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 班主任是學生在學校期間的領導者,班主任對于學生的正確有效的管理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體制也在不斷的改革,這對小學班主任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一些家長缺少與孩子的有效溝通,造成孩子的自閉、自卑等情緒。小學班主任缺乏學生家長的助力,要想在工作中加強和學生的有效溝通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 工作? 有效溝通
引言:
兩個人之間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通過溝通的方式來了解彼此,能夠?qū)⑶楦泻退枷雮鬟f給對方,在溝通的過程中,對方能夠準確地接收到所要傳遞的信息,這就是有效的溝通。在小學階段,班主任所起到就是引導和協(xié)調(diào)作用,小學生由于缺乏對事物的認知,思想和情感發(fā)展都不成熟,在家依賴家長,在學校依賴班主任,這種依賴關系,讓小學班主任的工作變得尤為重要。因此加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是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的首要任務,這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一、當前影響小學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因素
(一)語言
語言是傳遞思想的工具,說話是對思想的表達方式,但是語言也是門藝術。在所有學科中,語文是對語言的最好詮釋,是中華文明文化的展示。班主任在工作中也要擔負起學科的教學任務,所以在眾多工作中有時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不好的情緒,這些情緒反應在語言上就變成了對學生惡語相加,所謂“出口傷人”指的就是這個意思。班主任在工作中對學生惡語相向,會對學生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響,一些性格活潑的學生可能會因為這個“哭鼻子”,但是一些相對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則會產(chǎn)生焦慮、委屈的情緒,長此以往,慢慢地會變得自閉,不愿與人溝通。
(二)場合
班主任的有效溝通是指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接受和服從教師的指導意見,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如果不注意場合,會對學生心理造成影響,可能會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
(三)動作
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一些不經(jīng)意的動作就會造成學生的誤解,認為教師通過動作傳遞出了某個信息,造成溝通上的曲解,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利用動作來配合語言傳遞有效信息,加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
二、小學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育活動少
小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好奇心旺盛的年齡。小學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經(jīng)常就是說一些大道理,對于年紀稍大一些的學生來說或許有效,但是更多的小學生在面對這些大道理的時候,顯得茫然無措,根本就不能理解教師說的是什么意思,而且小學班主任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開班會,在班會時對學生講大道理,真正能理解的學生少之又少。
(二)多采用批評手段
小學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將自己的教師身份擺在前面,與學生的溝通總是采取命令式的口吻,不考慮學生的真實感受,在進行溝通時,說出的語言也都是批評多于表揚鼓勵,一些自卑的學生對這些語言感到委屈,慢慢地會封閉自我,而一些比較自信的學生,面對這些批評通常都是不服氣,班主任的工作都是無效的溝通,也影響了師生關系。
(三)無法達到預期溝通效果
小學班主任是班級的靈魂人物,在班級中有著絕對的話語權,這就導致了有很多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經(jīng)常夾雜個人情緒在里面,對一些問題的處理或多或少會缺乏公平,有失公允,長此以往,造成了溝通效果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三、小學班主任進行有效溝通的策略
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承擔起培養(yǎng)小學生各項能力的作用,特別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小學班主任面臨的情況更為復雜,工作開展起來比較困難。要想加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就必須要做到幾下幾點:
(一)提高自身德育素養(yǎng),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
小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不能對事物進行正確的辨別,很容易就受到影響,胡亂接受別人的意見或看法。小學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必須要做到以身作則,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用正確的行為去感染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能夠認識到事情的對錯,明辨是非,在情感上接受和服從班主任的要求。
(二)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
要想保證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就必須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理解并尊重學生的內(nèi)心想法,和他們交朋友,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心的距離,讓學生愿意傾訴他們在學習或生活中的的心事,從而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更好地適應學生需求。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要清楚地認識到有的學生學習不好,不是因為自身智商低,而是因為學生自身缺乏學習興趣,導致不愛學習,或者是學生學習方法不對,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班主任不能一味對其進行批評,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教育,因材施教。比如定期與其他班級進行趣味知識競賽,班主任和學生共同參與,充分發(fā)揮每個同學的特長,在與其他班級比賽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到班主任和他們是一起的,通過這類比賽來拉近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方便師生交流,形成有效溝通。
(三)要善于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梁
現(xiàn)在農(nóng)村學生的家長對教育的意義認識得比較淺薄,有些家長雖然望子成龍,但不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當孩子的學習出現(xiàn)困難時,他們束手無策,而當孩子們的成績不理想時,他們又打又罵,孩子們難以接受,從而產(chǎn)生厭學心理。還有些家長忙于掙錢,放松了對子女的教育,對孩子們的行為不聞不問,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們生活紀律不嚴謹,自由散漫。針對這些現(xiàn)象,班主任可以定期舉行家長會,與家長互相配合,了解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進行有機的結(jié)合,極大地提高了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基礎。
四、結(jié)語
總之,要想真正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班主任必須提高自身德育素養(yǎng),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平等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且在日常管理中,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從而達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葛百龍.探析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49.
[2] 張繼革.論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溝通[J].亞太教育,2015,(5):82.