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瓊達 徐兆斌
隨著西藏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國家加大了西藏教育的投入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完善了原有的教學設備,配備了高端的教學設備。鼓勵各個學校讓一線教師更好地使用這些高端設備,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那么鄙人淺談藏區(qū)多媒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從本質上實現(xiàn)提高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點、進化方面等知識的學科。隨著生物科學的飛速發(fā)展,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進入高中教材,轉基因技術、細胞融合技術、細胞亞顯微結構等,成為學生理解、掌握的難點,而多媒體作為最直觀、最形象的一種教學手段,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這一些問題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媒體可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
一、高中生物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確實在生物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多媒體在教學中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在具體使用中仍存在多媒體教學使用不當?shù)默F(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 課件切入時機和方式不合理,分散了學生注意力
將多媒體課件引入課堂要掌握好時機,而且課件與教師的教學語言的銜接、媒體的切入方式都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實際效果。有些課件缺少必要的“序曲”和“尾聲”;而有的使用者沒有從光照變化、音響效果、視覺效果以及課堂氣氛等多方面考慮課件的切入時機和方式.而是進行簡單的切換,其結果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完成教學任務。
2. 信息量過大,滯留時間短,不利于記憶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減少了教師的繪圖、板書、畫圖表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學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識需要有一定的時間跨度,過快地變換屏幕內容,將使學生丟失教學信息,不利于學生記憶知識,提高認識水平。有的課件制作者為了使課件操作簡便,將課件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師只要按鍵或鼠標,課件就會順利“放映”。這種課件很難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靈活調度,導致教學信息一晃而過,起不到應有的輔助作用。
3. 學生基礎不同,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也不同
首先要了解學生,區(qū)分層次;其次,課堂上將知識問題化,并把問題劃分為復述型——概括型——解釋型——應用型——提升型,根據(jù)學生層次選擇問題;最后,課堂和課后練習及作業(yè)分層安排,選擇合理的教學評價方式?;A差的學生適應能力不強,對于他們教師要更注重提高其學習興趣,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式,做好對這些學生的引導;同時學生之間也要加強交流,共享學習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向基礎好的學生請教,不僅方便,而且可以幫助基礎好的學生鞏固復習所學知識。
4. 以課件為中心,影響教師的主導作用
為了有效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力求簡化操作過程,教師的主要精力不應放在使用機器上,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適時調整和活躍課堂氣氛。還要避免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出現(xiàn)信息一晃而過的現(xiàn)象。在制作課件時,要結合課件的每一個畫面設置合適的顯示時間,還應使有些畫面易于重復“放映”,便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
1. 模擬自然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生物與進化》一章時,與《生物》教科書配套的“樺尺蛾”的視頻案例,全長3分鐘。內容簡介如下:英國有一個小山村,在村外的樹林里棲息著兩種樺尺蛾,一種淺色,一種深色,樹林里的小鳥以樺尺蛾為食。幾十年后,這個小山村變成了工業(yè)城市,工廠排放的黑煙漸漸把樹干染成了黑色。由于黑煙的污染,淺色的樺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樹干上,目標顯著容易被鳥類發(fā)現(xiàn)而不易生存下來;深色的樺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樹干上,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比較一致,不易被鳥類發(fā)現(xiàn)而生存下來。這就是工業(yè)污染區(qū)深色樺尺蛾占多數(shù)的原因。
通過這個視頻的案例,可以讓學生親臨其境,更深地理解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更深地理解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
2. 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例如,在講授《遺傳的基本定律》時,一些課件對孟德爾的生平進行介紹:奧國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5經(jīng)過8年雜交試驗,1865年發(fā)表《植物雜交試驗》。以及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讓學生了解孟德爾科學成果的取得,是因為前人科學的選材,科學的設計實驗程序;創(chuàng)造性地把統(tǒng)計學與遺傳學研究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品質,以及科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利用多媒體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科學家的科學成果的認知模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3. 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如果在生物實驗教學中適當?shù)乩枚嗝襟w模擬一些實驗,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受一些條件的限制,使有些實驗結果不夠清晰,不能滿足教學的實際需求,這時需要教師在真實實驗的基礎上再模擬予以補充。如講“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時,洋蔥根尖的培養(yǎng)需要較長時間(一般3~4天),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有絲分裂臨時裝片的難度較大,往往得不到現(xiàn)象或現(xiàn)象不明顯。所以,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后,可用多媒體課件將最終的結果和現(xiàn)象放給學生看。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時間,效果也不錯。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總有一些實驗是中學條件下不可能做出的,這時就可以用模擬實驗進行教學。如“光合作用”的教學,需要認識光合作用中所釋放的氧是來源于水而不是來源于二氧化碳。這個實驗要用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實驗設備也比較復雜,在中學生物實驗室里不能做。用多媒體教學有效地模擬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過程,學生更易于接受。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化媒體介入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提高生物學教學的質量。同時多媒體教學也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能使生物知識形象具體,縮短生物教學的時空,緩解生物實驗的難題,豐富生物課堂的教學。當然,教師也不能忽視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本身固有的弊端。但是只要能夠擺正相互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輔助地位,從實際出發(fā),突出教學重點,解決難點,探索規(guī)律,啟發(fā)思維,在認真分析生物學知識內容的基礎上,著力于從學生的學為主,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真正實現(xiàn)多媒體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就會使生物課堂教學精彩、有趣、愉快、大容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必然會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