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藝 張鑫
一、研究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立德樹人,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期以來,學生中普遍存在著懶惰、參與活動不積極、缺乏普遍愛心的問題。如何糾正學生的價值觀?這為少先隊育人工作提出了嚴肅的挑戰(zhàn)。
二、主要的教育行動
(一)主題教育活動,督促善行實踐,鞏固道德認知,體驗道德情感
1.愛心養(yǎng)護活動
號召家長在家庭中為學生喂養(yǎng)小動物和綠植,幫助孩子在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體驗養(yǎng)育弱小生命的情感,每個班的教室里也種植了各種植物,由學生負責輪流澆灌養(yǎng)護。
2.善心善言善言主題教育活動
學校通過主題升旗儀式、班會活動、畫善心善行畫、手抄報、善行日記等形式,引導學生觀察記錄別人的善行,培養(yǎng)感恩之情,記錄自己做的善行,體驗“為善之樂”。
(二)開展善良教育公益講座
在善良教育之愛灑人間主題實踐活動中,學校邀請專家為全校教師、隊員、家長共同舉辦了“讓真愛灑滿人間”大型公益講座活動。
(三)開展“撿拾白色垃圾環(huán)保志愿行”活動
少先隊開展了“撿拾白色垃圾環(huán)保志愿行”活動,少先隊員們對公園里的白色垃圾進行了科學分類整理,從而有效降低垃圾污染,積極踐行低碳環(huán)保行動。
(四)“反對校園欺凌”公益講座
為了提高學生的善良意識、自我保護意識、防范校園欺凌,課題組邀請了專家開展了一系列以防范校園欺凌為主題的公益講座。
三、善良教育效果分析
善良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起到的教育效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評價的,我們對接受了善良教育的學生進行了教育前測與教育后測的調查統(tǒng)計,對善良教育的效果進行了以下分析:
(一)加深了對于善良的理解
1. 數(shù)據(jù)表明,通過對中學生的善良教育,學生加深了對于善良的理解,前測時學生大部分為自己善良程度打分為中下,活動后大家普遍提升了對自己善良程度的認同。同時,有少數(shù)同學前測時認為自己十分善良,但在教育活動后,通過與別人的交流發(fā)現(xiàn)自己仍舊有很多不足,提升了對善良的認識。
2. 調查“常常做善事、言善語對我很有幫助”。 通過學生的前測與后測數(shù)據(jù)顯示,善良教育后,大部分學生都體會到了善行與善言帶來的益處,并且孩子們更加樂于展現(xiàn)自己的善良與愛心,對于善良行為的需求也更加強烈。
(二)善良行為產生的自主性提高
由于善良教育實踐活動豐富,且全校學生受到熏陶和體驗,參加面廣,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促進了隊員們行動的轉變。學生百分之百參加了活動,主動參加提出建議的比例已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數(shù),善良行為從被動號召變成了許多學生的主動行動。
(三)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
通過善良教育的一系列實踐活動及學生的自我展示,學生大大提升了自信心,在學習中與同學互幫互助,在生活中積極幫助父母做家務,還有些學生開始自發(fā)地在社區(qū)進行志愿服務。數(shù)據(jù)表明,前測約19.1%的學生從不做家務,經(jīng)過教育實踐活動,學生更能體會家長的辛勞。同時勞動的時長與難度相對原來也有增加。在善良教育中,家長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為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父母應該給他們提供更多奉獻愛心的機會和條件。
(四)提升了師生、生生、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和諧度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隊員們精神視野開闊,體會到善良帶給自己的愉悅,體會到了善心、善言、善行帶來的和諧。調查中有些學生立志為實現(xiàn)夢想勤奮學習,為社會多做奉獻,善待他人。
在善良教育活動中,少先隊組織運用多項行動和載體,激發(fā)了隊員善良的內心,鍛煉了自己,也服務于社會。他們感受到善行善言不僅能帶給他們幫助,也能使自己愉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利于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勞動快樂、勞動奉獻和勤奮勞動的觀念也有較大的提高。以上數(shù)據(jù)集中表明了少先隊善良教育活動的顯著成績。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結論
(一)實踐活動是進行少先隊員善良教育的有效途徑
善良實踐活動是隊員感受善良、傳播善良的起點和歸宿。在少先隊實踐育人中,我們始終將隊員的道德品質與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無論是窒內還是室外,不論校內還是校外,都是應該對學生進行善良教育的機會。
(二)善良出自隊員的自我需要和自我堅持
善與使用工具一樣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一個基本特征,但善不是工具也無法被當作工具使用。善來自于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的雙重影響,反過來說沒有良好的社會、家庭環(huán)境是無法產生善的。善并非本能,與生俱來的善只能通過后天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強行的灌輸是沒有用的。長時間的善也只有通過學生自我的內驅力去堅持,以需要與被需要為動力,最終形成習慣。
(三) 充分整合資源,增強少先隊員善良教育的社會性培養(yǎng)
一是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絡和要求。通過每學期家長會、不定期的家長座談會,少先隊志愿服務等方式,增進家長對道德品質的正確引導作用。
二是開發(fā)社區(qū)志愿服務基地。少先隊找到穩(wěn)定的活動場所,使每個年級中隊都具有獨立開展活動的校外空間,為隊員們提供更多奉獻愛心的機會和條件。
三是注重建設學校、家庭、社會的善良評價機制。制定少先隊善良教育實踐活動評價表和聯(lián)系單,建立起監(jiān)督和獎勵制度。總之,單靠學校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統(tǒng)一的計劃和要求,三方協(xié)作,共同實施,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使我們的少先隊善良教育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