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錦雯 夏唯嘉
摘? ? 要: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在編排上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其對于語文知識的重建隱藏在教材的方方面面。本文以“快樂讀書吧”欄目為重點,集中探討閱讀環(huán)境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及閱讀能力的提高等起到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 閱讀習慣? ? 主題閱讀? ? 分享閱讀
“部編本”教材將課外閱讀納入教學體制中,這是與人教版教材的明顯不同,這套教材特別重視保護學生的天性。由于需要從學前順利過渡到正規(guī)的小學語文教育,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會產(chǎn)生一些過渡狀態(tài)的負擔問題,因此一年級上冊的教材內(nèi)容并不是那么難,而是側重于平緩的過渡。希望從一年級上冊實現(xiàn)幼小的銜接,這個在教材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體現(xiàn)。
一、“快樂讀書吧”的編排結構
首先,“部編本”教材重視知識的延續(xù)性,不是在某一個單元學習某一個知識,而是將知識貫穿整本書,譬如“快樂讀書吧”欄目設置是部編本教材新增設的欄目,在每一冊第一單元出現(xiàn),其中三年級上冊是第三單元。由于“快樂讀書吧”是分為三部分學習的,因此這樣設置有利于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再次提取學習。
其次,從編選體系看,“快樂讀書吧”沿用人教版教材的“主題—情境”編選體系。部編本教材之前的各版語文教材,均采用以不同主題區(qū)分單元結構的方式。傳統(tǒng)主題單元編排不經(jīng)意間忽視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性,片面追求語文學習。各個單元的內(nèi)容選擇以呼應單元主題為第一優(yōu)先級,本單元學習結束之后,學生要獲得哪些語文知識、要培養(yǎng)哪些能力處在次要位置,這樣就缺少一個循序漸進或明確的級別劃分。部編本教材“快樂讀書吧”在每一單元都創(chuàng)設了情境,比如“買書”,教授學生與買書相關的技巧。
再次,從編排意圖看,編者將“快樂讀書吧”置于第一單元,很明顯是把語文課堂作為課外閱讀的第二課堂,使之成為語文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一二年級的“快樂讀書吧”出現(xiàn)在第一單元末尾,而三年級上冊的“快樂閱讀吧”則出現(xiàn)于第三單元末尾。在一二年級充分植入課外閱讀很重要的理念,在三年級時及時鞏固,有利于終身愛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最后,“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根據(jù)學生自我的生活體驗、個人學習興趣、獨特的漢語表意、特定的社會文化最終確定的,情境是以各種內(nèi)容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為背景的?!爸黝}”與“情境”互為表里,相互融入,難以分裂,是一種以學生興趣為導向,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和知識沉淀的過程?!罢Z文素養(yǎng)”被分成若干個點分布在各個單元,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分布在課文引導和習題之中。
二、“快樂讀書吧”編排特點
“快樂讀書吧”的每一個主題都不同,充分體現(xiàn)了其多樣化的特點。教材中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繞口令等,大多是兒童耳熟能詳、情節(jié)單一、結構類似的文章。這樣編排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自主識字,讀懂文章內(nèi)容,完成從陪伴閱讀向自主閱讀的逐漸、平緩過渡。
考慮到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知識儲備的變化,以及不同年級的需求,主題的選定是遞進的。以二年級上下冊為例,分別是“讀讀童話故事”和“讀讀兒童故事”,教授兩個讀書方法與一個讀書習慣。從簡單的認識書名與作者到會使用目錄,體現(xiàn)了學生心智發(fā)育逐漸成熟的過程,同時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愛護書籍的習慣。二年級的“快樂讀書吧”推薦了一本童話故事和五本兒童故事,這樣分布考慮到了二年級學生的認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較而言兒童故事的字較多,情節(jié)豐富,更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各項水平。三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拋棄圖畫,全部改用文字,并且不再推薦單篇文章或較少文章的合集,而是篇數(shù)和字數(shù)都較多的《安徒生童話》?!栋餐缴挕犯颥F(xiàn)實,含有較多的社會現(xiàn)實隱射,更具有啟發(fā)意味。
此次人教版語文教材并未以推薦必讀書目為主,而是以小組合作閱讀形式共讀一本書,對于書的選擇給了極大的自主選擇范圍,讓學生盡量選擇感興趣的書目,引起學生的閱讀欲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以二年級下冊為例,此次“快樂讀書吧”共推薦4篇文章,學生的可選擇范圍較廣,同時推薦書目的趣味性增強了,更加偏向于二年級學生的閱讀模式,充分注重二年級學生的體驗,力求讓學生快樂閱讀。
三、“快樂讀書吧”的教學意義和實踐
“快樂讀書吧”以引導學生了解課外閱讀的方法,掌握課外閱讀技巧,閱讀推薦書目,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培養(yǎng)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量,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目的。以一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快樂讀書吧”以《讀書真快樂》為主題,以圖文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一樣的閱讀情境,以四幅圖片組合的方式,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進行闡述,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與學習認知,使學生更能產(chǎn)生代入感,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向往之情。這四幅圖分別講述了可以和誰一起讀書、讀書分享、買書、如何讀書,從各個方面描述了讀書的意趣,旨在吸引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使一年級學生提高讀書興趣,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第一幅圖是家長共讀,這與之前的欄目“和大人一起讀”接軌。圖文中的第一句話是:“我經(jīng)常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有趣的故事書。”不僅強調(diào)讀書可以帶給我們樂趣,是一種快樂的行為,而且與父母一起讀更與版塊“和大人一起讀”這一欄目相呼應,奠定“和大人一起讀”這一版塊的基礎。在教育心理學中,兒童學習策略的發(fā)展分為早期(學前期)、過渡期(小學時期)和后期(中學時期)三個階段。一年級學生由早期向過渡期轉變,從不能掌握學習策略到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策略,在這一過程中還未有效運用學習策略,仍需要良好有效的指導。除學校學習外,家長作為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指導尤為重要。信息化時代,新的交流媒介不斷出現(xiàn),給社會語言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如手機的普及,父母沉浸在手機中而忽略孩子的例子舉不勝舉,沒有好的榜樣引導,久而久之,孩子便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安烤幈尽苯滩囊浴翱鞓纷x書吧”和“和大人一起讀”的版塊設計帶領家長走進孩子,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同時,促進親子情感交流。這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準》第二部分的課程目標與內(nèi)容中的第一項、總體目標與內(nèi)容中指出的閱讀要注重情感體驗相一致。第二幅圖是讀書交流會,將自己讀到的故事和小伙伴們分享,不僅是讀書更是將“說”與“聽”納入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第三幅圖教一年級學生自己買書,買喜歡的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第四幅圖傳授一年級學生閱讀方法,學會使用工具書幫助自己有效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局限,以上圖畫全部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這種語文向生活延伸的創(chuàng)新理念是希望學生通過語文教材掌握靈活有用的語文內(nèi)容。無論是學到的知識還是能力都能向?qū)嶋H生活中使用語文的這些場合延伸,切實通過學生在語文教材中學到的東西服務于語文生活、社會生活、社會交往,這是一年級學生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有利于學生模仿學習,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習得閱讀的方式方法,鍛煉口頭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在組成階段上,“快樂閱讀吧”分為“準備課”“課外閱讀課”和“交流分享課”三階段。以二年級上冊為例,這一單元的推薦書目為《沒頭腦和不高興》,由小組共制閱讀計劃表、實施閱讀計劃、比較共享閱讀成果這三步組成,不僅局限于一天的交流,而且進行長時間的小組閱讀共同監(jiān)督,通過團體的力量養(yǎng)成閱讀習慣。根據(jù)課程標準課外閱讀的目標與評價標準建議,結合活動體驗課課型的特質(zhì),將其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相結合,形成與一般的看圖說話課或閱讀課完全不同的課程?!翱鞓纷x書吧”分“準備課”“課外閱讀”“交流分享課”三個階段開展讀書活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開展課外閱讀,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分享課外閱讀的快樂,視具體情況一學期安排兩至三次,使課外閱讀真正納入課堂教學,成為語文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以一年級下冊為例,“讀讀童謠和兒歌”包括三個部分:分享一本童謠書、背童謠、交換書籍。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都屬于“交流分享課”,但不可能一上來就交流分享,需要一節(jié)課或兩節(jié)課的鋪墊:第一節(jié)課請學生讀一本童謠,說明要求及交流時間,并約定好下一次交換書籍的相關事宜。這樣,在一段時間學習之后,學生可以參加交流會,在此期間保持閱讀的時間與質(zhì)量,不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更是為了激發(fā)興趣,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
在對“部編本”教材的研究過程中,我們以“快樂讀書吧”為切入點,立足“部編本”教材不同于人教版教材的觀念、意圖和方法進行初步探究,希望引發(fā)更多人的思考與研究,達到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唐春霞.從課堂出發(fā),快樂讀書吧!——關于二年級部編教材課外閱讀課內(nèi)指導教學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6):46-48.
[2]李晶,王一睿.導向鮮明取舍有當編排多樣——部編本小學《語文》第一冊新亮點[J].語文知識,2017(14):16-18.
[3]黃曉梅.試論“部編本”語文教材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8(29):128-129.
[4]張月.“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中閱讀教學的改革[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15):24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