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華
【摘?要】經(jīng)典詩文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對當下“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在古詩的過程中要運用多種感官體驗來朗讀古詩。
【關鍵詞】經(jīng)典詩文;觸讀;聞讀;傾聽
經(jīng)典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源遠流長而影響深遠。它是智慧的結(jié)晶,映射著理性的光輝,對于塑造少年兒童的靈魂,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特別是“增強文化自信”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那么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去教好的古詩呢?
筆者認為教學古詩時不僅在讓學生得到古詩的“言”,還在得到古詩的“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三位一體的課堂追求目標。筆者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體驗來朗讀古詩,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來感知古詩,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親近自然,觸讀古詩
當學生用感官來觸摸自然時,他們的感覺會變得更加靈動,躁動的情緒得到平復,昏睡的靈魂得到蘇醒。興之所至,豈不“詩”性大發(fā)。“詩”性人“性”也。如在教學《游園不值》這首詩時,讓學生先進行體驗活動:先穿襪子走在苔蘚上,再讓學生赤腳走上去。那種新鮮的痛快,那種濕濕的感覺,那種毛茸茸還帶著一點涼涼的舒服……這種用肢體體驗后的感覺再來讀詩,自然的原始的親情,讓學生不由得朗誦起: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像這樣的古詩還有如唐代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筆者和學生在雨后走進森林公園,切身去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學生在松林里喊叫著,跳躍著。累了就坐在松樹下石頭上……學生和筆者一齊讀這首詩歌,可以說不僅學會了古詩,更讓自己身心得到一次洗禮……用我們的肢體去觸摸,用我們身體來思考……這樣的觸讀讓學生感情得到激發(fā),身心得到洗禮。
二、靠近體驗,聞讀古詩
冬天里,蠟梅盛開。梅花的氣味能夠向?qū)W生傳達很多的訊息?!奥勛x”自然的氣味,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覺到生命的真實存在??梢愿娴叵硎芄旁娊o他們帶來的無限遐想與美感。在梅香周圍,學生朗誦:“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時問學生:“這種梅花香氣是遠聞花有香,近聞淡無味。為什么呢?”學生說:“梅花好謙虛”,“梅花不想炫耀”,“蠟梅花品質(zhì)高潔……”。筆者又問:“詩中用哪個字來寫的?這個字用得好嗎?”學生們七嘴八舌起來。這簡直是在享受古詩!享受我們的學習生活。“同學們還有寫梅花的詩嗎?”學生受到感染,和老師接起詩來:“一花香千里,更值滿枝開”?!氨姺紦u落旬獨群妍,敢做春天第一枝”……學生思路被打開,一個個爭先恐后。學生的詩情被激蕩起來,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也漸漸地在學生心中扎根……這種嗅覺的體驗還可以用在其他有“味道”的古詩中。
三、傾聽自然,朗讀古詩
讓學生多去誦讀那些有“大自然之音”的古詩同時,讓學生多聽一聽大自然美妙的聲音。春天呢喃的燕語,那是生命在長大;夏天荷塘輕風,那是大地的呼吸;秋風過耳的蕭蕭,那是時間在行走……而我們的古詩同樣也有這樣美感:“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是春天的交響;“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灑旗風”這是鳥兒在歡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花在夏日里奔放的搖滾;“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這是葉在秋日里最后的低吟……其實這些都是詩人用心聆聽大自然母親的脈動和絮語,聽出的音樂,寫出了詩篇。我們在朗誦這些古詩時,如果也能聆聽大自然,保持聽覺上與大自然高度敏感,大自然那美妙的音樂就會如流水源源不斷地流進我們耳朵,滋潤我們的心田。再來朗讀這些古詩,又多了些許感觸,那有感情朗讀還是什么難事嗎?
四、參與社會,品味人性
社會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我們詩人也是在生活中得到感悟。去年筆者到青海,看到雪山上的長云,才真正明白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中“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的意義,原來只是停留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上。在生活中品味古詩,這樣學一些古詩就會更有心得。所以筆者在教學中一直鼓勵學生參與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節(jié)日的聚會,長輩的葬禮,春游秋游活動……如“爆竹聲中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喜慶祥和。“扶襟長嘆息……悲懷從中起。”的沉痛?!蔼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遺憾?!按睬懊髟鹿狻皖^思故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古詩的悠遠意義是需要生活的經(jīng)歷去驗證。當你在某時某刻、某月某年,看到某一朵花兒開放,某一陣風兒吹過,也或是月缺月圓時,想起了某一首詩,酸甜苦辣咸的真實感受便達到了極致。
五、唱古詩,體驗經(jīng)典魅力
古語有云:“詩言志,歌詠言”,唐詩聲出于言,以詩入樂;宋詞言出于聲,以聲填詞。從古到今,交相輝映,音樂為詩詞烘托了情感。央視頻頻呈現(xiàn)文化綜藝節(jié)目,“把古詩文給唱出來”大型文化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讓孩子們既唱了歌,同時又熟悉了古典詩詞。如《將進酒》《游子吟》《梅花》《村居》《水調(diào)歌頭》等最受歡迎的古詩詞,全部唱成歌了。借此契機,筆者也找來了一些精彩的視頻,和孩子們一起欣賞并學唱,伴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去體會詩詞中的美好意蘊,去品味詩詞中那種洋洋灑灑的畫面感和濃郁深厚的東方韻,在心靈上達到共鳴。讓經(jīng)典文化和時代接軌,緊跟上時代的腳印。
總之,只要我們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去課本中到大自然和社會中體驗生活,再去品讀、吟唱古詩,一定會在最美好的年齡,把經(jīng)典文化沉淀到自己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