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靜 安嘯梅
17年12月,安祿興教授著述的三項重要學術成果《中國戲曲音樂本體論研究》《戲曲音樂四大經典創(chuàng)新技法》《中國戲曲音樂學構想》,結集收錄在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名家講戲曲》(安祿興等著單行本)之中。
安祿興(1941—)作為傳統(tǒng)音樂教育家、戲曲音樂理論家,任教于山東藝術學院,迄今55年,桃李滿園。他一直潛心學術,將畢生的精力全部奉獻給傳統(tǒng)音樂教育和研究事業(yè),在傳統(tǒng)音樂尤其是戲曲音樂理論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被學界高度認可。其《中國戲曲音樂基本理論》《京劇音樂初探》《山東地方戲音樂》等學術論著,至今仍被許多高校當作專業(yè)教學用書。1989年,祿興教授被推選為中國戲曲音樂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并于1996年被推選為常務副會長;1994年被山東師范大學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同年又被山東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宣講其學術成果及其思想。因其在戲曲音樂教育與研究領域的突出成就,被收錄到《中國音樂家名錄》《世界藝術家名人錄》等文獻中。
勵志 ?積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一直是祿興教授在中國戲曲音樂理論研究治學歷程中的座右銘。
祿興教授從小酷愛音樂,師從曹大勛先生學習竹笛、音樂理論。1958年,他考入山東藝術??茖W校(山東藝術學院前身),開始系統(tǒng)學習作曲及其理論知識以及鋼琴、聲樂、二胡、三弦、竹笛等。學校聘請民間藝人進課堂教唱琴書,并開設戲曲賞析等傳統(tǒng)音樂課程,使祿興教授深深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傳統(tǒng)音樂的無窮魅力。他喜愛傳統(tǒng)音樂,并將畢生精力全部投入進了傳統(tǒng)音樂的教學與研究之中。
祿興教授在學習階段就已經領悟到實踐與理論結合的重要性。他在認真鉆研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收集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實踐資料。1960年,他畢業(yè)分配至山東省戲曲學校任教,為了更準確地拿到實踐的第一手資料,他天天扎在戲曲樂隊中,記錄大量的山東柳子戲、京劇的唱腔、樂隊伴奏的曲譜。1965年,他被借調到京劇《前沿人家》劇組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和樂隊指揮,這使他有充分的機會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度的結合與研究,從而為其后在戲曲音樂領域產出具有前瞻性、指導性的理論學術成果奠定了深厚的學術基礎。
碩果 ?成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了中國戲曲命脈的傳承,祿興教授一方面深入研究戲曲音樂的本體,一方面廣泛研究傳統(tǒng)音樂的理論及創(chuàng)作規(guī)律,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而殫精竭慮?!鞍宓室昀洌恼虏粚懸痪淇??!弊鰧W術研究,就要有恒心、有毅力。自20世紀60年代,祿興教授就開始對戲曲藝術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步入80年代,在經歷了豐富的學術積淀和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度融合探索過程后,他收獲了豐碩的學術成果。如《中國戲曲音樂基本理論》《呂劇音樂研究》《山東地方戲曲音樂》《山東地方曲藝音樂》《中國戲曲音樂論集》等十多部論著、論集;《京劇樂隊伴奏常識》《京劇音樂欣賞》《戲曲音樂欣賞》等三十多部教材;《論京劇現(xiàn)代戲音樂成就及其他》《論京劇皮黃腔宮調手法》《音樂美的探索》《論我國戲曲音樂兩大體制》《中國音樂的美學思考》《現(xiàn)代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規(guī)律》《論皮黃腔幫腔的板式思維》等一百多篇關涉戲曲音樂研究的學術論文。
祿興教授是山東地方戲曲音樂理論研究領域的開拓者。1987年他主持編輯出版了《山東地方戲曲音樂》《山東地方曲藝音樂》(合作)。這兩部學術成果將山東省曲藝的曲種、戲曲的劇種,從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曲種、劇種音樂特征,到唱腔體制結構、劇目、演出風格等進行了全面梳理與闡述,并歸納總結其藝術特征,按其音樂特征將山東戲曲劇種、曲藝曲種分別歸類,規(guī)范了戲曲音樂、曲藝音樂的體系研究?!渡綎|地方戲曲音樂》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將山東地方戲曲三十多個劇種按其音樂的淵源、聲腔風格特征、綜合因素劃分為五個聲腔系統(tǒng):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歌舞到戲曲的腔系、說唱到戲曲的腔系。這樣的分類有助于加強民族音樂間的橫向聯(lián)系,有利于從宏觀上探索各腔系的各劇種在山東省興起、流變、發(fā)展的基本脈絡。這本書是研究戲曲音樂本體詳實而全面的資料書。其后,學界陸續(xù)出版的相關山東戲曲音樂的著作,大多參考、沿用了祿興教授這一成果的資料。
1987年,祿興教授的專著《呂劇音樂研究》也順利出版。該書從宏觀上將呂劇置于歷史、社會、時代多元文化之中進行比較研究,探索呂劇興衰的社會原因;從微觀的角度,用本體論的研究方法,剖析呂劇的內部藝術規(guī)律,從而使得呂劇藝術的發(fā)展趨于逐漸規(guī)范,為山東呂劇音樂的繼承與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價值,為呂劇走出山東、走向全國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998年,他受聘山東藝術學院第一批研究生導師,指導學生的研究方向是橫跨了音樂學和戲曲學兩個學科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研究及戲曲音樂研究》。作為研究生指導教師二十多年,他在戲曲音樂研究領域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他所教授的許多專業(yè)學生成為全國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教授、博導,也有的成為山東地方大學的學術領軍人物。他們都在各自工作的崗位上,為傳承弘揚戲曲音樂、構建戲曲音樂理論體系而積極努力地做著貢獻。
弘揚 ?創(chuàng)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017年,退而不休的祿興教授為了他熱愛的中國傳統(tǒng)戲曲音樂,為了圓他構建中國戲曲音樂學的一生的念想,在全國振興傳統(tǒng)文化、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大背景下,將他畢生研究的戲曲音樂成果的精華——《中國戲曲音樂本體論研究》《戲曲音樂四大經典創(chuàng)新技法》《中國戲曲音樂學構想》三項重要學術成果,收錄于《名家講戲曲》(安祿興等著單行本)中出版發(fā)行。這“三項重要學術成果”源于他長期潛心對戲曲音樂研究的總結,尤其是他對戲曲音樂理論和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總結,是他潛心向學、嚴謹篤實地堅持運用本體論,為建立中國戲曲音樂理論體系而努力求索的重要成就,也是他戲曲音樂理論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學術創(chuàng)新性研究的重要體現(xiàn)。其學術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總結了戲曲音樂理論規(guī)律,并大膽提出了三個學術觀點。
戲曲音樂是集中國傳統(tǒng)音樂之大成者。民族文化都要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戲曲音樂也不例外。祿興教授首次將戲曲音樂本體論概括為六大音樂要素:1.戲曲音樂的構成及獨特的腔詞關系;2.聲腔;3.板式;4.結構體制;5.器樂伴奏;6.創(chuàng)新技法。這六大要素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領域中都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是戲曲音樂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基礎,也是中華音樂文化傳承發(fā)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觀點一:戲曲聲腔的基本調是戲曲聲腔建構的基礎,也是掌握戲曲音樂的第一要素。祿興教授在《中國戲曲音樂本體論研究》中對戲曲音樂“六要素”進行闡釋,同時對戲曲創(chuàng)腔的基本規(guī)律進行了學術性的提煉和總結。在對戲曲聲腔“基本調”概念進行界定并總結其一般特征的基礎上,提出“只要把握住基本調的基本特征及曲式、板式、調式邏輯,便基本把握了這個腔系的基本規(guī)律,一通百通”{1},即學習戲曲音樂板腔體最捷徑、最有力的基本手段,就是要掌握戲曲劇種聲腔的“基本調”。
觀點二:戲曲聲腔(板腔體結構的劇種)基本調的派生方法是戲曲音樂傳承、衍展的主要手段,也是掌握戲曲音樂的第二要素。祿興教授指出戲曲音樂中的各行唱腔是以劇種的“基本調”為母體,通過宮調派生、生旦腔派生、正反調派生及其他派生等手法,衍化成各行當?shù)摹盎菊{”以及聲腔“反調”的。
觀點三:掌握了戲曲的“變板式”,就掌握了戲曲音樂板式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白儼迨健笔钦莆諔蚯魳返牡谌?。戲曲音樂運用伸展、緊縮、拆散等不同板式變化,派生出幾十種不同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的手法,稱為“變板式”?!白儼迨健笔址▽⒐?jié)奏表現(xiàn)力發(fā)展到極致,也將中國“線”藝術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因而其手法在中外藝術領域中獨具鮮明的民族性。
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國戲曲和戲曲音樂的發(fā)展,祿興教授在《中國戲曲音樂本體論研究》中提出三個學術觀點的同時,還特別強調了戲曲的傳承和發(fā)展離不開音樂的本體,呼吁對戲曲藝術的研究要重視戲曲音樂本體論的研究!
第二,將戲曲創(chuàng)作手法,總結歸納為四大經典作曲技法。
“創(chuàng)新,戲曲本體論的重要核心理論之一。”{2}祿興教授一直堅持學術成果必須符合時代需求,必須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的理論缺失與豐富的藝術實踐形成鮮明反差,這種現(xiàn)象不利于戲曲音樂的發(fā)展。祿興教授的《戲曲音樂四大經典創(chuàng)新技法》就是在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性與時代性的召喚下完成的。
在戲曲研究方面,對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規(guī)律研究的學者少之又少,其學術成果更是稀缺。祿興教授在多年教學和深入的學術研究基礎上,將戲曲創(chuàng)作手法歸納為“四大經典創(chuàng)新技法”。這一歸納在戲曲音樂作曲理論研究領域極具獨到性,對于戲曲音樂理論研究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價值。
祿興教授認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藝術樣式和音樂思維與西方音樂有較大區(qū)別,因而傳統(tǒng)音樂創(chuàng)作的技術理論也應與西方作曲技法有所差異,進而指出這種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他通覽大量傳統(tǒng)音樂作品后融會貫通,提煉出戲曲音樂四大經典創(chuàng)新技法:“一腔多用”創(chuàng)新手法、旋宮轉調創(chuàng)新手法、板式創(chuàng)新手法、主客腔創(chuàng)新手法。這一理論上的清晰總結開創(chuàng)了中國戲曲音樂這一創(chuàng)作技法理論的先河。
第三,論定戲曲音樂是“一個體系、兩大體制”。
戲曲音樂學,首先涉及的是其體系和整體結構,因而是“一個體系”,還是“兩個體系”,對于戲曲音樂學的建立和完善極其重要。
祿興教授明確闡述了在戲曲音樂方面是“一個體系,兩個體制”。他認為戲曲音樂區(qū)別于中外一切音樂樣式,它有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和創(chuàng)新技法,因此,祿興教授論定戲曲音樂只有一個體系;而“體制”是指戲曲音樂整體性結構,戲曲音樂的結構體制是戲曲音樂理論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曲牌聯(lián)套體與板式變化體,由于結構特征、表現(xiàn)功能與邏輯不同,形成了各自獨立的不同體制。因此,祿興教授又論定了戲曲音樂有兩大體制。
從《中國戲曲音樂本體論研究》、《戲曲音樂四大經典創(chuàng)新技法》到《中國戲曲音樂學構想》三項重要學術成果的完成,對于戲曲音樂理論體系完善和戲曲音樂學科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在《中國戲曲音樂學構想》中,祿興教授回顧了戲曲音樂學發(fā)展的歷史,并綜述了從《樂記》到20世紀90年代初出版的戲曲史、戲曲音樂等相關學科的著作以及當今戲曲音樂理論劇增的學術研究成果。在大量學術成果的基礎上,他大膽地提出了戲曲音樂學科建立的條件已經具備,并在《中國戲曲音樂學構想》中構想戲曲音樂學的研究范疇。
《中國戲曲音樂學構想》是祿興教授在通覽戲曲音樂學的兩大母系學科——音樂學、戲曲學的古今論著以及對當代中外相關論著進行充分剖析后完成的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成果。該成果在研究范圍、主要科目以及學科設置方面,都做了細致而全面的大膽設想,它主要涉及戲曲音樂與教學、創(chuàng)作、實踐等相關領域,這為今后戲曲音樂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奠定了科學的、規(guī)范的理論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眥3}祿興教授對戲曲音樂學科建立的構想以及對于規(guī)范戲曲音樂理論體系的學術思想,都是源于他傳承弘揚傳統(tǒng)音樂命脈的宗旨。他的三項重要學術成果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實踐中來,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無論是《中國戲曲音樂本體論研究》,還是《戲曲音樂四大經典創(chuàng)新技法》,都為推動中國戲曲音樂理論體系的構建,使其學科建設更加完善、更加規(guī)范做出了貢獻。這三項重要的學術成果承前啟后、相輔相成,是戲曲音樂理論研究領域的基石,是戲曲音樂理論體系建立的根基,對于戲曲音樂學學科的構建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學術價值。
祿興教授認為“沒有曲就沒有戲曲,就成了戲劇了”。{4}他明確指出音樂在中國戲曲中的地位和價值,對戲曲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指出了中國戲曲與西方戲劇主要區(qū)別之一就在于其音樂形式。
盡管之前也有其他學者對戲曲音樂學有探討,但至今仍鮮有其成果。近幾年為弘揚戲曲藝術,國家頒布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fā)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委【2015】52號)。尤其近十年來,戲曲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創(chuàng)作了大批的優(yōu)秀劇目。但是,實踐成果與理論缺失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在此前景下,祿興教授呼吁:建立中華民族特色的戲曲音樂學,完善中國音樂理論體系!
祿興教授一生治學嚴謹,他結合傳統(tǒng)音樂美學和西方作曲理論,在戲曲音樂理論研究領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從1958年至今,從懵懂熱愛戲曲音樂到知識積累、研究探索,再經過無怨無悔的“板凳要做十年冷”,形成其“文章不寫一句空”求真務實的治學態(tài)度,他經歷了六十年漫漫的學術路程……他的研究領域包括音樂美學、音樂理論、音樂創(chuàng)作等多方面,他心懷著“直掛云帆濟滄?!钡膲阎竞狼?,為中國戲曲命脈傳承,上下求索,殫精竭慮。
時移世易,筆耕不息,他的研究一直遵循著“創(chuàng)新,戲曲本體論的重要核心理論之一”的原則,不斷出新,與時俱進。
藝術征程,任重道遠。祿興教授始終將發(fā)揚光大中國傳統(tǒng)音樂作為自己終生追求的學術目標,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該學術成果的出版不僅推動了中國戲曲音樂理論體系的構建,而且也推動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研究發(fā)展的不斷進步!
{1} 王秀庭主編《名家講戲曲》(安祿興等著單行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頁。
{2} ?同{1},第24頁。
{3} 王蒙《著眼民族復興偉業(yè) ?推進文化發(fā)展繁榮》, 《人民日報》2016年9月19日 第7 版。
{4} 同{1},第46頁。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重點項目“五音戲傳承調查與研究”(12BWTJ01)階段性成果,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戲曲音樂理論與評論人才培訓項目”階段性成果,亦由山東省政府“泰山學者”建設工程專項經費資助。]
劉曉靜 ?博士,山東藝術學院二級教授,“泰山學者”特聘教授
安嘯梅 ?山東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