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
摘要:隨著近幾年教學目標的變化,高考重點和考試科目限制也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在新課程改革和新教學目標的改革更新后,高考的考試科目從原來的3+X,變?yōu)楝F(xiàn)在的3+1+2模式。語數(shù)英依舊是固定考試科目,除此之外學生們可以在物理、歷史學科中選擇1門作為加1的選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選擇2門進行加2的選擇。從新高考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之前實行原有的3+X課程中X模式進行更合理的細分。加1加2的模式是趨于學生的個人喜好和個人學習的特長去進行選擇,同時兼顧理綜的細分化,占比分值中加1加2的選擇制分值也低于語數(shù)英的學科分占比,同時總分也因此變得更高。新高考制度下的教學改進,對于老師來說也是很大的考驗,需要為之付出更大的教學心血。
關鍵詞:新高考教學模式;新高考物理教學策略研究;新高考物理教學難點
引言:
在新高考模式3+1+2的改革下,體現(xiàn)的是教學更注重學生所需,且更具人性化。學生們由于從小就進行語數(shù)英的學習培養(yǎng),所以語數(shù)英仍舊被列入必考課程是必然的。而物理、化學這類課程原來是從初中階段才開始接觸,因此將物理作為加1中的一門,也是充分考慮到學生們或許對物理或其他課程存在有班級學習基礎水平不在同一水平線等問題,而進行的更廣泛化以及人性化的選擇。
新高考物理教學目標下引發(fā)的幾點教學思考
作為一名高中物理的授課老師,對于現(xiàn)階段的教育局規(guī)定的新高考課程選擇的改革制度,有了以下幾點重要思考。同時對于新高考模式下的改革,外界也產生了很多質疑。
(一)對于選擇或不選擇物理作為高考的學生,是否可以進行合理化的分班
由于加1加2的課程選擇,使得學生們可選擇的課程變多了,同時也兼顧考試科目選擇安排的合理性。對于如何對于學生進行合理化的分班學習,勢必是對各學校教學能力及分班制度建立造成了極大的難點。有的學校按照前三科的語數(shù)英測驗成績名次以此進行分班,例如1-40名的學生列為1班,41-80名的學生列人2班,以此類推每班40名。但有了加1加2的制度后這樣的分班方式,語數(shù)英的教學排班需要同時結合其他幾門課程的選修時間作安排,嚴重影響了班級分班的合理化實施,學校師資力量極度短缺影響學生學習。
(二)將物理列為高考選考科目,是否會因此被冷落
對于物理等課程作為家加1中的選考科目,像一些思想政治、地理等綜合性的學科,被列入了加2的選擇競爭中。有的學生對于物理、化學從小就欠缺悟性和自主學習能力,且加1加2課程的選擇人數(shù)沒有限制,也因此很容易造成學生一窩蜂地去選擇其他課程。因為加1選擇中還有一門歷史課程的存在物理課程可能因此被冷落,造成了有的課程很多學生會去選擇,而像物理、化學這類學習上有一定難度的課程沒人去上。除了課程被冷落外,物理教師也容易被冷落,造成了教師的教學信心受到影響。
(三)考試科目變多,實則弱化文理課程選擇,實際是否加重了學習負擔
3+1+2的新高考模式的初衷是從人性化學習的角度,給予學生更大的選擇范圍,同時對于語數(shù)英主考課程的學習也能有更多的精力,但事實真的是這樣么?我們都說事物通常具有兩面性,新高考的模式改革也同樣如此。表面上是給了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給予語數(shù)英學科學習更多的關注。實則學生們需要同時對6門課程進行深度學習,因為哪怕是語數(shù)英優(yōu)秀,同樣會因為加1加2的三門課程分數(shù)而影響總分。且有的學生在進行新高考模式改革發(fā)布前尚處于高二的學生來說,如果對于一些課程沒有掌握,學生們本來想要復讀,但同時又不得不考慮如果選擇復讀的話,就需要以新模式參加高考,這時自己又應該做出怎樣的決定?
二、如何響應新高考制,讓學生提高物理學習成效,同時兼顧其他課程學習
古語有云:既來之,則安之。如今各地實行3+1+2高考改革以基本落實執(zhí)行,各學校也應當及時貫徹新高考模式教學目標,同時對于上述在新高考模式中會遇到的問題,需要及時解決優(yōu)化。具體可以嘗試從以下幾點進行解決。
(一)各學校開始制定加1加2學習的選修課制度,選考課程限定名額進行搶課
在大學里我們會讓學生們進行網上搶課選修,且每門選修課會進行一定的名額限制,以避免造成選課偏科的現(xiàn)象。這一方式同樣可以作用于高考選考課程的上課選擇中。
例如,根據(jù)全年級的人數(shù)進行學科人數(shù)的平均選擇分配,從而限定課程的選擇人數(shù)。同時語數(shù)英作為必考課程,可以實行授課老師選擇制,同樣限定名額。根據(jù)自己喜歡的老師進行選課,也有助于學習興趣的增加。合理化分配、公平化選擇,為加1加2選考制度的實施作鋪墊”。
(二)選考課程采用大班化教學制度,增加物理課程教授中的答疑環(huán)節(jié)
選考課程可以采用例如大學中采用的大班制上課方式,同時將課時由原本的1-2節(jié)連上,調整為3節(jié)連上,而第3節(jié)新增加的物理課時則可作為為學生們進行答疑使用。這樣的設置在利于教學資源調配的同時,可以讓學生通過互動的答疑提問范圍,深度掌握物理學知識。而且,對于本來就喜歡物理課程的學生來說,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物理學習素養(yǎng);對于沒能搶到其他課程的學生來說,可以有機會針對于自己不懂的難點問題進行及時提問理解,掌握物理學習知識點。
(三)對于班級教室教學配備增加投入,同時對于師資力量進行擇優(yōu)擴張
物理課程是一門需要進行實驗的課程,且對于物理老師的教學能力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對于教學優(yōu)質師資力量短缺的問題,可以對外招聘教學能力優(yōu)質的教師,進行學校教學師資力量的擴張,授課教師間形成競爭制與淘汰制。同時學校對于在物理課程中所需用到實驗設備進行加大投入,因為實行了大班制教學后勢必會造成教學設備的缺乏[3]。
例如,高三物理的力學實驗需要運用到彈簧、打點器、紙帶等設備,需要投人資金進行提前準備。讓學生們在老師做實驗時能悉心觀察,自己做實驗時能夠進一步深化所學的物理知識點記憶。學校投人資金支持教學力量優(yōu)化,教學設備優(yōu)化,也有助于日后將本校的物理課程打造成一個有特色化的課程,讓學生與家長在中考時也能對學校的選擇有一定指向性。
結束語:
對于高考模式轉變引發(fā)的物理課程的教學問題加以改進、優(yōu)化,能夠更好地適應高考模式的轉變,同時兼顧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小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實效性的相關思考[D].考試周刊,2017,32(96):152-152.
[2]馮麗麗.淺談對新高考模式下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8,.87(1):136-137.
[3]黎錦志.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高考物理實驗題的思考與教學建議[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7,98(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