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鳳
摘要:本篇文章通過簡單說明為何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以及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并在此基礎上對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策略探究,希望能夠給予教育工作者一定的思考和啟發(fā),從而在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基礎上更好地推動語文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語文教學;人教版;新形勢
引言: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雖然看似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并沒有很大的關聯(lián),但是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無論是在智力還是其他方面都仍然處于待培養(yǎng)和塑造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以局限的眼光看待教學活動,將各個課程之間進行割裂和分離,認為它們是不相容的,而是應該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看到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又從語文教學活動中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從而才能看到當前存在的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進而讓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實現(xiàn)充分的融合。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礎上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必要性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語文相較于其他科目而言更具啟發(fā)性和教育性,能幫助學生在智力、情感表達和理解等方面實現(xiàn)綜合運用。學生通過學習類型多樣的語文教材,就能在感受作者傳遞的感情基礎上潛移默化的感受到其中傳遞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進而起到塑造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不能僅局限在專業(yè)知識方面,更應該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出發(fā),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學這一途徑,促進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得以正確塑造,從而學生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堅定不移的走在正確的人生方向上,從而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他人和家庭有用的人。
二、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
(一)語文教師的認識過于淺薄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果僅認為自己的工作和教學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那就大錯特錯了,而這種思想?yún)s廣泛的存在于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認知中。如果語文教師一味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對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產生的心理變化及其健康程度不予以關注,學生很容易在面臨學習阻礙的時候輕易產生負面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如果教師未能及時幫助學生進行疏導不僅影響個體學生的發(fā)展,同時也對其他學生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甚至出現(xiàn)擾亂課堂紀律和不專心聽講等一系列問題[1]。
(二)教學方法急待改進
雖然在新形勢下我國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一直在沖擊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過于根深蒂固,要想在短時間內起到強有力的震懾作用仍然需要一段時間。而基于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教學方法大多比較落后,尤其是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仍然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而缺乏有效的實踐活動,導致學生的天性和內在潛力無法被釋放出來。因此,在這種導致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的語文課堂上學生不僅無法獲得高質量的語文教學,同時對其心理上也產生一定影響,讓學生長期處于一種抑郁和被壓迫的現(xiàn)狀。
三、新形勢下關于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
(一)提高教師自身認知水平
由于語文教師不僅肩負著傳授語文知識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承擔著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使命。因此,基于這種教學背景和不容樂觀的教學現(xiàn)狀,語文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對教育活動的認知水平,從而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摒棄傳統(tǒng)錯誤的思想,從而更好地站在心理健康的角度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一方面,這種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首先體現(xiàn)在教師的日常情緒方面。作為教師應該實施嚴格的情緒管理,尤其是在面對難以管理的學生面前應該維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同時不對學生過分苛責,這一點非常重要。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師要想獲得學生的尊重和認可,塑造一個寬容和耐心的傳道者形象是必不可少的。而另一方面,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也應該注重突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材中的《紙船和風箏》教師不僅要將這篇文章中的重點字、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同時也要將其傳遞的正確情感表達和理念進行強調,告訴學生只有始終做到與人為善,與身邊的朋友友好相處和團結合作才能實現(xiàn)共同進步。
(二)采取多樣化的語文教學形式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意愿和學習能力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如果僅通過單一的教學形式,很可能造成學習能力的兩極分化,進而讓學生群體之間出現(xiàn)矛盾。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產生不良的心理后果,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非常有必要。而多樣化的語文教學形式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課文《我是什么》前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普及胎兒的相關知識,從而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更好地開展教學,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探索精神,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面對人生[2]。
(三)注重語文實踐活動
除此之外,語文教學活動不能僅是紙上談兵。隨著教學條件和環(huán)境的日漸完善,注重語文實踐活動能夠更好地讓理論教學貫穿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在一個更加開闊的視野中充分運用感官感受自然和社會。例如,在學習《清澈的湖水》這篇文章時,教師為了更好地傳達保護環(huán)境的理念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戶外郊游活動,或在校園內部觀察身邊的自然環(huán)境[3]。而學生在戶外的環(huán)境中能夠通過感受自然和親近自然將心理的壓力得到緩解和釋放,也能領會到文章中闡述的美妙意境。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育工作者的最終使命和任務是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綜合發(fā)展。而這一點并不是僅靠增強專業(yè)知識就能實現(xiàn)的。因此,決定了語文教師應該更好地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活動相結合,從心理健康的角度推動教學活動順利展開,同時又利用教學活動更好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佘小琴.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策略研究——以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為例[J].教育(周刊),2018(18):46-47.
[2]李韋鵑,王德強.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3):97.
[3]莫永松. 淺析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中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 中華少年,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