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峰
【摘要】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中學應用的主要輔助教學形式,在《乙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動態(tài)模擬“醋”的來源,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成功地引入課題;運用多媒體三維制作技術,通過聲音、圖形變換、圖像,把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微觀世界乙酸的分子結構變成活潑的宏觀世界,運用原子示綜法動態(tài)展示乙酸和乙醇發(fā)生的酯化反應機理可突破教學難點;運用模擬實驗錯誤操作,可增強學生的實驗安全意識、強化實驗教學效果;通過對乙酸和乙酸乙酯的用途各種圖形圖像的展示,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計算機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 《乙酸》酯化反應機理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8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5-256-01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中學應用多媒體教學的主要形式,在《乙酸》輔助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動態(tài)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學是抽象的。運用計算機形象直觀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功能,使枯燥的學習變得活潑有趣。乙酸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zhì),一提到乙酸 ,學生會條件反射般想到作為調(diào)味品的醋酸酸的味道、酷酷的氣味和形形色色的聯(lián)想,而對于物質(zhì)的本身卻無多少興趣,本節(jié)的開篇由教師先行講授中國源遠流長的醋文化,從而引出由醋的產(chǎn)生時間而命名的“二十一日酉時”, 并用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一個大大的“二十一日酉時”——“醋”字,枯燥的知識也變得活靈活現(xiàn)了,引入新課便水到渠成。
二、增大教學信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加大知識密度,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在講授乙酸的物理性質(zhì)時,展示實物無水乙酸, 讓學生近距離觀察乙酸的顏色、氣味,并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拼裝乙酸的球棍模型,最后由多媒體總結展示出分子式、結構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并用動畫對比的形式展示出它們相互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這樣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電腦演繹、結合教師的講解,學生就能從微觀理論認識并理解乙酸的結構。如在講完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后,引導到酯的存在和用途時,若是用書本上的語言平鋪直敘:“酯化反應的產(chǎn)物都是酯,一般由有機酸和醇脫水而成,很多鮮花和水果的香味都來自酯的混和物……,用作飲料、糖果、香水、化妝品中的香料,也可用作指甲油、膠水的溶劑”,學生聽過后肯定什么都忘記了 ,還不如讓學生自學的效果好,若是在講解過程中穿插一些的五彩繽紛水果和鮮花的圖片及展示少數(shù)幾個芳香四溢的糖果,給學生感觀上以刺激,學生會記憶更深刻,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模擬錯誤操作,強化實驗教學、培養(yǎng)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化學實驗是化學課中必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學習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變化時,通常需要大量的實驗數(shù)據(jù)與現(xiàn)象,但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能在教室如此人口密集的地方完成的,特別是一些錯誤實驗操作會帶來的嚴重后果的展示更是不能,借助于電子交互式白板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高清的視頻展示逼真的效果,帶給學生更大的震撼性效果,讓學生記憶猶為深刻。如在學習“乙酸的酯化反應”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乙酸乙酯的制取的反應,提出 “乙酸乙酯的收集與凈化”時,實驗室是如何確定(選擇)裝置這一問題時,可以設計了依次展示下列三組動畫裝置供選擇:A、用集氣瓶直接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插入蒸餾水中收集;C、連接安全裝置后插入飽和碳酸鈉溶液中收集。當學生選擇了裝置A時,提示裝置雖然簡單易操作,但乙醇和乙酸易揮發(fā),當選改進成裝置B時,裝置中的水能溶解部分乙醇和乙酸,但也會損失乙酸乙酯,當加熱時溫度不穩(wěn)定時,會引起倒吸而發(fā)生安全事故,進一步改為裝置C裝置時,終于能安全收集到乙酸乙酯。這樣學生通過對裝置進行不斷的比較改進,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并強化了收集裝置中的飽和碳酸鈉的作用“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從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尤其是實驗中的錯誤操作(未加防倒吸措施),若僅憑教師分析錯誤原因及其危害,學生印象不深,實際操作和考試中仍會出現(xiàn)錯誤。用計算機的SWF動畫模擬錯誤的實驗操作,把動作放慢,實驗步驟分解,學生看到錯誤操作的危險性(裝置倒吸而爆炸),加深了對錯誤操作危害性的認識,從而對規(guī)范學生實驗操作大有幫助,利于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而且還可以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從而強化了實驗教學。
四、展示微觀世界,突破教學難點
宏觀物質(zhì)是微粒構成的,而微粒的構造和運動卻無法直接以觀察。常規(guī)教學通常用掛圖或投影片、模型等媒體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觀的效果。計算機輔助教學變小為大,變靜為動,把微觀粒子擴大為宏觀的示意圖像,用動畫的形式給學生以生動的啟示,如:酯化反應機理的講解中,“乙醇和乙酸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同時脫去一分子水”,那這一分子水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是從那一種分子來的呢?課堂展開討論時學生各有觀點、爭論不休,這時可以采用計算機動畫模擬“原子示蹤法”,讓一個個微小的原子幻化為一個個可愛的精靈,在各種化學物質(zhì)中嬉戲,這樣冰冷的知識頓時鮮活起來,“酸脫羥基醇脫氫”的口決表也及時出現(xiàn)在電腦上,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總之,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是教育現(xiàn)代化工程的需要,我們可以揚長避短,以最優(yōu)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化學教學工作,使化學課堂高效化。
[ 參 ?考 ?文 ?獻 ]
[1]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必修2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3:76.
[2]劉長林:《計算機輔助教學對突破化學教學難點的作用》,載《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9(9).
[3]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必修2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