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摘要:歷史教師在教學理念上要重視“追問”思想,在課堂教學中要踐行“追問”思想。本文通過何為“追問”思想,為何初中歷史課堂中要滲透“追問”思想,追問思想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如何實踐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在為何初中歷史課堂要滲透“追問”思想中,通過統(tǒng)計圖分析了目前初中歷史常態(tài)化課堂中“追問”思想的缺失,并探究了其原因。針對初中歷史教師如何落實踐行“追問”思想,筆者提出:抓緊認知沖突點,適時追問;把握知識難點,層層追問;抓住思維發(fā)散點,恰當追問;緊扣常見錯誤,巧妙追問。
關鍵詞:“追問”思想;初中歷史課堂;實踐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師生圍繞歷史教材開展相關的探究學習活動。在這過程中,師生、生生的語言交流、精神相遇使得歷史課堂豐盈起來。而追問就是連接師生信息交流的橋梁,學生在追問的滋潤中成長。所以筆者以歷史課堂的教學實踐為例,探尋“追問”思想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滲透與實踐。
一、何為“追問”思想
“追問”是一種升級版的師生信息交流和對話。教師不僅要提問,還需要連續(xù)地有層次性地遞進式地提問,教師的提問是立體式螺旋上升式地引導。教師引導學生逐漸探究教材文本中隱性內(nèi)容,在基礎問題上進行延伸和拓展?!白穯枴奔词墙處熃o與學生“指向”,指明前方的方向,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到達前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向”下“眺望”遠方。學生需要通過自主地努力獲得歷史知識。同時,學生在教師的深度追問下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滋潤了情感,點燃了靈魂,達到了生命成長和精神成長。
二、“追問”思想在初中歷史課堂如何實踐
初中歷史教師在思想理念上深刻認識到了“追問”思想的重要性,并決心在歷史課堂的教學實踐中貫徹實施。教師就會在實踐行動中積極有所為。
1.抓緊認知沖突點,適時追問
學生由于年齡、知識結構、實踐經(jīng)驗等局限性,在歷史知識、歷史事件、歷史觀點等方面存在認知沖突。歷史教師在初中的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觀察到學生的困惑,及時抓住學生的認知沖突。以學生的認知沖突點為引子,順勢“追問”,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和探究,師生共同思維,從而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新授部歷史教材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這一課時,有學生疑惑:為什么瓦子大興在宋朝?教師留意到了學生的困惑,順勢引導了學生分析瓦子出現(xiàn)的原因,宋朝商品經(jīng)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出現(xiàn)。進而追問到為什么宋朝商品經(jīng)濟的繁榮,引導學生梳理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商品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再追到到人類的生活需要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地提升自己個人的精神層次。
根據(jù)心理學知識,學生的發(fā)展有最近發(fā)展區(qū)。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幫助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獲得新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建立新舊知識的有機聯(lián)系和思維鏈接,從而逐步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2.把握知識難點,層層追問
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一定存在著個人無法理解和領悟的難點。這時需要教師適時地點撥,層層追問,幫助學生突破難點,解除迷惑。例如教師在新授部編歷史教材八下第13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有學生就犯難了,為什么鄧小平要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呢?別的方式不能解決嗎?這時就需要歷史教師引導學生逐層去剖析香港和澳門被英國和葡萄牙占領的歷史,香港和澳門的現(xiàn)實。教師帶領學生去追問去假設,武力的方式會帶來什么?通過追問,師生共同探究到“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是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照顧到香港和澳門的現(xiàn)實,能夠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的,切實可行的,能被各方接受的科學構想。
3.抓住思維發(fā)散點,恰當追問
教師課堂教學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獲得知識,另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抓住學生思維的發(fā)現(xiàn)點,從不同的維度立體式地追問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教師在新授新部編歷史教材八下的第3課土地改革時,師生在探究土地改革的歷史影響時,教師就引導學生思考,土地改革對于農(nóng)民、地主、農(nóng)村、國家、工業(yè)、生產(chǎn)力等分別帶來哪些影響?
4.緊扣常見錯誤,巧妙追問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在探究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認知和思維的錯誤,這反映了學生在歷史知識建構過程中出現(xiàn)了困惑。學生之所以是學生,在知識結構、社會經(jīng)驗、思維發(fā)展水平方面都存在局限性,錯誤的出現(xiàn)在所難免。這時教師不是忽略學生的錯誤,更不能掩蓋學生的錯誤。教師要善于在學生錯誤困惑的地方巧妙地追問,層層剖析,引導學生去糾正錯誤,在反思中審視,在錯誤中辨析,在追問中明確。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歸納比較新授新部編歷史教材八下農(nóng)村生產(chǎn)關系的變化時,有學生就認為土地改革使得農(nóng)村生產(chǎn)關系發(fā)生了根本變化。這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追問“什么是農(nóng)村生產(chǎn)關系的根本性變化?”比較土地改革和農(nóng)業(yè)合作化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的區(qū)別,從而認識到農(nóng)村生產(chǎn)關系的根本變化是農(nóng)村生產(chǎn)資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變化,最終辨析出只有三大改造中的農(nóng)業(yè)合作化運動使得農(nóng)村生產(chǎn)關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有效追問的核心是指向生命成長、精神成長的;有深度的追問拓展思維格局,有溫度的追問促進積極回應;追問是直抵學生心田的橋梁;教學中的追問往往是在當下問題基礎之上的延伸和拓展;有效追問往往使課堂生機勃勃,充滿了靈性的光輝;有溫度的追問充滿人文關懷,猶如陽光照進學生的心靈,必定溫暖如春,喚醒萬物生長的勃勃生機。
總之,初中歷史教師要在教學理念上認識到“追問”思想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積極踐行“追問思想”。歷史教師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歷史知識,感知歷史情境,領悟歷史智慧,升華自己的歷史情感,提升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凈化自己的靈魂境界。
參考文獻:
[1]熊中霞.追問滋養(yǎng)成天的天空[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32):31.
[2]蔣燕.追問,演繹精彩課堂[J],教育界,2012(2):63.
[3]申榆璐.課堂追問的路徑[J],廣西教育,2018(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