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國際交往中,中國文化的介紹和傳播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人文特性,具備天然的文化學習優(yōu)勢。但在現(xiàn)有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中,中國文化少有提及,“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突出。2017年教育部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地位得到提升,本文通過對其分析,提出在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中加入中國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路徑,促進人文交流、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為新時代新經(jīng)濟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關鍵詞】中國文化失語;中國文化;課程體系;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
【作者簡介】李亞玲,女,碩士,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
【基金項目】 西南科技大學教改項目,項目編號:17xn0136,項目名稱:“圍繞服務‘一帶一路的英語公共課程教學內容及結構改革研究與實踐”,系列成果之一。
隨著新時代絲路建設開啟走深走實的新征程,大學英語教學必然要順應新時代、新形勢對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外語教育有兩項重要功能,其中一項就是要使學生具備豐富的跨文化知識。高校在科學研究、學術創(chuàng)新、國際交流中進步顯著,而最為重要的是高校培養(yǎng)的人才應該是擁有“四個自信”,尤其是具有文化自信的,服務于國家戰(zhàn)略的社會主義人才。
外語教育需要培養(yǎng)擁有豐富跨文化知識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國際化專業(yè)人才。“中國高校的外語教育肩負培養(yǎng)國際性人才、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人才儲備的使命。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要具備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能發(fā)揮語言的力量去說服人,引領團隊,在未來參與全球治理過程中成為領導者而不是‘工具人?!保ㄍ跏厝剩?018,3)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外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高等外語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大學英語涵蓋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三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以及中國文化等多種話題的教學內容可以促使其成為堅定文化自信和課程思政建設的長期抓手?!保ㄍ跏厝?,2018,3) 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必然要順應新時代、新形勢對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探索教學理念中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服務于國家戰(zhàn)略。
一、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地位分析
2017年教育部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 以下簡稱《指南》) 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多層次、多元化目標?!吨改稀诽岢隽恕叭笳n程板塊”,分別為:通用英語課程、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和跨文化交際英語課程。《指南》還歸結了大學英語教學的三大特點,具體包括:通用性、學術性和跨文化交際。在最新版《指南》中,跨文化交際英語課程與通用英語課程和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歸為三大課程范疇,跨文化交際英語課程的重要地位得到彰顯。
在以往的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英語課程一直處于弱勢地位,于課程體系中通常被編排在選修課范疇。大學英語教學近70年的支配理念是以技能訓練為導向訓練(SOI),語言教學特征突出,教學以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為綱。但是這種教學理念只強調了通用英語中語言技能的學習,無法滿足新時代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多元需求。在現(xiàn)有課程建設中,各高校已經(jīng)注意到了跨文化交際英語的重要性,把跨文化交際英語與通用英語和學術英語并列,這一點也符合《指南》的要求。鑒于此,跨文化交際課程地位的提升也將中國文化的學習擺在一個更為凸顯的位置?!爸袊幕дZ”現(xiàn)象與新時代跨文化交流發(fā)展不相符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路徑研究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悠久綿長。在中國文化“走出去”這一國家戰(zhàn)略的時代背景下,國人需要運用英語這一通用語言,向世界傳播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任增強,2017,1)中國文化底蘊的培養(yǎng),三觀的養(yǎng)成是大學重要的教育功能。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是學習跨文化交際技能的一個重要平臺。在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上教授中國文化,能幫助學生思考如何運用英語語言和思維來介紹中國文化,使其在全球范圍得到有效的傳播、理解和認同。中國文化英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卻明顯處于弱勢,更多以選修課性質出現(xiàn)。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已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國大學生在國際交流中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進行跨文化交流是他們國際交流的重要使命和內容?!保ㄊǚ?,2016,6)
《指南》指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主要包括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跨文化交際英語三大類課程群,各類課程比例沒有固定,由各高校根據(jù)實際需求自行確定。在課程體系中,通用英語和通用學術英語通常作為各高校的英語核心課程,各高校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不同來設置,有的以通用英語為重要核心課程,(束定芳(2016,3),王守仁( 2016b: 3-4)),有的以專門用途英語范疇下的學術英語為核心課程(蔡基剛(2017,94))。通用英語和學術英語強調不同語言技能的培訓,針對的是學術或非學術的不同應用領域。跨文化交際英語課程則對培養(yǎng)學術人才和非學術人才都重要,因為兩種人才在國際交往中都要運用跨文化交際技能、目的語文化知識和母語文化知識。
鑒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新時代國際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跨文化交際課程應設為基礎課程,即作為一門必修通識課,而中國文化傳播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重中之重。在內容依托教學法理論(CBI理論)指導下,中國文化課程可融入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歸入跨文化交際類課程范疇。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可由三大模塊構成:基礎課程模塊、核心課程模塊和拓展課程模塊?;A課程指跨文化交際英語課程,包括中國文化英語和跨文化交際技能英語。內容依托教學法使中國文化課程既能滿足中國文化的學習,也能滿足英語語言技能的學習??缥幕浑H英語課程是重要的基礎必修課,其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鑒賞力,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和思辨性思維,為打造國際化人才奠定文化素養(yǎng)。核心課程分為兩類,通用英語或通用學術英語。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模塊為必修課性質,拓展模塊包含網(wǎng)絡教學平臺、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競賽實踐,以及拓展課程。中國文化課程的學習,以介紹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為主線,介紹中國優(yōu)秀的現(xiàn)當代文化為輔線,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克服國際交流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癥”,獲得更多的文化認同。
三、 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除了教授英語語言技能,學術英語技能,還應把文化素養(yǎng)尤其是中國文化素養(yǎng)的培育放在更為基礎的地位,以彰顯外語教育的人文功能,切實解決“中國文化失語癥”。中國文化培育在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中不是選修,可有可無的,而應是必修的,屬于基礎性通識教育。
參考文獻:
[1]蔡基剛.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參考框架修訂的理論依據(jù)和主要內容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7,173(1):90-96.
[2]??≤S,霍躍紅等.中國文化(英文版)(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3]任增強.中國文化概要(英文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4]束定芳.對接新目標創(chuàng)建新體系適應新需求——寫在“新目標大學英語系列教材”出版之際[J].外語界,2016,173(2):2-9.
[5]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J].外語界,2016a(3):2-10.
[6]王守仁.談中國英語教育的轉型[J].外國語,2016b(3):2-4.
[7]王守仁.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18(4):1-4.
[8]趙友斌.中西文化比較[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
[9]趙永青,李玉云等.近十年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述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274(1):27-35.
[10]朱敏,解華等.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失語成因研究[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23(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