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冰
【摘 要】目的:探討巴特綜合征患兒的臨床觀察與護理分析。方法:選取從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之間患有巴特綜合征的患兒1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5例/組。對照組患兒在治療期間予以常規(guī)護理模式,而實驗組患者則采取綜合性護理方案,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后滿意度。結果:患兒在治療期間介入了不同的護理模式后,比較和分析兩組患兒護理后滿意度。對照組患兒為60%,實驗組患兒為100%,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巴特綜合征患兒在治療過程中介入綜合性護理模式,可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避免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患兒正常發(fā)育。
【關鍵詞】巴特綜合征;護理方案;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244-01
巴特綜合征是一種染色體隱性發(fā)生的疾病,5歲以下的兒童是主要多發(fā)人群,其低鉀血癥、低氯性堿中毒等是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患兒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嘔吐、肌乏力等,嚴重者造成營養(yǎng)不良、影響正常發(fā)育[1]。臨床上為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多選用相應的護理方案配合治療,從患兒的角度和立場出發(fā),制定適合患兒康復的護理方案,提高了治療效果同時,也有效地避免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本文針對巴特綜合征患兒的臨床觀察與護理,做出以下分析[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之間患有巴特綜合征的患兒1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5例/組。對照組患兒男2例,女3例,年齡均在5~32個月,平均年齡(27.14±5.02)歲個月,患病時間為7~10天,平均病程為(8.27±2.16)天;實驗組患兒男3例,女2例,年齡均在6~37個月,平均年齡(31.26±5.23)個月,患病時間為6~11天,平均病程為(9.02±2.15)天。兩組患兒均確診患有巴特綜合征,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比較和分析兩組患兒姓名、年齡和治療前各項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實施的護理方案、注意事項及治療流程均告知患兒及其家屬,并獲得醫(yī)學倫理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在治療期間予以常規(guī)護理方案,主要對患兒的生命體征觀察和監(jiān)測。實驗組患兒實施綜合性的護理方案,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第一,對入院的患兒進行血液樣本的采集,并對患兒建立靜脈通道,留置時間為3天最佳。期間為減輕患兒輸液、采血疼痛感,護理人員應采取分散患兒注意力的方法,減輕患兒痛苦,減少皮下的腫脹。例如,唱兒歌、講故事等方法。
第二,患兒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嘔吐、胸悶、反應遲鈍等,并伴隨病情發(fā)展而加重。醫(yī)護人員應密切監(jiān)測患兒的臨不適癥狀的變化,隨時調整用藥和護理方案。
第三,為保持患兒營養(yǎng)平衡,護理人員應指導患兒家屬合理安排飲食。嬰幼兒以母乳喂養(yǎng),較大兒童應服用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含鉀較高的食物。針對反復嘔吐的患兒,在飲食時采取平臥位,堅持少食多餐原則。并指導患兒用藥方法和用藥劑量。
第四,治療期間,醫(yī)護人員應為患兒家屬宣講健康的疾病知識,臨床變現(xiàn)及治療方案,幫助患兒家屬樹立正確的疾病意識。為避免患兒家屬心理和情緒的焦躁、恐懼,應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和疏導。
第五,在患兒出院后制定跟蹤的護理計劃,定期隨訪,了解患兒病情。根據(jù)家屬描述和患兒康復情況,幫助花兒調整用藥和康復方案。
1.3療效判定
根據(jù)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介入不同的護理方案后各項血項指標的變化,患兒臨床不適癥狀的改變以及患兒生活作息的變化等進行判斷。同時,結合臨床護理質量和護理水平,對護理后滿意度做出總結和評價,將其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倽M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的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兒在治療期間介入了不同的護理模式后,比較和分析兩組患兒護理后滿意度。對照組患兒為60%,實驗組患兒為100%,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巴特綜合征即Bartter綜合征以低血鉀性堿中毒,血腎素、醛固酮增高但血壓正常,腎小球旁器增生和肥大為特征。其患病初期多為多尿、煩渴、便秘、厭食和嘔吐,發(fā)病人群集中在5歲以下兒童。針對發(fā)病機制沒有明確的解釋,但伴隨病情發(fā)展會導致兒童盛裝延緩、肌乏力、消瘦等,增加患兒身心痛苦同時,也影響患兒正常發(fā)育。隨著醫(yī)療水平提高,臨床上已有很多方法治療巴特綜合征,但因患病對象多為年齡較小的兒童,內心充滿了恐懼,也會因治療中的反抗行為影響治療效果。因此,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介入了相關的護理方案[3-4]。
綜合性護理方案的干預主要針對患兒個人制定,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從患兒角度出發(fā)。例如,在患兒血液采集、輸液時會采取哄、逗的方式分散患兒注意力,減輕患兒疼痛感,也避免患兒多動導致皮下腫脹;其次,患兒服用的藥物為氯化鉀,味道較為苦澀,護理人員會進行相關指導,保證藥物劑量和方法的合理性。并在整個護理過程中積極、鼓勵患兒和家屬配合治療,樹立治療信心;最后,患兒出院后會建設隨訪制度,將出院后治療方案、注意事項和用藥方案等告知家屬。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會隨時詢問患兒的發(fā)育指標、電解質、腎功能情況,以幫助患兒隨時調整的護理方案。綜合性護理方案的介入可大大提高治療效果,也保證了合理治療方案的介入,避免了營養(yǎng)不良和生長較慢的現(xiàn)象發(fā)生[5]。
綜上所述,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案的對照組患兒護理后滿意度為60%,介入綜合護理方案的實驗組患兒護理后滿意度為100%。由此可見,綜合性護理干預可全方面的監(jiān)測患兒病情,加快康復速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韓玥,郎艷華,林毅,等.42例3型巴特綜合征CLCNKB基因變異分析和基因型/表型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9,35(7):499-506.
[2] 劉謙,胡艷玲.1例新生兒巴特綜合征的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0,16(2):228.
[3] 呂云芬,張明珍,周瑋,等.巴特綜合征患兒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上海護理,2014,14(2):40-41.
[4] 李雪,祝融,張書雅,等.4例兒童巴特綜合征的護理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2,25(8):282-283.
[5] 張明珍,呂云芬,周瑋,等.5例巴特綜合征患兒的護理[C].//2012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上海交通大學,2012:68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