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 要】 高中生物的分層教學就是根據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也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本文針對分層教學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 高中生物? 分層教學? 策略探究
高中生物分層教學就是將學生按照一定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分成幾個層次。這樣既可以保證每個學生充分發(fā)展自己,也不會造成老師教學的負擔。合理劃分層次以后,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能力來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每個層次都有自己的教學目標,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
一、合理劃分層次
老師在劃分層次的時候,應該先去了解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特點,再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能力進行有效的分層次,這樣可以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水平基本一致,對他們進行教學時才能更加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目標設計和作業(yè)的布置,以及進行適當的評價,從而幫助每個層次的學生去進行合理的發(fā)展,促進他們的進步。一般來說,一個班級一般劃分為三到四個層次,這樣進行劃分,可以滿足學生的基本情況,涵蓋每個階段的學生,在進行教學時也不會過多的增加老師的負擔,畢竟層次過多老師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每個層次的教學設計,這樣會浪費很多的時間,所以老師在分層次時也應該注意,層次不能過多,以免影響自己的教學。合理劃分層次是分層教學中比較重要的步驟,它能保障整個分層教學的有序進行,老師應該尤為注意。我們想要實現分層教學在初中生物的運用,就應該先進行合理劃分層次,這樣才能幫助分層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教師要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上下工夫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進行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備課。要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對學有余力的A層和實驗班學生要求他們做一些綜合性較強的習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求掌握教學要求中最基礎的內容。如:在備“減數分裂”一節(jié)時,要求普通班和C層會分析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及異同;染色體和DNA的變化規(guī)律等,不要求會畫圖說明卵細胞和精子的染色體變化,B層、A層和實驗班則要求掌握這些內容的同時,還要結合數學知識把變化規(guī)律繪制成曲線,能畫出細胞分裂各個時期的染色體圖,以適應高考的需要。安排教學時間時,要巧妙地設計教學程序,選擇靈活多樣,綜合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到心中有數,一目了然。在教學過程的設計時,舊知識導入課題時的深淺程度,重難點知識講解時坡度減緩程度,要以中等程度組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準,但也要激發(fā)其他組學生的求知欲。在設計問題及練習時,問題的難度要與學生的層次相一致。設計較易問題讓A組學生能回答能分析,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設計較難題,讓A層同學分析回答,增加他們的成功感。這樣的教案設計,既能保證完成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的完成,也能做到“培優(yōu)、輔差”和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三、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不同層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有效的教與學的方法,往往是從教學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我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嘗試使用多種教學法,比如“討論式”教學法,在試卷講評課上,我讓學生先分組討論,解決一部分問題,再選派一批基礎較好的學生到講臺上來進行講解,教師在旁邊做補充點評,通過引導全體學生參與思考和討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設計不同的學法指導。比如,講解氨基酸脫水縮合的公式時,我針對層次比較低的學生采取了搭建“絞手架式”教學策略,先推導出x個氨基酸合成一條肽鏈的公式:x-1,再來一條y個氨基酸合成一條肽鏈的公式:y-1,合在一起就是x+y-2,引導學生分析,“ x+y”代表氨基酸總數,2代表肽鏈的條數。教師再設問,假如有m個氨基酸,脫水縮合生成3條肽鏈,公式是什么?學生不難得到為m-3。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問,假如有m個氨基酸,脫水縮合生成n條肽鏈,公式是什么?學生有前面的基礎,也很快得出了m-n這個結論。再比如,講到“細胞增值”時,我使用“拋錨式”教學策略,讓層次好的學生閱讀課文,先自己嘗試著歸納細胞有絲分裂的分裂期各個時期的口訣,然后再給出老師的口訣,學生通過對比,反思不同,這樣學來的知識印象更深刻。
四、在對學生要求的學習目標上要進行有效分層
學習目標分層即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完成的學習目標分成由低到高的層次目標,提前下發(fā)到學生手中,要求學生在充分預習新課的基礎上自愿選取學習的層次目標,然后按層分組,進行探究和學習?!稖p數分裂》一節(jié)中,我將學生按成績分為A、B、C三個層次,由A層次的學生概括出動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guī)律,DNA的變化規(guī)律,B層次的學生概括出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在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細胞結構變化特點及其圖像。再由C層次的學生講解動物細胞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不同的變化異同點以及如何識別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圖像。這樣既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和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習慣,又強調了協作學習,使學習者群體的思維與智慧被整個群體所共享。
總之,高中學生在生理發(fā)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生物的興趣和愛好,對生物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又存在能力差異,導致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能力運用的差距很大,這勢必對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帶來負面影響。在普通高中生物教學中試行“分層次教學”的教改實驗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有利于我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我們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