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徐長青,胡向榮,呂群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15)
肺炎型肺癌 (Pneumonia-type lung cancer,PTLC)是臨床上較為少見的一種特殊影像學類型的周圍型肺癌,多見于肺腺癌[1]。其影像學缺乏腫瘤常見的團塊影或結節(jié)影,以大片狀滲出或實變影為主要影像學表現(xiàn),易與肺炎混淆而得名,容易導致臨床誤診漏診。本文報道1例以反復咯血為主要表現(xiàn)的PTLC,結合相關文獻,以提高對該病的認識,降低誤診誤治風險。
患者 男,62歲,因“反復咯血20余天”于2014年4月3日收住入院。20余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咯血,日咯血量50~200mL,色鮮紅,無畏寒發(fā)熱,感胸悶氣急,無胸痛,當?shù)蒯t(yī)院肺部CT提示“雙肺肺氣腫,右下肺大片狀密度增高影,病灶內多發(fā)小氣囊形成”,先后予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療12天,垂體后葉素止血,并行2次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咯血癥狀好轉,復查CT無明顯改善遂于本院治療。入院查體:T 37.0℃,P81 次/min,R 19 次/min,BP 146/88mmHg,呼吸略促,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桶狀胸,雙肺呼吸活動度下降,右下肺語顫增強,右下肺叩診濁音,右下肺可聞及濕啰音。心律齊,各瓣膜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血常規(guī):WBC 7.13×109/L,NE%78.7%,Hb 76g/L,CRP 15.8mg/L;血生化、尿常規(guī)及腎功能未見異常;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及抗核抗體譜均陰性;鼻竇CT陰性;腫瘤標志物陰性;痰找抗酸桿菌3次均陰性;PPD 皮試弱陽性,T-SPOT.TB 陰性;1,3-β-D葡聚糖抗原<70pg/mL,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0.5ng/L;肺吸蟲抗體陰性;肺動脈CTA未見異常;胸部增強CT提示右下肺大片狀密度增高影伴多發(fā)囊性改變(圖1),血管影增多增粗,強化明顯(圖2),且不均勻,局部低密度影,胸膜局限性增厚,肺門及縱隔未見增大淋巴結影,右側少許胸腔積液(圖1-2)。臨床診斷:右下肺病變性質待查,肺結核、肺血管炎、肺癌考慮。
治療予莫西沙星 0.4g,1次/d, 利奈唑胺600mg,1次/12h抗感染,垂體后葉素 24U/d、氨甲環(huán)酸1g/d止血,仍間斷咯血。于2014年5月7日行CT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術,最終診斷為黏液型肺腺癌(圖 3)。 免疫組織化學:CK7(-)、CgA(-)、Syn(-)、p63(+)、CD56(-)、CK5/6(-)、TTF-1(-)、Napsin-A(+)。 組織標本送檢 EGFR、ALK、ROS1基因檢測均陰性。2014年5月16日行培美曲塞800mg d1+卡鉑600mg d1化療,21天為1個周期,化療后逐漸血止,4個化療周期后復查胸部CT見肺部病灶較前明顯改善(圖4)。
圖1 肺部增強CT示,右下肺大片狀密度增高伴多發(fā)囊性改變,右下肺血管顯影明顯,出現(xiàn)“肺血管包埋征”。
圖2 血管重建顯示,右下肺滋養(yǎng)血管增多、增粗,末端細小血管擴張,血管叢形成。
圖3 組織中含黏液的癌細胞呈高柱狀分布,局灶見杯狀細胞,呈乳頭狀生長。 (HE×100)
圖4 化療前后胸部CT病灶改變。4A:化療前右下肺大片狀陰影,病灶內可見多發(fā)類圓形小透亮區(qū);4B:化療前肺窗見實變內較多小空泡,小囊狀影,蜂房征;4C-4D:化療4個周期后,病灶較前顯著改善。
本例以反復咯血為主要癥狀,肺部影像學不典型,表現(xiàn)為右下肺大片狀密度增高影伴多發(fā)囊性改變,結合癥狀及影像學表現(xiàn)初步考慮:(1)感染性疾?。号R床表現(xiàn)為反復咯血,需鑒別壞死性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肺真菌病及肺寄生蟲病。本例無急性感染表現(xiàn),抗感染治療無效,均不支持壞死性肺炎及肺膿腫診斷,且無結核中毒癥狀,3次痰找抗酸桿菌陰性,且T-SPOT.TB陰性,不支持肺結核。劉紅等[2]報道在疑似肺結核患者中,T-SPOT.TB敏感度為86.2%,特異度為91.1%,陰性預測值92.3%,TSPOT.TB陰性排除結核感染的診斷意義更大。患者無免疫抑制基礎,血清1,3-β-D葡聚糖及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均陰性,痰培養(yǎng)等無真菌感染依據(jù),且無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否認生食魚蟹史,肺吸蟲抗體陰性,不支持寄生蟲感染診斷。(2)非感染性疾?。悍磸涂┭肮潭ú课唤櫽?,需排除ANCA相關性肺小血管炎,但本例鼻竇CT無異常,無腎臟損害,ANCA譜陰性,均不支持ANCA相關性肺小血管炎診斷。(3)肺癌:本例為中老年男性,長期吸煙,有咯血癥狀,但血腫瘤標志物陰性,肺部影像學不典型,需要進一步排查肺癌。
詳細查閱胸部增強CT后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以下可疑肺部CT表現(xiàn):(1)右下肺血管明顯增大增粗,呈現(xiàn)“肺血管包埋征”(圖1),該征象常見于肺粘液腺癌及原發(fā)性肺淋巴瘤[3-4]。(2)支氣管充氣征:支氣管走形僵直,遠端可出現(xiàn)截斷,該征象是與大葉性肺炎鑒別要點之一。此征是由于癌細胞沿著氣道及肺泡壁伏壁生長,導致支氣管狹窄、僵直,伴肺泡壁塌陷,致遠端支氣管受壓閉塞,多見于肺腺癌。(3)蜂房征(圖4B):本例多發(fā)小囊性低密度改變,因細支氣管被腫瘤浸潤形成活瓣效應導致管腔不同程度擴張,存留氣體或黏液時即出現(xiàn)蜂房征[3,5]。壞死性肺炎常為大片壞死伴液平,結核干酪樣肺炎除有好發(fā)部位外,常為無壁空洞,伴結核播散灶,易于鑒別。(4)血管聚集征(圖2):胸部增強CT及肺血管重建均顯示右下肺血管明顯增多增粗聚集,血管重建顯示末端細小血管擴張,血管叢形成,提示該區(qū)域滋養(yǎng)血供豐富。肺癌因富血管的特征,常伴隨周邊細小血管增粗增多。本例出現(xiàn)較多PTLC影像學特征,最終經(jīng)肺穿刺明確為黏液型肺腺癌。
PTLC又稱“實變型肺癌”,影像學容易與炎性肺實變混淆而得名,好發(fā)于中老年女性,以肺腺癌病理類型常見[1,3,6]。 本例多種影像學特征提示 PTLC 可能,但以反復咯血為表現(xiàn)的PTLC鮮有報道,患者反復咯血,經(jīng)支氣管動脈栓塞及止血藥物治療仍咯血不止,考慮與患者右下肺血管叢集,滋養(yǎng)血管豐富,同時受支氣管動脈及肺動脈雙重血管供應有關。因PTLC常為局灶區(qū)域內彌漫性浸潤,經(jīng)皮肺穿刺具有較好優(yōu)勢,此外因PTLC多伴有充氣支氣管征,經(jīng)支氣管鏡肺活檢亦能取得較好效果,配合透視下或徑向超聲引導下肺活檢取材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經(jīng)支氣管冷凍肺活檢技術因取材標本大,通??蛇_4~8mm,被廣泛應用于彌漫性間質性肺病診斷,亦有通過經(jīng)支氣管冷凍肺活檢技術診斷PTLC的報道[7]。
本例為男性,長期吸煙,病理提示黏液型腺癌,EGFR基因檢測陰性。Liu等[8]報道了85例經(jīng)手術切除的PTLC,以女性為主,其中腺癌82例,僅3例為其他類型腫瘤。75%的患者發(fā)現(xiàn)有EGFR突變,突變率遠高于普通肺腺癌人群。黏液型腺癌為PTLC的一種少見類型,研究認為黏液型PTLC與KRAS突變驅動密切相關,常為EGFR野生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療效不佳[9-10]。免疫治療是近年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熱點,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配體1高表達人群療效優(yōu)于化療[11],但目前尚缺乏免疫治療用于黏液型PTLC的療效評估。本病例經(jīng)培美曲塞聯(lián)合卡鉑治療后療效確切,病情得到控制,Garfield等[10]發(fā)現(xiàn)紫杉醇類藥物對黏液型PTLC效果可能更佳。
綜上所述,本病例經(jīng)詳細閱片后仍能通過影像學發(fā)現(xiàn)PTLC的蹤跡,因此,需要對常見病的少見臨床表現(xiàn)有一定的認識,尤其是有肺癌臨床表現(xiàn)的患者以及一些表現(xiàn)為肺部感染、但治療后未見改善的患者,當影像學出現(xiàn)較多PTLC特征時,需要考慮肺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