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我國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階段中最為重要的階段,所以在小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更多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小學學科教學中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地增加,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考察探究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活動方式,考察探究的開展能夠使教師通過問問題等方式來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考查,以此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問題;綜合實踐課程;考察探究;載體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9-0007-02
一、問題的設計以及目的
1.獲得研究體驗,培養(yǎng)科學精神
在考察探究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就是問題的設計,只有設計出良好的問題才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將知識進行應用,并且使學生感受到綜合實踐課程開展的作用。只有將問題變成考察探究的載體,才能夠有效地對學生展開全面的考察,而問題怎樣才能夠成為考察探究的載體呢?這需要在考察研究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對問題的設計和目的進行分析。教師首先應該更好地使學生獲得研究體驗,促使學生更多地運用科學的方法來獲得研究的成果或者信息,并且能夠進行有效的分析。另外,學生需要通過自主的探究來獲得相應的信息,并且自主地提出問題,而不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去尋找答案。只有讓學生更多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根據(jù)所獲得的研究體驗來尋找相應的問題,這樣所提出的問題才更具科學性,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考察探究的目的,將問題作為考察探究的載體。
2.促進創(chuàng)新問題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將問題作為考察探究的載體,首先應該設置更具創(chuàng)新意識的問題,保證問題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且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一般來說,考察探究活動的開展是圍繞實際的問題來進行的。在活動開展前,教師為問題劃出大致的方向與范圍,由學生參與活動尋找問題并解決,當然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小組討論或者各類探究方式來對問題進行探索,自主地獲取問題的答案。教師在問題的創(chuàng)設方面尤其需要注重問題的創(chuàng)新性,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應用生活經(jīng)驗與所學知識來對問題展開探索,這樣才能夠促進考察探究的有效開展。
3.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通過問題增強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在考察探究活動中,學生通過對社會、自然、生活等相關的調(diào)查與實踐活動,能夠對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與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有所了解,并通過探究了解社會、自然與生活三者之間的關系。在這樣的問題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對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更加重視,有效提高自身的社會以及自然的責任擔當意識。教師通過這樣的考察探究,能夠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有明確的了解,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社會責任感有深入地探究分析。
二、如何在小學教學過程中使問題成為考察探究的載體
1.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問題的質(zhì)量
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的考察探究活動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該具有較高的質(zhì)量與水平,保證其問題具有較高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性,確保問題在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范圍之中,同時問題也需要具有較高的探索性,這樣才能夠對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有所檢測。在考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在對問題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需要對各個方面進行有效地分析,保證問題能夠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查,并且也要確保問題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新性,使學生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將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的同時發(fā)揮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問題的質(zhì)量達到考察探究的要求,更好地將問題作為考察探究的載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主要針對學生,對其所學知識以及在生活中對知識與經(jīng)驗的運用來進行考察,并且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更加生動地通過學生參與社區(qū)服務以及社會實踐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有效地促進學生將生活與所學知識相結合。
2.根據(jù)自然、社會、生活等方面選擇問題
在問題的角度選擇方面教師需要根據(jù)自然、社會以及學生的生活等方面來選擇問題,并且其活動內(nèi)容要與問題相符合,這樣才能夠保證問題具有較高的明確性。例如在自然方面的問題選擇上,教師先要確保其活動主題的選擇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范圍之中,問題可以是如何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怎樣促進能源利用等問題,學生能夠根據(jù)相關的問題展開探究,再結合所學知識以及社會經(jīng)驗與生活經(jīng)驗等對問題進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再提出相關的問題并進行解決,這樣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成果。在社會方面的問題選擇上,教師可以提出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實際的走訪與調(diào)查,例如公共設施的應用或者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等,教師帶領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調(diào)查,以此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探究。學生自身生活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身所存在的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這樣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認清自我,對自身的發(fā)展做出初步的規(guī)劃。通過在這幾方面中選擇問題,教師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接觸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問題,并對這類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問題采用自己在小學學習的過程中所掌握的知識以及在成長的過程中積累的經(jīng)驗來對問題進行探究與思考。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是我國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具有突破意義的一環(huán),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方向與發(fā)展成果。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過程中,考察探究是其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更好地將考察探究搭載在問題上,將問題作為考察探究的載體,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考察探究的目標。在本文的論述中主要針對如何使“問題”成為考察探究的載體展開研究與論述,通過對問題的創(chuàng)設以及如何更好地將問題作為考察探究的載體展開分析與研究。
參考文獻:
[1]韋躍飛.淺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單一主題活動”的類型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9(12):50-51.
[2]劉芳.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思考與實踐——生長教育辦學理念下的探索[J].中國民族教育,2019(4):44-46.
[3]李建.農(nóng)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刊),2017(5):74.
[4]張欣羽.營口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6.
[5]楊啟亮.追尋意義:對課程改革實踐的思考——基于對某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地考察[J].課程·教材·教法,2003(12):6-10.
[6]牛金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評價研究[J].教育評論,2007(3):75-77.
[7]許偉光.農(nóng)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xiàn)狀與對策[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8]沈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實施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李艷枝(1981—),女,廣東廣州人,小學綜合實踐高級教師,本科,學校教導主任,研究方向:小學綜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