為人知而實際思想價值、文學價值俱高的著作!全書凡十三章,共計五十八萬字,對太史公司馬遷的生平尤其是《史記》的創(chuàng)生歷程進行了沉郁頓挫、曲折跌宕的史詩般描述,揭示并展現(xiàn)了皇權與史權的激烈沖突與斗爭!本文不擬對此書的各章情節(jié)進行細致縷述,而是“沿波討源”,對該書的故事情節(jié)設置、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語言中富含的詩性精神、微言大義略做申述,冀以抉示作者的苦心,并為讀者閱讀此書提供參考。另外,本文還將在最后部分指出該書中存在的文字、內(nèi)容疏誤,以備修訂再版時進一步完善。

      情節(jié)設置與形象塑造

      筆者認為柯著《司馬遷》在總體情節(jié)設置上始終貫穿著皇權與史權激烈斗爭這一主線。皇權一方的代表人物當然是漢武帝,也還包括其爪牙杜周等人,他們在進行、維護其專制統(tǒng)治時,甚多丑行難以見天日,更不敢示之后人,于是竭力對其進行掩蓋,以維護自身正大光明之形象。質(zhì)言之,皇權一方表面冠冕堂皇,地位崇高,而心地卻極為陰暗,見不得人。史權一方的代表人物當然是司馬遷,也還包括其父司馬談以及書中涉及的游俠太公、韓仲子、任安、郭穰等人,他們是堅持正義、遭受打壓的一群人,他們的行為真正有益于國家人民,他們希望信史流傳以昭示后代,他們的結(jié)局多很悲慘。質(zhì)言之,史權一方艱辛備嘗,較之皇權一方,地位低卑,但是心底無私,正義光明。這兩種勢力或明或暗的激烈斗爭,縱貫全書,所有情節(jié)皆圍繞此展開。

      柯著《司馬遷》全書凡十三章,五十八萬字,盡管全書并非聯(lián)章而下(參下文),但是十三個篇章宛如十三幅連貫緊密的畫卷,氣勢磅礴、起伏跌宕地展呈在讀者眼前。而皇權與史權的沖突與激烈斗爭,則是這十三幅畫卷的靈魂。

      柯著《司馬遷》十三章中,主體故事構(gòu)架真實且與司馬遷密切相關的是第四章《歷險》(述司馬遷出使西南夷,史有明文)、第五章《廷辯》(述李陵案過程,以及司馬遷入獄經(jīng)過,此為太史公人生之轉(zhuǎn)捩)、第六章《宮刑》(事件真實,情節(jié)虛構(gòu))、第十一章《壯歌》(述戾太子事,并及任安之死,任安與司馬遷交游)、第十三章《余響》(述司馬遷死后之事,其中關于楊敞、楊惲者皆有史料依據(jù)),以上五章內(nèi)容多有史料為依托,它們實際構(gòu)成該書的堅硬骨骼。然而光有以上五章內(nèi)容是難以連貫成書的,其余各章的內(nèi)容便多有藝術的虛構(gòu),但是作者的虛構(gòu)無疑是有所思而為之。眾所周知,為歷史人物司馬遷作傳,首先面臨的便是傳主生平資料寡少的問題。誠如何西來在該書序言中所說:“由于有關司馬遷本人的資料有限,除了《太史公自序》《報任少卿書》《悲士不遇賦》《漢書·司馬遷傳》,就是星散在《史記》中的那些‘太史公曰’一類的論贊了,當然,還有他在選擇史料、敘述事件、評價人物中流露出的觀念和識斷?!保ㄐ蚨? 頁)在此情況下,倘若一味虛構(gòu),作為小說體裁,或許無可厚非,但是必然離傳主司馬遷之精神較遠,難以為太史公傳神寫照。作者顯然有感于此,有思于此,于是選擇以《史記》中相關內(nèi)容榫接太史公生平事跡的方法撰寫成文,同時將《史記》中體現(xiàn)的司馬遷之思想、精神融注小說中,這樣做,雖然在具體情節(jié)設置中仍難免虛構(gòu),但是這種虛構(gòu)符合藝術的真實,合理合情。而且,也唯有這樣做才能最大限度還原、展呈司馬遷修史之歷程,以及反映修史過程中皇權與史權的激烈斗爭。

      作者在該書《附錄·司馬遷的生年》中表示認同李長之先生對司馬遷生年的考定,認為司馬遷生于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后元二年(前87),享年四十八歲。(第722—725 頁)書中與司馬遷年齡相關之情節(jié)即據(jù)此展開,如第十章《宦?!分性啤澳鞘鞘畾q前后,他(恒案:指司馬遷)還沒有到長安拜孔安國為師”(第523 頁),此與李長之所考“班固說:‘司馬遷亦從安國問故。’按王國維的考證,孔安國大概在元光、元朔間為博士。元朔三年是公元前一二七年,如果司馬遷生于前一三五年,則‘十歲誦古文’正符合”完全吻合,等等。再如柯著《司馬遷》第五章《廷辯》在敘述李陵與匈奴交戰(zhàn)時云“漢兵在昨夜走出蘆葦谷,來到南山(作者原注:據(jù)李長之先生考訂是阿爾泰山之陰)”(第240 頁),李長之所考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第五章第五節(jié)《李陵案的原委》,原文是“當是阿爾泰山的一部分”。據(jù)此,足見作者受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濡染之深。在筆者看來,柯先生所著《司馬遷》與李長之先生《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多有暗合之處,二者一為文學創(chuàng)作,一為學術研究,但無疑均對司馬遷及《史記》之真精神多有抉示。筆者認為,柯著之與李書的多處暗合,無論是作者的有意為之抑或是潛移默化自然而然,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司馬遷》一書虛構(gòu)部分的真實性。以下試舉例以說明之。

      第一,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第七章第十一節(jié)《司馬遷之民間精神》重點論述了司馬遷對游俠的認同和稱道。李書云:“游俠根本是社會上的一種下層組織,也就是現(xiàn)在的所謂流氓,可是司馬遷十分加以稱道。他說:‘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且緩急人之所時有也?!薄坝蝹b的紀律和信條,他是清楚的,這就是行果諾誠,赴士困危,不怕死,卻又不矜伐。而且他們雖有勢力,但不聚斂,也不欺弱者。尤其難得的,是他們同樣有品德的鍛煉,修行砥名,廉潔退讓,這是比朝廷中那般偽君子像公孫弘等,高出萬萬的。所以就是觸犯當時刀筆吏的法律,不合乎偽君子的‘正義’,司馬遷對他們也仍然在原諒著了!”柯著《司馬遷》從始至終皆以游俠貫穿其中,可以說,游俠既對司馬遷的思想有所觸動、影響,更為司馬遷之修史提供了無盡助力??轮端抉R遷》中寫到西漢著名游俠郭解,雖然內(nèi)容不多,但對司馬遷內(nèi)心有強烈震撼。而作者虛構(gòu)的郭解之友東方撲,則與司馬遷父子兩代結(jié)交,他不僅在郭解被處決后貌似盜走郭解人頭,而且在任安即將被處決時救走了任安之子,尤其是,小說中提到,他在年輕時曾經(jīng)制服過虛驕自大的漢武帝,此情節(jié)頗具隱喻意味,而最為重要的是,司馬遷在慘遭宮刑之后,就是在東方撲的家中最終完成了《太史公書》的創(chuàng)作,至于東方撲的徒弟韓仲子,乃至徒孫韓小仲,則皆為富有俠義精神之人,俱可視作游俠。從以上所述來看,司馬遷之能著成《太史公書》,無論在身心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深受游俠的激勵、幫助、護持,倘若沒有游俠的參與,從小說情節(jié)來看,司馬遷是斷然無法完成《史記》的。這種情節(jié)的設置,體現(xiàn)出作者柯文輝對司馬遷思想體悟之深,正是在此基礎上,他才會選擇以游俠切入其創(chuàng)作,并使游俠在《史記》創(chuàng)作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第二,李書在《司馬遷之民間精神》一節(jié)提及:“司馬遷雖因為儒家的教育之故,講縉紳先生的趣味,講雅,可是他骨子里的精神是平民的。他對于皇帝吧,每每赤裸裸地把他們的外衣剝掉,而極盡諷刺之能事,寫他們的怒,寫他們的偏私,寫他們的愚,寫他們的好笑。對于官僚呢,他尤其在揶揄著,挖苦著。種種裝模作樣的人,如張湯,如公孫弘,如袁盎,在他看得一文不值。反之,在平民方面,他卻極端禮贊著,向往著,用盡了他那極其熟悉而親切之筆描繪著?!笨轮端抉R遷》亦是一部遵循著太史公著史精神“貶天子,退諸侯”的作品,在柯著中,漢武帝既被刻畫為一個極端聰明無所不被洞察的狡猾奸雄,同時又被描繪為一個備受愚弄、倍受鄙夷的丑類。而漢武帝之爪牙杜周則既被描述成一個脅肩諂笑、曲意侍主的奴才小人,又被描述成一個狡黠多端、偽飾殘酷的惡人。至于李廣利之借助裙帶關系逢迎主上而愚蠢豪橫,霍光之怯懦隱忍、唯命是從,乃至司馬遷女婿楊敞之無能而仰慕權貴,他們均是司馬遷著史之阻力,或者至少不是助力,他們也都是柯文輝刻意鞭笞的對象。這些地方,正體現(xiàn)出柯著與太史公著史精神之一致。以上所述兩例,無論是對柯著情節(jié)的設置,抑或人物形象的塑造,皆起到極其關鍵之作用。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柯文輝所著《司馬遷》在情節(jié)設置上與李長之書截然相異的例子。如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第五章第六節(jié)《兩個英雄的晚年》中論漢武帝云:“武帝的長處是聰明、決斷,而且守法。他的妹妹隆慮公主之子昭平君犯了法,終于定了死罪,他說:‘發(fā)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女弟)故而誣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廟乎?又下負萬民!’(《漢書·東方朔傳》)所以就在悲哀不能自止之中而行法了?!睋?jù)此可知,李長之先生將漢武帝依法處決外甥(也是女婿)昭平君作為其“守法”的例證了。柯文輝所著《司馬遷》也寫到了漢武帝處置昭平君一事,但卻并未以之作為漢武帝“守法”之事例,而是著重突顯了主人公司馬遷的秉公進諫,不惜性命,并從中顯露出武帝虛偽、矯飾、干癟、奸詐的內(nèi)心。在柯著《司馬遷》中,作者巧借昭平君案對漢武帝和司馬遷進行了深度的刻畫。在司馬遷,昭平君無辜殺害的牛小卿正是其深陷詔獄時的弟子,其父獄卒牛大眼對司馬遷多有關照,而同時,牛大眼也是司馬遷腐刑的執(zhí)行者。在漢武帝,昭平君既是其妹妹之子,亦即其外甥,亦是其女婿,親上加親。在小說中,漢武帝原本并無處決昭平君之意,作為中書令的刑余之人,司馬遷也未敢堅持武帝奉法而為,而是明哲保身巧言應對。但是,當牛大眼將昭平君殺害牛小卿之事哭訴于司馬遷,司馬遷終于還是忍不住進宮直言進諫,最終“逼迫”漢武帝依照漢高祖劉邦之《約法三章》將昭平君處決。在司馬遷,這是最終完成了一個杰出史官人格之淬煉,對此,作者有明確認識:“一場軒然大波使太史公進入成熟的境地。人生、史學、文學都是復雜的,單一音符構(gòu)不成高級的藝術。”(第531 頁)在漢武帝,則是再一次展現(xiàn)了其內(nèi)心的空虛,以及狡詐、陰鷙的本性,如其接受司馬遷勸諫決定處決昭平君后,卻對司馬遷說:“朕要殺昭平君乃既定之決策,與你進諫無關。所見偶同,只是巧合。此事不許聲張,不得記入史冊,違旨……哼!”(第528 頁)這幾句言語深度刻畫了漢武帝陰險狡黠的性格,同時,“不得記入史冊”一語,更表現(xiàn)出其對司馬遷建議的屈從,實際不是對司馬遷所諫之認可,而是畏懼司馬遷的千秋史筆,不許司馬遷將此事記入史冊,甚至以“違旨”則死來要挾司馬遷,這體現(xiàn)出皇權與史權的尖銳矛盾。作者以此數(shù)句極為簡練地表達了極為豐富的意涵,以少總多,值得反復體味。由以上所述可見,盡管在對待漢武帝處置昭平君一案的評價上,李長之書與柯著截然相反,但是可以說,二者相反相成!柯著中以漢武帝對司馬遷之要挾,迫其封口來掩蓋昭平君案之“真實”,正是使李書做出如上判斷之根源。毋寧說,柯著是在深入理解李書的基礎上,根據(jù)小說情節(jié)及刻畫人物之需要,尤其是表達作者思想之需要進行了藝術的加工,而這種加工具有很大的真實性,因為它符合漢武帝的性格特征。

      通過以上述略不難見出,文學作品《司馬遷》與學術經(jīng)典《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在大觀念上或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皆可彼此印證,這就保證了《司馬遷》一書藝術的真實性,盡管其中的情節(jié)設置難免虛構(gòu)成分,但是作者對該書情節(jié)的虛構(gòu)符合司馬遷著史之精神,因此它是文學的、藝術的,同時也具有歷史尤其是精神的真實性。

      作者在進行人物形象塑造時,心中有明確的標尺,正如其在《代后記》中所作自述:“東方翁、郭解,是司馬遷向往游俠的種子。方正迂保留我國義士舍生取義的氣質(zhì)。韓仲子介乎上述兩種人之間,又多些李廣式的行伍氣,用來對比襯托李廣利、李緒之流。郭穰是在朝的方正迂,更接近司馬談,是未長成型的太史公袖珍本。楊敞仰慕霍光式人物,庸懦善良。書兒似在是(恒按:應為“是在”)郭穰、白鳳之間,膽略過之,文采武藝不及。蘇武、李陵、司馬遷——立德立功立言三類悲劇角色。仲子、正迂、牛大眼——促成史記誕生的真、善、美?!保ǖ?35 頁)柯著《司馬遷》在進行人物形象描寫時多有神來之筆、經(jīng)典段落,茲迻錄數(shù)段原文并略加點評,以窺作者塑造、刻畫人物形象之匠心。

      作者刻畫漢武帝之形神:“自十七歲登基,主宰大漢天下五十三年的武帝,半跽半躺在龍榻上,積之有年的酒、色、病、氣,使得他曾經(jīng)是豐腴的兩腮漸漸蠟黃,嘴唇蒼白中夾著青灰,隆準、廣頤也更加突出,那微鎖的粗眉顯得兀傲、鎮(zhèn)定,深眼窩中的雙眼半閉著,一團陰幽的思慮,在他的魚尾紋四周和唇邊飄忽,瞬息百變,難以預測?!保ǖ?—5 頁)“皇帝的顎下神經(jīng)突突地跳了兩下,他將散開的卷子往書稿堆上一扔,又抽出一卷審視著。大概有一股無形的涼氣侵入他的肌膚,他下意識地將蓋在腹下的狐皮褥子拉到前心,挺起上身,幽鷙的雙目驀然一睜,兩道和他那衰病之身不相稱的冷光向朝官們掃了一眼。于是文武兩班一齊垂手肅立,噤若寒蟬?!保ǖ? 頁)陰鷙、幽暗、傲岸、凝重、殘酷的漢武帝形象,仿佛一具浮雕被作者一刀刀刻畫出來,用詞準確精練,筆筆傳神,刀刀切中肯綮。

      作者描寫白鳳的形象氣質(zhì):“身材不比健碩的西域美女矮,除去朱唇和粉紅的雙頰,全身宛若一條雪鑄的火苗,鳳翅冠,魚鱗鎖子甲,白戰(zhàn)裙,白大氅上繡著乳白飛鳳,麂皮白靴,鑲百金劍鞘,七寶劍柄上的白絲流蘇,真像面粉塑的一般。鳳眼、修眉、長睫毛,口角帶著一點揶揄誰的表情,華貴的舉止也脫不了任性,嬌稚里夾雜著聰明與單純?!保ǖ?21—122 頁)這個經(jīng)典的形象描寫并不亞于《紅樓夢》中對剛出場的王熙鳳之描繪,作者一支筆將白鳳的美麗、尚武、任性、嬌稚、聰明、單純鮮明寫出,而“全身宛若一條雪鑄的火苗”的比喻更是極富詩意,令人經(jīng)久難忘!

      作者表現(xiàn)任安臨刑之際視死如歸的雄烈氣概:“任安走到司馬遷放在地上的酒葫蘆跟前,雙膝下跪,咬定葫蘆嘴,挺身立起,沉著地走近鍘刀,每行兩步,便一仰脖子,咕嘟咕嘟吞下一口酒。當他躺倒在鍘刀下的時候,葫蘆也沒有松口,澄碧的酒泉從他烏紫的唇邊汩汩涌出……”(第607 頁)

      作者借助書中虛構(gòu)的司馬遷之女“書兒”之眼,展現(xiàn)酷刑后的司馬遷在《太史公書》行將著成時的形象:“從簾縫朝里望去,父親正襟危坐,燈火在他半邊臉上躍動,紅黑對峙,輪廓凸出。抄家后的瘦損,使眼窩凹陷,上眼泡僅在眉棱骨下露出五分之一,其余變豎為橫,睫毛離眉的殘影兒很近,顯得既嚴正,又慈憫寬容。唇緊緊閉攏,鼻溝紋更有棱角。”(第687 頁)這個描寫將跌遭大難后的司馬遷一心著史之堅毅堅強完美展呈出來,而描寫之細致恍若是作者對著活生生的太史公進行工筆細描。

      柯著《司馬遷》中如上舉之刻畫人物形象的經(jīng)典段落尚多,對人物形象之刻畫當然也不僅僅局限于對人外形、行動之描寫,此處不再例舉相關內(nèi)容,然而,即使從以上所舉數(shù)例,已足見作者對所寫之人體悟之深刻,亦足見作者筆力之準確細膩,表現(xiàn)力之卓絕超拔。

      詩性精神與微言大義

      作者在《代后記》中自述,寫作《司馬遷》一書,“有詩情激蕩于胸臆,句子競奔腕底”(第732 頁),又云:“司馬遷、武帝、方正迂的心理獨白用無韻而節(jié)奏強烈的詩意散文,每句音步大致相等,樂感鏗鏘、形式靠近莎劇,更擁抱生活,不給人以假嗓唱高八度那樣背離真實?!保ǖ?35 頁)如此的情感、如是的語句安排,再加上作者對司馬遷其人其書乃至自己數(shù)十年的人生感悟,于是令《司馬遷》一書中充溢激蕩著強烈恢宏的詩性精神。

      《司馬遷》一書的詩性精神緊緊圍繞發(fā)憤著史這一中心線索展現(xiàn),譬如第八章《殺廟》,在寫完韓仲子拼死斬殺惡吏,拯救司馬遷于虎口之后,作者讓韓仲子說了如下一段話:“今晚你拾到這條性命,侄女會助你一臂之力,孩子是熱腸人!兄弟讀書多過俺百倍,本來用不著俺提醒。何為大丈夫?俺以為是:在別人活不下去的惡劣環(huán)境中不失人格地活著;在天才蠢才都無所作為的時刻做出成績。你有和萬世子孫抵掌而談的大手筆。刑辱杜絕了你治國安邦之路,對皇上已無所求。弟妹謝世,你少了人世溫情,也少了治家產(chǎn)等身外之累。災難毀你又成全獨一無二的福人。當公卿爛為糞土之日,正是你精光彪炳之時。兄弟別再胡思亂想,振奮起來?!保ǖ?37 頁)這段話不啻是為司馬遷客觀分析其著史的各種“優(yōu)勢”,慶幸中有血淚,絕望中論堅守,洋溢著濃重的詩性精神。就在韓仲子說完以上這段話并毅然以自殺的方式保護司馬遷后,作者滿懷激動地寫道:“新生的太史公悲悼亡友的哀聲,正好是《史記》精神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大哭。仲子、太公、老太史公、司馬夫人、生者、未生者、死者、賢者、不肖者、酷吏、暴君,在為《太史公書》的催生上,似乎有什么君子協(xié)定,非常默契地從不同角度推波助瀾,共同雕塑著司馬遷這個幸福的不幸者,不幸的幸福人。這支合唱以公正的不公正與不公正的公正為對位法,除了太史公揮舞巨筆,誰能立在珠峰之巔,以江河為管弦,以時間的流逝為協(xié)奏,來指揮這偉大的合唱呢?”(第439 頁)這既可以看作是司馬遷內(nèi)心的獨白,又可以視作是千載下的作者對司馬遷歷盡劫難、憤然著史的激情禮贊!再譬如作者寫司馬遷著史之際的情形:“每到靈感激蕩筆不暇書時,他或狂歌不休,或淚濕襟袖,悲人自悲,為自人生高峰淪入地獄的傳主傾吐不平,為默默屠狗守城舍生取義的壯舉而擲筆徘徊,向蒼天發(fā)出許多疑問……”(第448 頁)慷慨沉雄,一唱三嘆。寫受傷的“小黃驃”給司馬遷之感受:“他模糊地感到它身上的創(chuàng)傷,正是坎坷生涯寫成的‘列傳’。那眸子里雖然乏神卻親切,充滿著信賴。司馬遷的肩頭放了無形的重荷,怎忍心拂逆它的企望?同是零余的殘生!”(第460 頁)如泣如訴,凄楚溫暖,最末一句,下筆鎮(zhèn)紙!又譬如作者寫歷盡苦難的刑余之人太史公深夜舞劍:“他抓起長劍,唰的一聲抽出,將鯊皮劍鞘扔在石上。這是古代巨匠鑄造出來的稀世之寶,柄上鑲嵌著三圈珠花,珠子發(fā)黃,失去了往昔的亮澤,似乎還殘留著老友鐵手的余溫。那藍瑩瑩的劍脊前部,七顆金星被磨得锃亮,兩鍔銀光四射,寒氣森森。它本身就是一條熱汗、壯懷、幻想的小河,由無數(shù)瑰麗神秘的浪花編織而成。在入獄之前,劍與筆都是他寄托素志的知己。每當深宵,蕓窗月落,萬物入眠,他在院中舞劍一回,倦意全消,回到燈前,抓起筆來用桿子輕輕擊節(jié)哼上一段《楚辭》。于是,神馳天外,心接萬象,那呼吸是何等的酣暢?。 保ǖ?18 頁)這段話讓我們看到憤而著史的司馬遷,其內(nèi)心沖蕩著何等澎湃的豪情!《史記》的雄深雅健,正是由于太史公本人的雄深雅健,“抓起長劍”“抓起筆來”,是二而一,形神不二,在此,作者對司馬遷其人其書的認識實已融為一體——《太史公書》之精神即是太史公之精神!

      總之,在柯著《司馬遷》中,沉郁濃重的詩性精神氤氳書中,琳瑯爛漫,激人遐思,發(fā)人感慨,使人不自覺地置身于作者的千年浩嘆之中。濃郁激蕩的詩性精神之于《司馬遷》一書,真如“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般,它既是全書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對鑿通古今、視通千載的藝術升華。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柯著《司馬遷》正是一首反映杰出史家創(chuàng)作“絕唱”之歷程的無韻史詩!

      《史記》祖構(gòu)《春秋》,是一部充滿“微言大義”之書,閱讀《史記》,必須將其中的很多情節(jié)前后顧盼、彼此印證,才能體察出作者遣詞造句之微義,譬如《夏本紀》中載“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祀。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孝武本紀》則云“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兩者比照閱讀,不難發(fā)現(xiàn),依司馬遷之意,帝王事鬼神之淫祀,乃是國家衰亡、諸侯叛亂之兆。在此,司馬遷巧借夏王孔甲以譏刺鞭笞漢武帝。再譬如《周本紀》中載“(周武王)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彊抱其樂器而奔周”,《儒林列傳》則云“陳涉之王也,而魯諸儒持孔氏之禮器往歸陳王。于是孔甲為陳涉博士,卒與涉俱死”,兩者比照閱讀,不難發(fā)現(xiàn),依司馬遷之意,禮樂之器所在的一方即具有權力合法性,失去禮器樂器,便意味著失去王權合法性?!妒酚洝分蓄愃评硬簧伲?,它們都是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成果,它們彼此顧盼、相映生輝,使《史記》充滿著微言大義,耐人咀嚼。

      柯文輝所著《司馬遷》雖是一部小說作品,但是其中也多有微言大義在焉,是書中的不少內(nèi)容,表面所述雖為具體人事,但實際可作“通鑒”觀,充滿著微言大義,耐人咀嚼。譬如作者在第二章《晨帆》中如此描述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的狀況:“這是一個近乎神話的盛世,外強中干,危機四伏。雄略的總導演劉徹,才華沒有用到國計民生上去,他的自我崇拜,好大喜功,縱橫捭闔地玩弄權術,都達到極至(恒按:應為“致”)。他本人就上承楚文化的浪漫主義精神,能寫出皇帝行列中第一流的好辭賦。好色、好貨、好擴張疆土、好神仙的皇帝職業(yè)病,守法與殘忍,糾纏在一起。委屈了不拘常調(diào)的一代風流人物,在半個世紀中演出了冗長重復乏味的第八流劇本。既推動著時代,又辜負了時代。左手走出屎棋,右手下出高招兒??蓱z費盡千辛萬苦,把大量社會財富與百姓一點可憐的生產(chǎn)積極性,全部投入皇帝欲望的血盆大口。劉徹是不把自己徹底弄臭就決不罷休,國庫越空,粉飾升平的歌舞越狂熱。留給后代浩嘆的內(nèi)容是神奇而又黯淡!”(第62 頁)這一段固然是對漢武帝的激烈批判,但同時更是對歷史上一切私心私欲強烈的封建君王之鞭撻,即使這些統(tǒng)治者如劉徹一樣塑造了一個表面近乎“神話的盛世”,其虛驕自大、荒淫無恥之本性,其委曲、毀滅人才之惡行,其搜刮民脂民膏以滿足己欲之殘酷,也決然不能因之抵消,更不能美化!再如作者借漢武帝之口對歷代史書偽飾之揭示:“實言告卿:皇帝乃被寵壞之凡夫,把史冊圣賢之主想得過好是讀書人寄望所在,朕不信傳聞,未便指破。堯在位九十五秋,舜三十娶堯女,觀察二十年,攝政二十八春,守堯孝三歲,登極六十一,在朝三十九年而禪禹,何必延宕至百歲再交璽?。坑砣舨徽虅荼茖m,舜何以去巡守蒼梧,重病駕崩之日,娥皇女英皆未隨行奉侍?想系慘遭放逐,史官諱言,未能自圓矛盾,善讀古史者疑竇叢生。夏桀、紂王或荒暴無道,安知不是成湯周武王篡奪天下,夸大亡國者之失,久訛成真,后世但信筆錄,無人證其真?zhèn)巍G湮恼虏蛔屪笄鹈?,寫高皇帝豁然大度,又似市井無賴。張良、韓信、彭越、英布早年不反,打下江山,偏要造反,一一被殺,張良餓死。功高震主,功即是過。卿有幸遇朕識才,得以成書;又不幸遇朕,書毀人滅。后世不見史料,生時或可考,亡年亡地成了萬古大疑案。舉世滔滔,僅你知我知,可怪耶?可笑耶?可悲耶?誰與評議?”(第662—663 頁)以上這段話不啻揭穿了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丑惡陰毒之本質(zhì),即便上古明王堯舜禹成湯周武亦所不免,作者筆力千鈞,驅(qū)使史事如運諸掌,深微之見,體現(xiàn)出卓絕的識力,而借助漢武帝之口道出,則自然而然,益顯真實。至于漢武帝所表露的終將毀滅《史記》,殺戮司馬遷,則體現(xiàn)出封建專制者對輿論之畏懼,盡管他們也未嘗不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但是他們?nèi)砸M一切可能、無所不用其極地去毀滅相關人證書證,以掩飾其奸詐陰毒之真面,費盡心機,用心險惡。作者借漢武帝之口以彰顯封建專制者的罪惡,字字入木,令人驚悚,激人猛醒!又如作者寫漢武帝對司馬遷其人其書存滅之認識:“多少無言之痛皆在無奈何三字中!讓卿人書俱存是圣君,朕想那樣做,無自信,做不到;書在人亡,其實書在人即不朽,血肉之軀,無人不亡,此中上之策,弊在不知文字妙處,是為愚君;人在書亡為中下策,時時防之如虎,唯恐重寫傳世。以卿年事精力,尚能辦到。人書俱亡,又不落殺賢者之惡名,是巧偽之舉。朕一世以英雄自許,史書無害于社稷,今日必行下下策,只恨書非朕所著,忌才害才膽怯,朕不得不全輸與歷史,也就是敗于史家之筆!”(第663 頁)這一段將一個色厲內(nèi)荏、外強中干的封建專制者害怕遺臭萬年的虛弱內(nèi)心和盤托出,盡管漢武帝還在故作自信乃至自負地說著“以英雄自許”,但是面對司馬遷,面對千秋史筆,其內(nèi)心是極度懦弱、不自信的,而這正是一切封建專制者本性使然。質(zhì)言之,以上所舉三例,其實都可以視作一種“通鑒”,而不必局限在西漢武帝之世、西漢武帝之人,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將其卓絕的史識滲透其中,使這些文字充滿著經(jīng)久不滅的輝光,能夠令讀者產(chǎn)生持久的精神震蕩,意味無窮。

      在筆者看來,柯著《司馬遷》中貫通百代、視通今古的“微言大義”至關重要,有此“微言大義”,則柯著之意義并不局限于司馬遷其人其書,而是具有“給人類的遺囑”(第552 頁)之意味,無此“微言大義”,則柯著只是文學性較高的小說,思想之深度和廣度會顯得薄弱。

      成書歷程、疏誤及其他

      據(jù)作者《代后記》中自述:“這部小說的寫作為時約五個月。從動念到草擬這篇札記,前后竟達二十年”(第730 頁),各章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九八七年十月,借住在大慧寺友人梁智開弟找的小屋,約在二十天內(nèi)草成《出獄》《焚史》《殺廟》《宦?!匪恼?。接著在南京古林公園南邊小土山上寫完《晨帆》?!保ǖ?30 頁)“一九八八年春,智開弟慷慨讓出孩子住的房屋,勸我安心筆耕。得以續(xù)寫成《歷險》《騾魂》《郎中》的下段。因為無法解答漢武帝用什么方法讓司馬遷死得不留只字史料,只好擱筆。以上手稿全存放于好友李少文兄家,迅速忘記了,手邊僅有個復印稿,改得自己也難辨認?!保ǖ?31 頁)“次年春節(jié)陸陸續(xù)續(xù)寫完全書,反復審讀,深感乏味。處于對自己絕望的心情,把稿子一卷卷地燒去,決心拋開力不勝任的工作?!保ǖ?31 頁)“一九九四年偶住天壇……我草完《郎中》前半章,無奈積習難改,又擱下了?!保ǖ?31 頁)“一九九八年春天,我蟄居在墨爾本郊區(qū),與當?shù)鼐用裾Z言不通,很少借到合乎胃口的名著,閑極無聊,每晚十時,外孫小蹄子小尾巴入夢,萬籟俱寂,多年難題,迎刃而解。便用二十多個長夜,寫出《廷辯》《璧沉》《尾聲》(恒按:小說中作《余響》)。遷到維多利亞學院附近,兒子兒媳白天上班,我把自己鎖在屋內(nèi),草出《宮刑》?!保ǖ?31 頁)外訪一周后,“回到兒子寓所,順利地寫了《壯歌》”(第732 頁)。觀此,則作者于太史公所注入之心力之大。

      不可否認,如上所述,由于作者撰著此書并非聯(lián)章而下,而是在各章完成后再將其連綴一處,故此書在情節(jié)上,有些地方銜接薄弱,需要在閱讀時瞻前顧后才能在頭腦中產(chǎn)生連貫、清晰的印象。然而,筆者認為作者筆下濃烈澎湃的情感驚濤足可沖淡讀者對若干細節(jié)的“錙銖必較”,書中情節(jié)設置是巧妙的,人物形象是飽滿的,更何況,該書目錄中對每章主要內(nèi)容的提示以及《代后記》中對成書歷程的交代已經(jīng)起到彌縫之作用,各部分之間彼此輝映互彰,又互有趨避,正似《太史公書》之“互見法”。

      此處,附帶記下筆者閱讀時發(fā)現(xiàn)的若干處缺字、誤字、訛字、衍字以及標點疏誤,以備再版修訂之參考。第4 頁,“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送客之前缺“衰蘭”二字;第62 頁,“極至”,當作“極致”;第101 頁,“夫乏駕之馬”,“乏”當作“泛”;第132頁,“當爐女”,“爐”當作“壚”;第195 頁,“管豁”,當作“管轄”;第198 頁,“游閭闔”,當作“游閶闔”;第208 頁,“下巴伸過足塵三寸,抵著胸口”,“足塵”或為“足尖”之誤,但作“足尖”與下文“抵著胸口”不合,或為“嘴唇”之誤耶?第221 頁,“但李夫人得罪不起嗎”,依前后語境,當作“但李夫人得罪得起嗎”;第223 頁,“大巧著拙”,“著”當作“若”;第241 頁,“單人踹營死沖”,“踹”當作“闖”;第267 頁,“恭喜禁小哥”,“小”當作“子”;第268 頁,“邊寨小鎮(zhèn)”,“寨”當作“塞”;第346 頁,“當爐市井”,“爐”當作“壚”;第347 頁,“六成男聲”,“六”當作“變”;第397 頁,“想像”,當作“想象”;第399 頁,“易有太極,足生兩儀”,“足”當作“是”;第402 頁,“白金”,當作“百金”;第412 頁,“太公忠告訴司馬遷”,“訴”字衍;第416 頁,“向太史一揚”,當作“向太史公一揚”;第423 頁,“故天降大任”,當作“故天將降大任”;第425 頁,“四海飄篷”,“篷”當作“蓬”;第444 頁,“弩劣之材”,“弩”當作“駑”;第451 頁,“一架看不見的古琴”,古琴前的量詞,一般用“張”或“床”;第458 頁,“觀卦第六十四爻:‘觀中之光’”,當作“觀卦之六四爻辭:‘觀國之光’”;第459 頁,“他傷殘的耳朵”,“他”當作“它”;第473 頁,“佳人再難得”,當作“佳人難再得”;第476 頁,“創(chuàng)作的冗奮期一過”,“冗”當作“亢”;第483 頁,“《北國有佳人》”,“國”當作“方”;第508、511、527、530 頁,“夷安公主”,“安”當作“平”;第525 頁,“為江山、”,頓號“、”當作逗號“,”;第602 頁,“還有文章住書里添”,“住”當作“往”;第697 頁,“項藉”,當作“項籍”;第711 頁,“徜不”,當作“倘不”;第712 頁,“問眾公卿何處置”,“何”前缺“如”字;第726 頁,“何文輝”,“何”當作“柯”。另外,書中有三處敘述似不準確,第4 頁“半跽半躺在龍榻上”,“半跽”的動作猶“跪著”,“半跽半躺”是無法完成的動作;第62 頁注釋1,作者引錄《漢書》文字在“相如”之后加括號云“也還應當包括班固自己”,誤!作者引錄的這段《漢書》文字,所述重點是漢武帝時期得人之盛(“漢之得人,于茲為盛”),不是說整個漢代之得人,作者誤解文意,所加括號及括號中語,無的放矢;第5 頁、第200 頁,兩次敘及飛將軍李廣之死,但是彼此矛盾,前者謂李廣被敵兵包圍自刎,后者則嚴格依據(jù)《史記·李將軍列傳》謂李廣不愿向刀筆吏乞憐而自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周素子在一篇記述柯文輝的文章中敘及:“柯文輝在打成‘右派’后,夫妻離異,數(shù)十年孑然一身,他有子女各一,均隨著他住京。后來女兒出國赴澳洲。他的經(jīng)濟情況是以工資度日,生活也很儉樸,但他卻能調(diào)動大筆錢財接濟朋友。嘉興吳藕汀先生,以近九十的高齡,蟄居于浙江湖州南潯,其道德學問當今鮮匹,有《詞名索引》行世,目前又有巨著《詞調(diào)名辭典》正待出版,于詩詞、書畫造詣均屬上品,但生活艱難,景況蕭條。柯文輝自結(jié)識藕老后,對藕老極為推崇、禮遇,每南下,必拜訪其南潯‘畫牛室’,時時予以接濟,一九九二年間曾資助給藕老以萬元,說這是他讓友人向藕老買畫之資。”周氏的以上記述,不僅和柯著《司馬遷》之《代后記》中部分內(nèi)容可以相參,而且由此可見柯文輝是一個雖歷坎坷艱辛卻能“固窮”并且愛才、慷慨之人。而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特辟專節(jié)對太史公之“好奇與愛才”進行揭示。據(jù)此可說,由坎壈、愛才之柯文輝寫坎壈、愛才之司馬遷,則作者與作品主人公在人生體悟、思想境界上必能高度一致,這當亦是柯著《司馬遷》極為成功的重要原因。著名學者蘇淵雷先生以“蕭條異代真知己”激贊柯文輝所著《司馬遷》,可謂知言!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柯文輝先生所著《司馬遷》是一部以皇權與史權之激烈沖突斗爭為主線,并據(jù)此以設置情節(jié)、安排人物,它是對《史記》成書歷程的一種文學性、藝術化探索,同時也凝注著作者對太史公其人其書的深刻認知與理解??挛妮x先生所著《司馬遷》中融注著磅礴充沛的詩性精神,不僅提升了該書的文學價值,更增加了人物的悲劇色彩,書中的詩性精神是作者對太史公其人其書的激情禮贊??挛妮x先生所著《司馬遷》亦滲透了作者深入思考歷史的識見、感悟,這些識見、感悟表呈于書中,使該書多處具有“微言大義”,思想內(nèi)涵深邃,需要讀者反復體味,深長思之??轮端抉R遷》雖亦略有??笔枵`,但是大醇小疵,瑕不掩瑜??轮端抉R遷》之成功,亦有賴于作者與作品主人公在精神境界上的高度契合。

      ①恒案:李長之對司馬遷生年的考證見諸其所著《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第一章《司馬遷及其時代精神》之附錄。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15—18 頁。

      ②③⑤⑥⑦⑧?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16 頁,第89 頁,第162 頁,第163 頁,第162 頁,第99 頁,第72—75 頁。

      ④恒案:筆者在此絕非是低估著者對司馬遷其人其作的認知水平,而只是根據(jù)《司馬遷》一書內(nèi)在線索,借助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來提供一種解讀《司馬遷》的視角。

      ⑨⑩??〔漢〕司馬遷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2014 年版,第106 頁,第575 頁,第157 頁,第3786—3787 頁。

      ?恒案:柯著《司馬遷》定稿后的十三章順序是:《焚史》《晨帆》《郎中》《歷險》《廷辯》《宮刑》《出獄》《殺廟》《騾魂》《宦?!贰秹迅琛贰惰党痢贰队囗憽贰?jù)上引柯氏《代后記》,諸章實際完成先后次序為:《出獄》《焚史》《殺廟》《宦?!贰冻糠贰稓v險》《騾魂》《郎中》后半章、(中間經(jīng)歷焚稿)《郎中》后半章、《廷辯》《璧沉》《尾聲》(《余響》)、《宮刑》《壯歌》。

      ?周素子:《情感線索》,花城出版社2013 年版,第97 頁。

      ?柯文輝:《司馬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年版,彩頁第2 頁,張禹《序三》。

      猜你喜歡
      太史公柯文漢武帝
      “太史公牛馬走”
      讀書(2022年7期)2022-07-15 02:49:54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東方朔智答漢武帝
      寒冷的子宮
      樹為何名
      陪你一起讀歷史(6) 漢武帝竟是“玄幻控”
      中學生(2016年28期)2016-08-24 08:09:04
      古老的皮影戲
      《史記》的書名是司馬遷起的嗎?
      德阳市| 蒙山县| 监利县| 三河市| 灵川县| 赫章县| 合山市| 靖西县| 南川市| 得荣县| 临湘市| 大新县| 星子县| 伊吾县| 黄平县| 奉化市| 迭部县| 宁南县| 精河县| 昌平区| 怀集县| 澄迈县| 宁乡县| 灵山县| 澄迈县| 揭阳市| 江西省| 都兰县| 建宁县| 喀喇| 平远县| 禄丰县| 高安市| 万州区| 固始县| 苏州市| 清水县| 保亭| 乌拉特中旗| 鄢陵县|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